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前程
摘要: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中,互聯網在新聞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網絡的虛擬環境讓人們獲得言論自由的空間,讓新聞傳播獲得廣闊的發展平臺,新聞傳播媒介從過去的報紙、廣播和電視逐漸延伸到網絡,涌現形形色色的電子報紙、新聞網站等。在這樣的形勢下,推動新聞傳播事業的健康發展是重要課題,急需加強探究。
關鍵詞:網絡環境;新聞傳播;優勢;發展策略
如今,人們已經進入網絡時代,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在網絡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收集新聞、發布新聞、評論新聞,高中生也不例外,這有效促進信息的傳播與交流,增進信息互動,改變傳統媒體對人們生活習慣的影響。網絡在今天成為人們的必需品,作為高中生不能只埋頭苦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了解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下面就從網絡環境下新聞傳播的優勢著手,探索新聞傳播發展策略。
一、網絡環境下新聞傳播的優勢
網絡是開放的、自由的環境,和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單向傳播信息相比,網絡傳播具備互動性,能有效實現新聞發布者與受眾的交流,更明確受眾的新聞信息定位,以便及時調整新聞傳播內容,提高新聞信息的針對性。與此同時,信息互動成功帶動新聞受眾的興趣與熱情,促使他們主動參與討論新聞事件,顯著改善過去被動接受信息的局面,此外,網絡環境對于新聞的要求并不嚴格,新聞傳播隨意性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受眾更接近真相,還原新聞事件。毋庸置疑,網絡環境促進新聞傳播的重大變革,地球村已經是現實,很多隱蔽的事件在網絡環境下被披露,受眾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共同促進新聞傳播的發展[1]。
二、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發展策略
(一)維護網絡環境下新聞信息真實性
內容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在網絡環境下也一樣,只有維護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才能發揮出網絡環境的優勢作用,優化新聞傳播。一是新聞媒體要正確把握國家的方針與政策,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深刻領悟并遵守黨對宣傳信息的紀律,不僅要明確方向,還要堅定立場,時刻牢記新聞傳播的黨性原則,善于在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下增強政治鑒別力,反對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正確樹立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完善法律法規,依法治本,通過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秩序,嚴厲打擊利用網絡環境制造即傳播虛假新聞信息的行為,杜絕造謠惑眾。同時,要采取技術手段追查發布信息的地址,追究散步虛假新聞信息的個人及網站的法律責任,從源頭上保護信息安全,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打造法制的新聞傳播網絡環境。三是網絡工作人員必須不斷提高社會道德感、責任感,增強自己對于新聞信息的辨別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堅決不做唯利是圖的小人,拒絕編造虛假新聞,不嘩眾取寵、隱瞞實情,為受眾提供真實的新聞信息。尤其是新聞工作者務必要嚴格遵守政治家辦報原則,依法開辦新聞網站,滿足黨對新聞工作者保證新聞真實的根本要求,充分體現新聞事業服務于黨、服務于人民[2]。
(二)豐富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方式
過去主要由傳統媒體傳播新聞,但網絡的興盛較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新聞傳播與人們接受信息都轉向網絡媒體,改變新聞傳播方式。盡管傳統媒體傳播新聞的方式仍然存在,且有特定受眾群體,但部分受眾依舊被網絡環境所影響,轉向網絡或增加個人從網絡環境里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尤其是在新聞傳播環節,各媒體認識到網絡環境的重要優勢,甚至整合使用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傳播新聞信息,在播放新聞事件的過程中開放網絡互動平臺,讓受眾在網絡平臺參與新聞,使新聞的傳統傳播方式更多元化。鑒于此,傳統的新聞媒體要在網絡環境下聯合多種方式積極開拓媒體發展領域,聯合運用網絡媒體建立起網站、網絡互動平臺、網絡新聞發布平臺以及欄目微信、微博的發布渠道等,或使用微信公眾號,豐富新聞傳播方式,促進新聞傳播。網絡媒體也要不斷求新求變,創造更多傳播新聞信息的方式,致力于提高受眾滿意度。尤其是要加深受眾的體驗,研究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時間、內容、方式、頻次等,講求新聞傳播畫面與文字等的質量,不斷提升新聞傳播品質。
(三)提高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效果
新聞媒體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新聞活動時應重視建立并維護自身和網民的情感聯系,以保證提高新聞傳播效果。正如前文所述,新聞媒體要基于客觀事實在網絡環境下傳播詳盡的、真實的信息,贏得網民的信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與此同時,新聞媒體要善于對受眾的新聞信息需求偏好進行分析,積極反饋受眾的意見,按照受眾意愿持續改革新聞產品,創新新聞服務,更好地滿足受眾信息需求。新聞媒體還要主動參與網絡活動,始終如一為網民提供優質服務,最好能以成員身份參與到網絡新聞活動之中,和其他成員建立優良關系,獲得廣大網民的認可。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沒有空間限制,也沒有時間限制和人為障礙,讓受眾即時共同評說同一個熱點問題,且新聞工作者要在即時傳播新聞信息的同時緊跟正確的評論,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受眾的不同需求,提高新聞傳播效果。
當然,網絡環境一方面對新聞傳播具有獨特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帶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不把問題處理好,不僅原有優勢起不到作用,反而會變成弊端和缺陷[3]。如有人利用網絡平臺傳播虛假新聞,甚至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蓄意制造虛假新聞,輕者搞惡作劇,重則進行人身攻擊,侵犯他人隱私,干擾社會的穩定,嚴重影響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效果與質量。所以在網絡環境越來越復雜的趨勢下應全面推行網絡實名制,無論是網民還是新聞工作者都不能為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在網絡上傳播不良新聞信息,為網絡的隱秘性承擔責任,規范網絡新聞傳播行為。通過大力推行網絡實名制,新聞信息的發布者要對自己發布在網絡上的信息負責任,接受大眾與輿論的監督,在新聞傳播中做到謹言慎行,構建健康的新聞傳播網絡環境。
三、結語
新聞信息在網絡環境下自由流通,不僅傳播的范圍很廣,且速度大大提高,其影響力更是借助網絡輿論大幅度增長,在網絡環境下發布的任何新聞信息都有可能左右網民對新聞媒體的印象。作為新聞媒體,務必要在網絡環境下堅持提供優質服務,讓受眾獲取真實的信息,才能促使新聞傳播事業在網絡環境的激烈競爭中實現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欒海.網絡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發展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6(02):37
[2]孫志浩.網絡時代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理念變革研究[J].新聞傳播,2015(01):72
[3]李萍.淺析網絡環境下如何做好新聞價值傳播與輿論控制[J].新聞研究導刊,2017(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