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已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因素,想要培育高質量的國際化人才,必須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有了更好的發展平臺。目前師資隊伍存在國際化意識不強,國際化建設機制仍需完善等問題,本文從進一步提升師資國際化理念、完善激勵機制等方面提出建議,推進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
關鍵詞: “一帶一路”倡議;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
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5年教育部發布《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高職院校要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優質產能“走出去”,主動服務“走出去”企業的需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具有國際觀念、國際意識和高水平、高素質師資隊伍的高度參與,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是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院校滿足“走出去”企業需求的關鍵因素。本文以“一帶一路”倡議給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帶來新的契機和挑戰為切入點,針對目前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一、“一帶一路”倡議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帶來新的契機和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人才與資源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大環境下,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是高校國際化建設的關鍵[1](72-75),高職院校應予以高度重視。
(一)“一帶一路”倡議為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
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如《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等政策,有效推進了“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開展[2](37-41)。我國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既堅持“引進來”,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辦學經驗,例如“雙元制”“三明治”模式等,又堅持“走出去”,充分利用具有本土特色的職業教育經驗和模式,主動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需求。“一帶一路”沿線眾多國家和優質產能“走出去”需要大量高水平技術人才,培養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正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教育國際化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期[2](37-41)。高職院校積極配合“走出去”企業,為拓寬教師的國際化視野提供了更加開放的平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高職院校不斷尋求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途徑,如中外合作辦學、參加國際競賽、聘請外籍教師等,主要途徑之一是中外合作辦學,依托中外合作辦學、訪學名校、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等途徑,增加教師在國外學習的機會。
(二)“一帶一路”倡議給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帶來的挑戰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且各國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等方面存在差異,各國重點建設的領域和崗位技術標準不同[3](67-70),給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增加了難度。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教育既要面向本土培養具有國際意識、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又要面向沿線國家培養理解中國文化、熟悉中國技術標準的技術技能人才[4](5-9)。高職教育要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須通過為“一帶一路”眾多沿線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人才實現[5](16-18),高職教育要培養復合型、國際化的技術技能人才,教師要主動轉變現有的教學理念、教學標準、教學方法,以滿足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建設與發展中最基礎的問題[6](34-36),我國高職院校在國際化進程中已經積累了較多辦學經驗,師資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在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需求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意識有待增強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需要教師既有廣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專業技能,又具備現代化教育意識和國際化教育理念[7](46-47)。高職院校受多種條件的限制,例如有限的資源,教師較少有機會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化視野不夠開闊,國際化意識較弱。部分高職院校和教師還未充分認識到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學校內部未形成完善的國際化師資培養計劃,未提供增強師資的國際化意識的有效策略。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師應自主增強國際化意識,為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提供優質教育。
(二)師資隊伍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有待增強
師資隊伍國際化不僅要提高思想意識,而且要有積極的行動,高職教師要具備綜合運用相應外語的能力。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報中“國際影響表”有兩項指標即“專任教師赴國(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時間”和“在國(境)外組織擔任職務的專任教師人數”,對赴國(境)外的專任教師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有著高要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人才的需求與技術合作為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提供了發展契機[8](6-11),教師迎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平臺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但是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部分專業教師外語水平不高、外語教師不懂專業知識[9](84-86)。專業教師外語水平欠佳時,不能與國外學者適時、準確地交流,不能有效地閱讀、研究國外最新科研成果報告等。
(三)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機制有待健全
目前,引進人才、培育師資、考核和激勵等方面的機制還不健全,高職院校應不斷完善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在人才引進方面,用優厚待遇吸引海外人才是補充國際化師資的有效途徑。我國高職院校缺乏多途徑的海外人才引進策略,部分海外人才難以適應國內的考核機制。在師資培育上,應加強教師的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和外語教學能力的培養,建立健全培訓機制。但師資隊伍培訓機制有待完善,由于缺少經費,因此僅少數教師能出國訪學、研修。在考核方面,部分高職院校比較注重選派教師出國留學,忽視對出國期間教師的管理和考核工作,使部分教師誤認為出國學習只是形式,甚至是一種福利,沒有實質性的研修,導致人力和資金浪費[10](24)。此外,高職院校未形成健全的激勵機制推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路徑研究
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在高職院校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可否認的是,在建設進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大力更新師資隊伍國際化的理念,完善師資隊伍激勵機制,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培訓工作,推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
(一)增強師資隊伍國際化理念
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的進程和質量參差不齊,各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特色,長期有側重性地培養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全面提高各區域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水平。教師應摒棄落后的思想觀念,樹立國際化教育理念,主動了解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習俗、風俗習慣等。“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教師參與國際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師通過赴國(境)外進修、指導、培訓等方式交流,既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職教經驗,又可以將具有我國本土特色的、優質的職教經驗輸送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師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有助于增強國際化意識。
(二)建立健全師資隊伍國際化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師資國際化激勵機制,堅持考核與激勵相統一,加大管理力度,加強高職院校在國外研修、培訓等師資隊伍的管理。對于在國際化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有重大貢獻的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在校內營造國際化氛圍,鼓勵教師雙語教學、海外深造、國際參賽等。高職院校應加大發展國際化師資的資金投入,例如提高教師出國期間工資,激勵教師出國研修,參與國際交流。制定科學合理的資金預算,設立相關的專項資金項目,用于校內教師海外進修、國際人才引進等[11](62-64)。
較高的財政資助是發展師資隊伍國際化的重要條件,例如德國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財政資助措施是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多元化渠道籌資,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本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自2002年以來,為吸引國外杰出青年學者,政府先后設立多項獎學金如“索菲亞—科瓦雷夫斯卡亞獎”“洪堡教授教席”等[12](62-65)。我國需要建立多層次、全面的激勵機制,既要完善的政策提供重要保障,又要各企業高度配合參與校企合作,為教師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既要提高本土教師的薪酬,又要為吸引海外人才提供優厚待遇,鼓勵教師參與國際交流和提高綜合素質,不斷促進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有效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需求。
(三)完善師資隊伍國際化培訓體系
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具有國際視野、國際意識的師資隊伍對院校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要有大力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又要健全師資隊伍國際化的培訓體系。對于“引進來”的海外人才,學校要完善管理、評估、激勵等機制,明確教師的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任務,在人才引進上注重“精”,在人才使用上注重“活”[13](6-9),最大限度地發揮海外人才的潛力,滿足促進學校國際化發展的需求。要加強本土師資隊伍國際化培訓,用多元化的培訓方式滿足不同類型教師的需求,內容上以培養教師的國際意識、外語教學能力和國際交往能力為重點[14](78-79)。
教師必須開闊國際化視野,做好留學、教學的準備。外語能力是有效閱讀、研究國外最新科研成果報告,參與國際學術活動等的必要支撐。高職院校應努力為教師爭取更多出國學習的機會與平臺,制訂出可持續發展的師資隊伍國際化培養計劃,并給予適當的經費支持教師在職培訓,尤其是外語培訓[9](84-86),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舉辦校內外語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師外語水平。教師需要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通過參與校企合作或者項目培訓,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教師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培養“一帶一路”倡議需要的人才做好充分準備。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機會參與出國進修、訪學等。高職院校應精準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新契機,建設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堅持海外人才引進與本土教師國際化培養相結合,完善師資培養計劃,鼓勵教師出國訪學、研修、參與學術會議等,更新教師的國際化理念,健全國際化師資的人才引進、培訓、管理、評價、激勵機制。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師資國際化隊伍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需求,增強我國高職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朱希.淺談高職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策略[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
[2]張海寧.高職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定位于行動方略[J].教育與職業,2019(23).
[3]王曉洋.“一帶一路”背景下職業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0).
[4]彭琳琳,王書林.“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研究[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2).
[5]黃益琴.服務“一帶一路”視域下推進高職教育國際化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9(5).
[6]陳宗春.推進高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5).
[7]管春英,龔方紅等.論高校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
[8]王榮輝.“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8(1).
[9]熊少微.高職中外合作辦學本土師資隊伍建設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5(13).
[10]陳彥敏.高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的現狀及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5(4).
[11]王文軒.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國際化建設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7(3).
[12]袁琳,王建梁.德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財政資助探略[J].教育與經濟,2012(2).
[13]陳超群.“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路徑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8(23).
[14]李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策略研究[J].遼寧經濟,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