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瑤 楊益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當前社會媒體的傳播方式與途徑的多樣化和迅捷化,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傳播和繼承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方式
新時代下,面對新形勢,高校需要全面做好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必須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武裝高校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陣地。面對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采取更多的創新性方式,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一、多元傳播方式貼近學生群體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多是老師對學生的灌輸,學生屬于被動的一方。但隨著互聯網發展,基于新技術下移動通信網絡衍生的新媒體發展迅猛,各種新的產品應用層出不窮,短視頻、個性化內容、雙向溝通反饋成為主流,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與學生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平臺,因此,高校要加強輿論引導,做好傳播內容把關人,以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作為指導,提升意識形態領域的引領能力,充分利用碎片化閱讀方式、現場教學模式,做到多元方式貼近學生群體。第一,新媒體技術可將文字、圖像、聲音有機結合,學生通過推送文章可以充分發揮才智,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第二,短視頻可在極短時間內傳播關于校內活動的主題動態,尤其在圖書、影視、文藝演出等領域,能按照不同主題,在學生之間快速傳播正能量。第三,高校可組織主題演講、文化交流、故事展覽、先進事跡報告等形式,通過線下影響一部分人,同時利用新媒體方式二次傳播,影響更多的學生群體。總之,學校應建立多元媒體矩陣,搭建優質的文化傳播環境,提高文化傳播的效度與力度,增強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二、因地制宜,做好內容互動創新
剛入學的大學生對信息的篩選和識別能力相對較弱,高校在傳播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時,應結合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報道正能量的事,在傳播過程中掌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學生的社會認知、價值觀及其態度和行為進行全面引導。
(一)分類主題,強化文化自信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先進文化融入教學實踐,在頂層理論指導下,思政老師可根據不同的類別主題,深度挖掘細節,以單個案例作為支撐,尤其對社會熱點事件、人物代表、故事榜樣,用第三方角度闡述從理論到實踐環節的價值標準,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同時,要注意加強理論學習,從閱讀理論文獻的基礎上延伸到思考文獻,做到學而思、學而用、學而行。
(二)增強互動,做好文化體驗
信息爆炸時代,伴隨互聯網成長的學生每天面對海量信息,在分析處理問題上存在一定差異,理論教學的目的是有效地與真實生活做聯動,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心智結構、認知結構或者認知導引結構可完成基礎的推理、判斷,當新生進入高校開啟新階段學習后,對理論與實踐的認真程度將有所加深,“當新信息與認知基模存在差異時,人們會比較新舊信息的特征,補足新的信息,確定新的解釋和態度”。這也意味著,高校的思政課應加強互動性,達到以實際參與強化理論認知的作用。如深入革命老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校園文化新媒體稿件創作等,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者成為參與者。
目前社會信息以準確、快速、新穎的特征全面占據了人們的生活,隨著信息傳遞模式發生巨大變化,對大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要相應地有所改變,以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同時,新媒體的壯大發展,也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了陣地與養分,使其得到廣泛的傳播與發展。作為大學生教育的重要一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擴展其途徑與方式,使高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更貼近學生生活,被學生認可和接受。
參考文獻:
[1]張銘,張巖.松以文化自信堅定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路徑研究[J].科教道刊,2018(10).
[2]李慶.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若干思考[J].才智,2018(02).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專項)“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分析”(CJSFZ18-6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樂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