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王 韋
(南寧師范大學 廣西 南寧 041000)
任何一種優秀的舞種都經過歷史的選擇和沖擊,廣西壯族扁擔舞、瑤族長鼓舞等寶貴民族特色文化遺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與文化價值。中職學校舞蹈專業應肩負起保護與傳承廣西特色民族民間舞的使命。
作為地方藝術學校,壯族民間舞課程的定位應在主干課程——五大民族舞蹈的基礎上加上壯族民間舞課程,使之成為教學中的一部分。同時應突出壯族民間舞的教學主線,有重點、有意識、有目標地培養中職學校學生濃厚的民族文化意識。舞蹈教師應在有限的課時內,選具有代表性、風格性、典型性,又具有較高訓練價值的壯族特色民間舞組合作為教材,如廣西藝術學校舞蹈專業在民族民間舞課程中以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漢族五大民族舞蹈為基礎增設廣西特有的壯族特色民族民間舞。這種課程構架,主次分明、兼而有之,可增強中職學校舞蹈專業學生對本民族特色文化的興趣。
廣西是全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世居的少數民族有壯族、苗族、瑤族、侗族、水族等。其中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優秀的文化、豐富多彩的民間歌舞藝術塑造了壯族人民獨特的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壯族特色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民族舞蹈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舞蹈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壯族舞蹈的主要審美文化特性包括勞作性、祭祀性、民俗性,其中以祭祀舞蹈為主。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網2007-2017年十年間獲批列入傳統舞蹈名錄的有壯族的師公舞和跳嶺頭舞等。通過史料記載與走訪發現這些祭祀性舞蹈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巫術文化與儺舞藝術具有肅穆、虔誠的表演風格,普遍用于祭祀、喪葬等傳統民間活動。其舞蹈形象豐富,從產生之初就離不開對遠古神話傳說、神靈以及圖騰的敬畏與崇拜。在表現形式上壯族民間舞還保留著“唱、舞、樂”三者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其特點多以鼓舞、道具舞、跳樂、歌舞為主,這幾種形式既可以獨立表演也可以交叉進行。除上述祭祀舞蹈外,壯族舞蹈還有《扁擔舞》《春牛舞》等勞動性舞蹈,這樣的舞蹈多以娛樂歡快為主,表現形式也較為自由,這些都與壯族人民的性格、自然環境有密切聯系。由此可見,壯族舞蹈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它集中體現了壯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面貌,體現了壯族的民族性格、心態、意志和觀念,因而也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藝術特征和個性。
筆者2019年赴廣西南寧市馬山縣加方鄉對壯族“扁擔舞”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這個傳統的舞蹈表演節目于2008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第二代傳承人莫菊花、蒙雪鳳年齡已近70歲,第三代莫喬、蒙淑英年齡也在50歲左右,村寨里能完整將扁擔舞表演下來的中青年人為數不多。這種情況是目前壯族民間舞普遍存在的問題。壯族民間舞經過數百年的流傳,是構成壯族獨特民族文化的重要藝術形式。如今,有一些壯族特色民族民間舞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壯族扁擔舞、春牛舞、師公等,這些寶貴民族特色文化遺產不僅具有本體價值之外,還具有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與文化價值。廣西中職學校舞蹈專業應肩負起保護與傳承廣西特色民族民間舞的使命。
壯族民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從基本動作形態到動律上看與其他民族民間舞截然不同。廣西中職學校舞蹈專業在開設壯族民間舞課程時,可將壯族民間舞融入到教學中,如扁擔舞、螞拐舞、春牛舞等,讓學生感受與了解廣西壯族傳統民間文化,提高對廣西壯族傳統民間文化的興趣。當然,原生態民間舞并不能直接照搬到中職學校舞蹈課程中,必須在科學規范的基礎上因材施,將原生態壯族民間舞中典型的舞蹈動作元素挖掘規范后,匯編與整理出符合廣西中職學校舞蹈專業學生的特色民族民間舞課程。
例如可以將壯族“扁擔舞”提煉為適合廣西中職舞蹈專業學生學習的壯族民間舞組合。第一,提煉扁擔舞基本動作元素,即基本打法;第二,詳細介紹“扁擔舞”形成的歷史背景以及如何形成;第三,提煉出基本的身體動律以及舞步;第四,總結出扁擔舞的表演形式,一般是雙數對打,2人、4人、12人等多人交錯對打;第五,將上述步驟所收集歸納的壯族民間舞素材整理匯編成壯族民間舞組合。將扁擔舞動作進行示范與講解,并配以扁擔敲擊木凳發出來的各式節奏,能夠激發廣西中職學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興趣,進一步主動關注“扁擔舞”這一壯族傳統民間活動,最終達到教育、傳承、發展壯族民間舞的目的。
廣西中職學校舞蹈專業可適當組織“走進壯鄉”的活動,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壯鄉,參加有關于壯族民間舞的民俗實踐活動或學術文化交流活動。讓學生們深入體會壯族民間舞的傳統文化氛圍,了解壯族傳統民間舞形成的最初形態。
首先,可以將壯族民間舞原生態動作元素與文化內涵整理匯編成具有壯族地域特色的規范性教材,找到科學的理論支持,從而拓寬其傳承方式。其次,廣西中職學校舞蹈專業通過開設壯族民間舞課程,可以讓學生學習與了解到本民族文化,產生榮譽感,自覺傳承壯族民族民間舞。最后,規范性教材以及長期系統的壯族民間舞文化研究,可以確保壯族民間舞更長遠、廣泛地傳播,形成一個新興的壯族民間舞長效保護傳承機制。
壯族優秀文化教育資源得到整合,可以為中職學校舞蹈專業民族民間舞課程注入新鮮血液,促使學生對壯族民間藝術產生文化榮譽感,進一步促進民族民間舞課程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發展,讓廣西中職學校舞蹈教育工作在全國中職學校舞蹈教育體系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