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春
摘? 要:運動損傷時常在中學體育課中發生,為了減少和預防運動損傷,加強了對學生的相關安全意識和相關知識的教育,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初中生對常見運動損傷的認知和基本處理能力相對薄弱。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以初一、初二、初三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運動損傷的認知及基本處理能力進行調查和分析,針對實際問題提出科學的對策,以達到改進體育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運動損傷? 認知?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b)-0025-02
Abstract: Sports injuries often occur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middle schools. In order to reduce and prevent sports injuries, we have strengthened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safety awareness and related knowledge. But in practice, we find that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and basic ability to deal with common sports injuries are relatively weak.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ognitive and basic processing ability of sports injury of the students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grad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to put forward scientific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e actual problem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Sports injury; Cogni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通過相關文獻的查詢,發現對導致運動損傷成因的研究有很多,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雖然小學五年級課本中有關于運動損傷的健康知識,但是為什么初一年級卻是運動損傷最多的年級呢?初二年級的教材中也有相關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的相關內容,初三年級對運動損傷的認知和基本處理是怎么一個現狀呢?于是我們對初一、初二、初三年級進行運動損傷相關知識的調查研究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教學對策和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重慶市榮昌中學校573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初一年級250名(男101名,女149名),初二年級158名(男59名,女99名),初三年級165名(男71名,女94名)。研究對象都來自城區5所直屬小學招生的學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中國知網數據庫中記載的文獻資料,并通過電子檢索互聯網獲取有關信息,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2.2 問卷調查法
設計了一份《榮昌中學初中部運動損傷相關知識的問卷調查》,對573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實得有效問卷573份,有效率為100%。
1.2.3 訪談調查法
就運動損傷的教學情況與初一、初二、初三部分學生和老師進行了訪談。
1.2.4 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常規的數理統計。
2? 調查與分析
2.1 對引起運動損傷原因的調查
在調查問卷中,設置了引起運動損傷主、客觀因素的答題,正確率結果為:初一為11.2%,初二為33.5%,初三為49.1%。初中3個年級隨著年級的遞增,答題正確率也在遞增,但均未超過50%。是對造成運動損傷最主要的原因調查,正確率結果為:初一為17.2%,初二為29.7%,初三為4.2%。3個年級中,初二年級相比較高,初三最低,3個年級答題的正確率均未超過50%.
2.2 對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調查
體育課中常見的運動損傷有擦傷、關節扭傷和骨折。是對輕微傷的處理答題正確率調查。初一為40.0%,初二為55.7%,初三為31.5%。初二年級的正確率好與其他年級,并超過了50%。其原因是初二體育教材中有關于預防和處理運動損傷的教材內容。是對急性閉合性軟組織的處理方法正確率調查。初一為23.6%,初二為30%,初三為29.7%。3個年級對閉合性軟組織的處理正確率均未超過50%。是對骨折的處理調查:其中不知道如何處理選項:初一為61.2%,初二為29.7%,初三為43.6%。初一年級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年級,初三年級最高,但均未超過50%。知道處理程序,但不敢做選項:初一為24.0%,初二為51.3%,初三為32.7%,初二年級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完全知道,有處理的類似經歷選項:初一為14.8%,初二為19.0%,初三為23.6%,初三年級高于其他年級,但3個年級均未超過50%.
2.3 對運動損傷知識獲取途徑的調查
主要的獲取途徑是通過翻閱書籍、上網查詢、自主學習和體育老師的講授。初一為46.4%,初二為63.3%,初三為58.8%。參加過專門性的運動損傷的培訓:初一為0.4%,初二為0%,初三為1.8%,3個年級都相當低。
2.4 運動損傷課程的開設形式調查
對運動損傷課程開設的方式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既要有視頻資料學習,又要有實踐課程選項是最高的。初一為83.2%,初二為82.9%,初三為81.8%,3個年級均超過了50%
2.5 開設運動損傷課程的最好年級調查
對運動損傷開設的年級調查結果顯示,3個年級的調查者都認為初一年級是開設的最好年級。初一為94.4%,初二為71.5%,初三為65.5%,3個年級均超過了50%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調查得出結論:雖然小學五年級和初二年級開設了運動損傷相關課程,但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對運動損傷知識的認知和基本處理能力較差。對運動損傷知識獲取缺乏專業性的指導。運動損傷的課程缺乏相應的動手實踐課。
3.2 建議
(1)預防運動損傷和減少初中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率,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學生運動損傷知識的教育,提高預防損傷的認知水平。(2)建議將運動損傷預防和處理的教學內容應調整到初一年級教材中。以人教版教材為例,目前小學五年級和八年級開設了相關的課程。(3)增設運動損傷的實踐課程,并邀請相關專業人士到校指導,提高學生的動手處理能力。(4)加強對體育教師運動損傷處理能力的相關培訓。
參考文獻
[1] 王宏飛.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成因與預防[J].內江科技,2017(3):139-140.
[2] 李海波.新時期初中階段運動損傷知識教學的思考[J].學校體育學,2015(9):113-114.
[3] 李維艷.膠南地區中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青島醫藥衛生,2011(2):130-131.
[4] 昝金波,丁繼彪.中學生運動損傷現狀與分析[J].搏擊.體育論壇,2009(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