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平



摘 要:互聯網時代在中學學科教學中教師遇到了兩大難題: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優質高效的教學資源卻很稀缺,要想方便快捷地得到準確適用的教學資源,就像大海撈針,不是不理想就是要收費,如果自己動手剪輯制作理想的課件,耗時費力地編輯和完善,用完后往往被存入磁盤,很難得到推廣和共享,使用效率很低;學生要想自主學習或者在課堂上沒學懂,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選擇去課外補習班。為了準確高效地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嘗試利用“互聯網+”知識樹進行學科教學的新方法,注重課內課外教學評價一體化,收到了一定效果,其關鍵是建設精選的優質教學資源庫。
關鍵詞:互聯網+;知識樹;中學學科教學;知識點;教學資源庫;互動反饋;教師輔助報表
在我國,“互聯網+”教育教學,相對于“互聯網+”商業、工業、交通、金融、醫療、科技等領域,發展明顯滯后。雖然在硬件和網絡的配備上現已經基本具備條件,可在軟件和應用方面我們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日常教學中我們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模式,老師累、學生苦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究其原因,一方面,教育有其言傳身教的獨特性。另一方面,老師在各學科教學中面對海量的互聯網信息,優質高效的教學資源卻很稀缺。我們很難方便快捷地找到準確適用的教學資源,像大海撈針一樣,即使找到了不是不理想就是要收費。如果我們自己動手剪輯制作課件,耗時費力地編輯和完善,用完之后往往被存入磁盤,很難得到推廣和共享,使用效率不高。再一方面,學生要想自主學習或在課堂沒學懂,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選擇去課外班。我們如何找到準確高效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樂于參與學習,實現學生、老師、網絡三方互動,使評價更加及時有效,使學生能真正學到知識。如何避免海量的畫面、新奇的切換方式,對學生的感官進行狂轟濫炸,眾多的知識點在學生面前閃跳,學習變成“走馬觀花”式的“熱鬧”場面。如何避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多媒體弱化等現象,這些都是我們在“互聯網+”學科教學中重點關注的問題。
因此,為了準確高效地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我們嘗試了利用“互聯網+”知識樹進行學科教學的新方法,課內課外教學評價一體化,收到了一定效果。雖然我們的實驗項目還在進行中,建設教學資源庫和題庫的工作量非常巨大,靠一個學校的力量很難完成,但我們認為值得去做,這是信息時代教學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我們希望推動這個“嘗試”,以期“拋磚引玉”,引起中學老師的討論和參與,更希望教學主管部門、電教部門、教材編審部門能夠重視、支持和組織引領這個項目。
一、項目簡介:
這是我們的一個試驗項目,我們引用了知識樹的概念[1],以網頁的形式呈現[2],師生用計算機和手機都可以操作。
(一)網頁界面介紹
這是一個互動式網頁畫面。
它是每一個學生的樹狀知識結構圖。
每個學生都在學校網站有棵自己的知識樹。
學生以自己的賬號登錄網頁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知識樹。
(二)網頁的含義
1.知識樹的每一個分枝代表一門課程,鼠標雙擊這個分枝就可以看到這門課程又獨立形成一棵知識樹。
2.每個課程樹上有多個分枝,各代表這個課程的分枝。比如英語,可以按單元章節分枝,也可以分為語音、詞匯、語法、句式結構等。
3.每個分枝上又有多個細枝,每個細枝上長有很多果子。每個果子代表一個知識點[3]。
4.教師可以按學期或學年通過增減樹枝和果子來設置知識單元和知識點。
(三)網頁的操作
用鼠標或觸屏操作進行學習和測試:
1.老師的任務是教會學生這些知識點。學生的任務是通過學習和測試,讓這些果子變成紅色。
2.開始果子都是灰色的,表示知識待授。
3.老師通過講解示范使學生初步認識,作業正確,這個果子就會變為綠色。
4.學生正確理解了再變為黃色(測試正確率70%)。
5.學生學會應用了就變為紅色(測試正確率90%)。
6.如果忘記了就會又變黃色(再次測試做錯)。
7.老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終端(電腦或手機),鏈接網絡中心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程度。
(四)教學結果互動反饋
果子變色有三種途徑:
1.每次考試或測試,學校的智能化閱卷系統會把每個題對應的知識點傳給系統,系統會根據學生每個知識點的得分來給他的果子變色。
2.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提問、老師授權家長或班干部檢查的背誦、聽寫默寫等進行考查,學生達到要求了就可以(通過授權的方式)直接給他的果子改變顏色。
3.學生自學。學生以自己的密碼登錄后查看自己的知識樹,按照課程進度點擊某個果子,系統會顯示這個知識點的內容介紹、媒體演示教學和測試。如果他還沒學會,他可以選擇媒體講解進行學習,如果他學懂了,可以進行自我測試,答對了所列的測試題后系統就可以給他的果子變色。
這個系統保存在服務器里,學校、老師和學生的登錄權限不同,學校分班完成后,老師擁有授課班級的管理和評判權限。
(五)教學資源庫和題庫
每個所果子所代表的知識點鏈接的教學資源和題庫可以使用文字、圖片、微課、視頻、PPT、Flash等多種教學媒體互動。題庫設計為自動答疑型。
教學資源庫和題庫同時還可以當教師資源庫來使用。老師備課和講課也可以充分利用該系統資源,這將大大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資源庫和題庫的建設。教學管理部門可以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國范圍內指定學科能力較強的專家和一線教師來編寫、制作和搜集優質課件。可以當作教研成果定期分級評選,優中選優,做到每個知識點都有優質課件和充足的題庫。各學科有專家組定期審核評選,對優秀課件和試題制作者給予相應獎勵。老師及時充實和更新教學資源庫。
(六)教師輔助報表
這個系統對老師的幫助更大。老師上課時可以方便地調出優秀的教學資源進行演示和測試。系統還可以讓老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細節,老師可以對自己所教的學生編班或分層次編組。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系統會自動記錄每個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計算分析,自動生成報表。
老師可以隨時調出班級的學習報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備課的時候,也可以設計針對性的提問,選擇提問某個學生,如果他回答得好,就當堂給他的果子變色予以鼓勵。
我們的目的是將老師從繁重的反復講解、輔導、檢查督促中解放出來,讓互聯網和大數據幫我們實現教和學的自主化、個性化,即:老師在精講之后,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通過網絡進一步學習和檢測,從而把握自己的學習程度,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有人說老師沒教好,說明他沒有用心??墒窃O身處地來想想:比如數學老師,每天批一百多本作業,他能記清楚每個學生的哪個題做錯了、為什么做錯了、問題出在哪了、用什么時間去一對一地講解嗎?
這個系統可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做出記錄和階段性的分析,并且向學生和老師提供幫助。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可能上百個知識點,每個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學習使自己的每個果子變紅,老師、學生、家長(通過老師授權)都可以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武修琪.基于SCORM的網絡智能教學系統知識樹模型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5.
[2]康健,劉昌明,羅楠楠.以知識點為中心的智能教學系統的研究與構建[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9(S1).
[3]馬西彪.知識樹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