包玉平
【摘要】識字教學是當前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一項重點內容。很多教師也逐漸探索與引用新興的識字教學方式,其中趣味識字的教學措施得到了小學階段教師的普遍關注與認同,認為趣味識字教學可以更好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可以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這種教學緊緊抓住“趣味性”的特點進行識字教學活動,與入學不久的小學生的重要成長需求相符合。基于此,闡述了趣味識字教學法的含義,并探討了趣味識字教學法在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趣味識字教學?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046-0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積極認識的傾向,它能推動人類去探索新的知識。對小學生而言,識字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識字多少成為語文成績好壞的分水嶺。依據教學大綱的標準,小學一至二年級的識字量應當占據整體階段的50%。然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普遍存在活潑好動、貪于玩耍等特征,也是塑造學習行為、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樣看來,雖然表面上這段時期的教學任務量不大,實質上識字教學壓力還是不容忽視的。而趣味識字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恰好滿足初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因此,怎樣更好地應用這一措施以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是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探討的關鍵話題。
一、趣味識字教學的含義和優勢
趣味識字的教學模式屬于識字教學不斷發展的產物,不同于以往的識字教學,這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主要以調動小學生識字的興趣為前提開展的識字教學模式,是經過嚴格教學實踐檢測的有效的教學手段。
相比傳統的漢字教學方式,趣味識字的教學有著很大的科學性,趣味識字的教學措施使得識字教學過程顯得更為簡易,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理解漢字、記憶漢字的效率與質量。趣味識字的教學措施有利于增強小學生認識、理解、記憶、運用漢字的能力,在學生掌握充足的漢字量與識字能力的基礎上,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也會更加輕松有效。
二、趣味識字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故事識字
在小學教學的整個時期,營造良好的識字教學氛圍,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進行教學的關鍵因素。實際上,為了提升初年級小學生識字的效率與質量,相關的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其生活狀況、識字速度、客觀條件等因素,創造愉快的教學環境,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例如經常開展課文的朗讀活動,才會使其切實地感受閱讀的樂趣與文章的價值,被故事情節吸引的過程中增強對漢字用法的理解。同時,朗讀、誦讀等活動還會把小學生思想帶進良好的文學環境,增加學生融入語文教學的整體氛圍。如教學生字“清、晴、請、請、睛”可以這樣設計:給小“青”找朋友,先出示“青”,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生字寶寶嗎?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啊走啊,在路上碰到了“三點水”。小“青”說:“三點水,咱們做個好朋友吧!”三點水說:“好啊!”于是,他們倆手拉手變成了“清”。(出示卡片:清。生認讀)“清”說:“我們變成了清清的河水。”師接著問:小“青”繼續往前走,他又遇到了誰?變成什么字呢?出現“日”。隨后出示晴,晴朗。接下來由學生自己繼續把故事說下去……這樣設計給小“青”找朋友,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就這樣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字、詞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只要教師稍加點撥,就能點燃學生的創造火花,把學生的智慧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設計多種游戲活動使生字反復出現,這樣避免煩瑣的分析,既節約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這也是符合一年級學生年齡特征的學習和記憶規律的。一回生,二回熟,學生通過反復和生字見面,記憶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小游戲識字
精心設計識字過程的趣味性開展趣味識字的教學活動,重點就是逐漸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使所有小學生切實地對識字產生好感。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具體的識字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尊重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規劃與設計趣味性十足的識字模式,讓課堂的識字教學更加巧妙、有效。現階段,教師經常借助猜字謎、表演、編歌謠、競賽、多媒體等手段進行趣味識字的教學。例如,把比賽的游戲引進識字教學活動,既可以滿足學生玩耍的天性,又可以使其在競賽中學到更多的內容,進而開拓了識字途徑,有利于識字教學順利進行。還可以多選幾種游戲,如猜字謎、開飛機等。語文教師還要做好備課工作,在趣味識字教學中添加以簡單規律為導入手法的生字教學,如“三口為品”“三日為晶”等。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謎語的選擇一定要生動、簡單,盡量把漢字的音、形、義結合,且盡量帶有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擴散思維,積累更多的字。
1.頭飾表演識字。如:在教有關小動物的內容時,可把各種小動物的頭飾戴在學生的頭上,扮成小動物,并模仿動物的聲音、動作、外形特征表演出來,識字時常安排學生演一演,既給學生創造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又加深了對小動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牢牢認識了動物的名字。如教學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7時,課前讓學生去搜集有關課文中動物的一些信息,課上讓學生戴上孔雀、大雁、老虎等動物的頭飾表演,這樣一來既提高了識字效率,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
2.摘果子游戲。摘果子游戲是我們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最常用的方法。如教師出示一幅畫著大樹的畫,樹上掛著寫有生字的蘋果,讓學生制作果籃,將果子上的字讀準字音、組詞,常用的還可以說一句話,方可摘下,誰摘得多誰就是識字小能手。這種游戲識字方法應用于一課的生字學習和鞏固既方便又高效。
(三)抓特點識字
結合實踐,開展趣味識字教學基于“事事洞察皆學問”的道理,在小學生識字過程中,有效結合生活實踐活動,將其有機地聯系到識字教學,有利于強化已學的漢字,進而增強記憶力。因此,教師通過組織一些課外生活開展趣味識字的教學是很重要的。老師應適當引導小學生把自身掌握的漢字和生活進行連接,在不斷實踐中探索最佳的記憶手段。例如,“看”字底下是一個“目”字,但是,常會有學生寫為一個“口”字,這時,老師可以引導同學展開思考,如孫猴子是如何望路的?學生就會即刻對孫悟空的動作進行模仿。在這種情況下,語文老師繼續講解:“看”字底下是個“目”字,也就是眼睛,就是我們看事物所借助的眼睛。實踐表明,以這樣的方式展開識字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極其自然地規避此類錯誤,并對“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
趣味識字的教學模式相比傳統的識字教學具有極大的優勢,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識字興趣,還可以活躍教學氣氛,增強師生的互動環節,進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廣大小學語文老師應當積極引進趣味識字教學相關措施,充分掌握當前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與接受能力,結合教學大綱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識字環境,提高識字過程的趣味性,將有趣的文字游戲引入教學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展開思考。此外,還要結合實際生活,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帶有極強的靈活性,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實時創新教學方式,以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的識字任務。
參考文獻:
[1]高日平.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華少年,2017(19):90.
[2]楊琴.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2016(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