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風華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164-02
摘 要 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魂魄和根脈。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提升國企的文化軟實力出發,要用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對國企文化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柔性引領,涵蓋國企文化的精神層、制度層以及顯現層。
關鍵詞 黨內政治文化 企業文化 價值觀 制度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魂魄和根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從“四個自信”的反復強調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文化做為重要的一極正日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及企業文化的建設和研究也倍受關注。黨內政治文化是“由政黨意識形態及其宣揚的價值觀念、以及政黨成員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決定的政黨形象等內容所構成的政黨精神結構”。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政治文化是把馬克思主義、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政治性、實踐性、人民性、繼承性和開放性等特征,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一條不可踩踏的政治紅線,“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當然,企業組織的文化建設也應在黨的領導之下,尤其是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運營的國有企業更應該強調黨的文化領導,凸顯紅色基因。在現代企業制度下,黨對國企文化的領導往往是通過柔性的、潛移默化的引領機制發揮作用。企業文化做為企業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員工群體意識的高度凝集,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源和軟實力競爭的重要標志,具有目標引導、規范行為、凝聚人心、激勵貢獻、調適變化等多重功能。我國國有企業做為共和國的長子,在決策方面更多考慮國家使命和宏觀調控的需要,為發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國家安全、促進就業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相對其他類型的企業而言,建設優秀的國企文化更具有宏觀、長遠的影響力和示范性,更能展現國家形象。對此,中央黨校祝靈君教授強調:國有企業搞文化建設最有積累、最具優勢。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與生俱來的政治基因,黨內政治文化是貫穿國有企業成長發展壯大的精神血脈。這種政治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紅色資源與文化管理的結合恰恰是國企文化的獨特內涵所在。黨內政治文化對國企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是多維度、全方位的,貫穿于國企文化的三個結構層次:潛層次、表層、顯現層。潛層次的精神層是企業獨有的意識形態,包括價值觀念、企業精神等,構成企業文化的核心。表層的制度層是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道德規范和員工行為準則的總和。顯現層的企業文化載體,又稱物質層,是國企文化最直觀、最易于感知的部分,它包括企業整個物質和精神的活動過程、企業行為、企業產出等外在表現形式,也包括廠容廠貌等實體性設施。
一、黨內政治文化對國企文化潛層次的精神層引領
引領企業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是企業評判事物和指導行為的基本信念、總體觀點和選擇方針,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指南。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獨特的DNA,不隨趨勢和時尚而變。通用電氣公司在100多年前創建的時候,確立的價值觀就是“讓世界亮起來”。迪士尼公司價值觀是:不許悲觀失望;弘揚和宣傳健康向上的美國文化;創新,夢想,想像;對工作充滿熱情,細致入微,持之以恒;永遠保持迪士尼公司的神奇形象。黨內政治文化要以自己的紅色價值觀引領國企培養具有先進性、純潔性、高尚性、革命性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當然,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黨內政治文化最本質、最核心的價值觀。國企要以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觀為基礎提煉、定格本企業獨特的價值觀。例如,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以質求存,恪守誠信,繼承創新。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創新,求實,拼爭,奉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
引領企業精神。組織精神是組織經過長期培養所逐步形成的認識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趨勢、價值取向和主導意識,是組織經營宗旨、價值準則、管理信條、發展規劃的綜合體現。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一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以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滋養,創造出來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已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的深厚根基。例如:“紅船精神”的實質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長征精神的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包括: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愛國、創業、求實、奉獻”是“鐵人精神”的主要內容,兩彈一星精神的內容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譜系不但可以支撐本黨穿越風雨崎嶇、從勝利走向勝利,也可以成為國企的精神搖籃,從中提煉出強大而獨特的國企精神,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更加艱巨的國家使命。例如,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精神是:愛我茅臺,為國爭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精神是: 自信自強,無私無畏,敢想敢為,盡善盡美。
二、黨內政治文化對國企文化表層的制度層引領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制度。新時代如何培養和造就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影響黨的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選人用人的理念被概括為五個字:學、德、公、寬、管。學是指向歷史學習選人用人的有益經驗;德是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公是指“公正用人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組織路線上的體現“;寬是指”要把方方面面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管是指“嚴管就是厚愛,是對干部真正負責”。另一方面,也要破除拉山頭、拜碼頭、潛規則等官場陋習。企業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國內民企及外企優厚的工資待遇及高職位的誘惑下,國企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在選人用人方面的腐敗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國企很有必要借鑒黨內的選人用人制度文化,形成本企業良好的選人用人風氣,讓更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的決策制度。民主集中制既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也是一種決策制度,它強調了“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只有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才能激發全黨創造活力,凝聚集體智慧,提高決策質量。另一方面,只有正確集中,才能避免議而不決、一盤散沙的弊端,從而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國企面臨著日益復雜、重大的決策問題,也有必要推行民主集中制的決策制度,其實質是把集體決策和個人決策有機結合、共展其長,避免了企業高層管理者大搞一言堂、“一手把”,也避免了決策中群龍無首、遷延不決、無人擔責的局面。
要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以人為本的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致勝密碼。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到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從“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普惠包容的幸福社會”,貫穿黨的事業始終的是人本主線。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國企在管理方面面臨著許多新問題:老企業歷史包袱重,大而不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了天之驕子的地位。企業承擔了過重的使命、責任,過分強調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使員工的正當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僵硬老化的管理制度往往挫傷了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使不少員工產生心理問題。國企急需培植人本文化,實現人本管理。要充分尊重人、關心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培養人、造就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三、黨內政治文化對國企文化顯現層的引領
引領國企的產品和服務形象。社會公眾了解一個企業最直觀的途徑是通過體驗其提供的產品及服務,企業靠產品、服務說話方顯真功夫。中國人到日本搶購馬桶蓋、到新西蘭搶購嬰兒奶粉之類的新聞不絕于耳,引發了人們對“國貨當自強”的思考。國企做為國家形象的代言者,首先要有國企當自強、產業報國的雄心壯志和使命擔當,把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內化為企業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經營理念,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國貨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同時,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也引領企業的產業布局及產品趨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七大戰略,國企要善于把握這些戰略中的商機。
引領國企的社會形象。組織的社會形象是指組織對公眾負責和對社會貢獻的表現。中國共產黨追求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其實質就是實現世界大同、解放全人類,這種美好的理想很有感召力和影響力。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正向影響也展示了我黨的美好形象。國企做為國家形象的重要展示者,需要有良好的社會形象為國家增光添彩,同時使社會公眾增強對本企業的認同感。國企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關鍵是完美履行其社會責任,即要求國企勇于承擔追求有利于社會的長遠目標的義務。企業社會責任的范圍既包括對員工、顧客、供應商、投資者、競爭對手、所在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也包括對環境保護和治理的責任以及對增進一般社會福利的責任,如參與慈善捐助等。
【本論文為中國平煤神馬集團2018年度黨建研究立項課題“黨內政治文化對國企文化建設的引領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小秋.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本質與基本特征[J].決策與信息,2017(11).
[2]編輯部.談“國企文化”[J].現代國企研究,2018(9).
[3]趙麗芬.管理理論與實務(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張江潔.國企文化的四點原則[J].現代企業文化(上旬刊),2018(6).
[6]林平.企業文化視閾下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新時期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利器[J].東南傳播,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