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明
摘 要: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擔負著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任,因此亟須轉變人才培養思路,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為例,通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分析,探索產品設計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途徑與措施,開展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打造專業特色,培養社會緊缺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
關鍵詞: 產品設計;應用型創新人才;創新創業;地方高校
近年來,隨著珠寶行業的快速發展,珠寶首飾產品同質化嚴重,制約了珠寶產業創新升級。珠寶制造企業要想長遠發展,人才是關鍵,急需引進高素質珠寶首飾設計方向的應用型創新人才。高校擔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迫切需要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加快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廣西寶玉石資源豐富,但珠寶產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短缺,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培養珠寶首飾設計與制作方向人才,服務廣西珠寶產業轉型升級事業。產品設計專業自2016年開始招生,該專業工科與藝術并重,學生主要學習珠寶首飾設計方向所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在學習掌握外語、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上,學生需要掌握首飾設計、首飾現代生產工藝、寶石琢型設計與加工、玉雕造型設計與加工、首飾制作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JCAD)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珠寶首飾設計和制作的流程及專業工作中必要的專業技能,從而具備獨立獲取素材、整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獨立完成珠寶設計項目的能力,同時還要有珠寶鑒定、珠寶加工制作、珠寶營銷與管理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產品設計專業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重視跨文化與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全面提高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珠寶行業對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
一、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解讀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復合型、專才型、通才型與專通兼備型等,不同學者對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不同的理解。地方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是中國高等教育分層分類辦學的必然,既不是單純技能的培養,又不是純粹學術型人才,而是一種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既重視在創新中實踐,又重視在實踐中創新,是應用型與創新型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總體目標是“立足廣西、面向全國,服務地方、服務行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要基于市場需求,圍繞人才培養的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結合區域發展需求,以OBE教學理念為導向,按照珠寶行業職業能力需求,改革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邀請珠寶企業參與學生培養過程,將企業項目中的新技術與新理念融入教學中,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和措施分析
(一)以學生為中心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要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用項目教學、任務教學與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靈活使用啟發式、探究式與課題式等多種學習方式;擴大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推動翻轉課堂、云課堂與MOOC(慕課)等線上課程的開發利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增加首飾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JCAD、首飾制作工藝等專業課程學生自主學習的比重,保證寶石加工、首飾加工、玉雕加工足夠的實踐課時;增加加工類實驗室課后開放時間,為學生提供計算機輔助首飾設計JCAD與犀牛等課程的線下輔導。
(二)優化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重點之一。優化課程體系要注重課程之間的邏輯性和整體結構的完整性,構建更加科學、系統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設置要有國際化視野,滿足學生海外學習與學歷提升需求,積極推進海外升碩項目相關課程建設。在保障專業核心課程正常開設的前提下,加強創意類、交叉性與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有計劃有目的地引進有關珠寶首飾設計、制作類與銷售環節的創新創業課程,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018級產品設計專業“首飾設計”課程原來48課時,增加至64課時,在教學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主題的創意訓練,學生首飾手繪設計水平明顯提高,在課程教學中組織學生參加創意類珠寶首飾設計大賽,其中1名學生的首飾設計手繪作品《躍豚》參加第四屆“招金銀樓杯”黃金珠寶首飾設計大賽,獲得優秀獎。在2018年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了專業考研類選修課、海外升碩微留學類選修課、創新創業類選修課、就業拓展類選修課等四大模塊,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為社會培養高質量應用型創新人才。產品設計專業2016級畢業生,1人考取了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的碩士研究生,1人正在申報海外升碩,1人跟隨區級玉雕大師從事玉雕設計,其余學生大多從事珠寶行業相關工作,學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2%,學生的成績為優化課程體系提供了直接經驗。
(三)開展混合式教學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要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踐行OBE教育理念,探索“三品層遞”、現代學徒制、工作室制等教學模式,組合多種教學模式開展混合式教學。“三品層遞”教學模式,即“作品—產品—商品”,通過層遞式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動手實操能力與營銷能力。推進模塊化教學改革,注重和強化實踐教學,構建實驗、實訓與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建設要融合地域文化,注重內涵式發展,走校企結合、文化創意與產業融合之路。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把地域文化與傳統工藝作為戰略資源,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創新能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同構建協同育人平臺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路徑之一。校企合作可服務社會,同時滿足學生實習實訓與就業需求。通過校企合作探索產品設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充分發揮企業、科研單位等環境和資源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由學校、企業、行業專家共同完成設計作品的評價環節,既實現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又實現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同時為企業節約研發成本,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通過校企合作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專業老師“走出去”,到珠寶企業與行業協會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邀請珠寶企業一線專家擔任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為學生帶來設計與加工最前沿的理論與技能。2020年6月與7月,學校分別與桂林市秀峰區銘鈺珠寶店、桂林世爵百年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都九維鼎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簽約實習實訓就業基地,部分畢業生順利通過面試,進入實習環節,學校與企業交流不斷強化,不斷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注重學生在企業實習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產教深度融合與成果共享。
三、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
(一)產品設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
產品設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既是時代之需,又是產品設計專業打造專業特色的需要。目前,以培養社會緊缺的珠寶首飾設計與制作人才為專業方向的院校還很少,缺少結合市場需求對人才培養進行深入研究。課題組對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區珠寶市場進行調研,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簽約實習實訓就業基地;對桂林理工大學、梧州學院、桂林旅游學院等高校的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及課程設置情況進行研討;對北京北方投集團的燕京理工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等高校的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比較研究,為人才培養提供思路和借鑒。在課程教學中聘請廣西工藝美術大師朱佑倫擔任產品設計2016級“玉雕造型設計與加工”課程教學與實習實訓課程教學;邀請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吳幼明并擔任“首飾鑲嵌工藝”課程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組織學生聆聽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副院長、首飾設計專業負責人鄭靜教授的《中國首飾的發展趨勢》專題講座。教師積極走出去,參與行業協會活動,了解行業人才需求,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徑。在課程教學中結合各類首飾設計比賽,組織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參加第四屆招金銀樓杯首飾設計大賽等,以賽促教,學校獲得“最佳組織獎”,學生獲得“優秀獎”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教學結合專業競賽,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學生創業就業的綜合競爭力和自信心。
(二)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創新策略
1.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采用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即一名校內導師與一名校外導師相結合。學校邀請高級工藝美術師吳祎彥擔任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冷琺瑯飾品設計與制作》導師;邀請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吳幼明擔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巴洛克珍珠首飾創新設計冷琺瑯飾品設計與制作》導師,該項目在2020年7月學校大創項目結題評審中被評為“優秀”等級,項目主持人大量的設計實踐成果受到專家的好評。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實施開放式教學,提高授課效率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產品設計專業教學中聘請企業中具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授課,把創新創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重要考核指標,把創新創業理念真正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2.促進項目落地轉化
實踐平臺建設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促進項目落地轉化的必要保障。首先是專業實驗室建設,2020年計劃增加90平方米首飾加工實驗室1間,首飾加工實驗室是學生將首飾理論吸收轉化為作品的場所,有助于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其次是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這是學生創業實踐的必要條件之一,學校通過開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引進豐富的社會與企業資源,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落地轉化。
3.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學術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的聯系,不斷深化合作。互派專家學者開展講學、聯合辦學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有計劃、有重點地選派學科專業帶頭人、學術骨干到區內外著名院校、科研單位及企業掛職鍛煉或訪問,提高教師的科研與創新能力。邀請企業專家與工藝美術大師擔任導師,鼓勵在職專任教師進修培訓、掛職鍛煉與自主創業,其中1名教師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把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納入教師考核體系中,對于表現突出的導師給予相應的獎勵,提高教師投身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面發展。2019年學校組織教師與廣西科技大學開展“對口支援”交流活動,廣西科技大學教師積極提升學歷很值得我們學習,該校的苗錦文化研究與展示中心的豐碩成果讓我們深受啟發。
四、結語
產品設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是珠寶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也是地方高校辦學定位的必然選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要從思想上對齊進行引導,讓學生對未來就業保持一定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以學生為中心,優化課程體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深化校企合作,聘請企業專家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教師掛職鍛煉;完善校內實驗實訓硬件的配置,搭建產學研教學平臺,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珠寶首飾設計方向應用型創新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大理.產品設計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體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16-18.
[2]杜才平.近十年我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述評[J]高教學刊,2018(22):32-34.
[3]陳列.地方工科院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機械制造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47):121-122.
[4]胡家保.“雙創”教育視域下應用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8,16(02):188-192.
教改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18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產品設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8JGB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