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楠
摘 要: 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力量,在教育行業中工作是否有幸福感,對學校教育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從教學現狀看,社會、學校及教師這三個層面的消極因素,使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缺少職業幸福感。如今,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職業幸福研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對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職業幸福問題的研究成效不顯著,從職業幸福感建設體系層面分析結果的更少。本文從一些實際案例出發進行研究分析,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從三個維度,即社會、學校及教師自身展開研究。
關鍵詞: 思政課教師;職業理想;三維建構;民辦高校;職業幸福感
一、引言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思政課教師肩負宣傳黨中央重要指導思想及培育新時代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艱巨任務。因而思政課教師能否在教育工作中體驗到幸福感,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與思想政治課教師職業情況及生命品質有關系,對學生成長及社會思想觀念的進步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從理論上講,思政課教師職業幸福感指的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因為個人需求得以滿足及生命價值得以實現而獲得精神愉悅感的生活狀態。從現實情況看,社會、學校、教師三個方面存在一些消極因素,導致目前部分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師缺乏職業幸福感。為此,要從社會、學校、個體三個方面采取有效策略,增強思政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二、要重視一些民辦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缺失
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是影響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教師行業的特殊群體,一些人容易產生職業幸福感缺乏和職業倦怠。這種現象不僅會影響教師的身心與專業發展,而且會給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妨礙。分析民辦高校思政教師職業幸福感缺乏現狀,建設多維度體系對解決上述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三、社會層面增強民辦高校思政教師職業幸福感
(一)物質生活,經濟收入提升。
馬斯洛需求理論中人的最低需求是生理需求,即最基本的物質生活,物質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生活品質的高低,物質生活是人們每天生存的必需品。作為社會的一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通過辛勤工作才能獲得比較高的收入,才能得到比較豐富的物質條件,才能讓家人過上優越的物質生活,讓家人和自己生活得更快樂。最近幾年來,思政教師雖然工資收入逐漸增長,但是增長速度趕不上每年物價上漲的速度,造成思政教師生活壓力非常大,經濟收入沒有滿足生存需要。思政教師的收入與國家公務員及其他一些壟斷性行業工作人員相比,存在比較大的距離,有些思政教師會因此心理失衡,職業幸福感大大減弱,與實現職業理想的目標越來越遠。我國要積極加大高校的教育經費投入力度,逐步、穩定地提高思政教師的工資收入,降低教師的生活壓力,讓他們在工作上沒有后顧之憂,增強職業幸福感,達到民辦高校思政教師職業理想的培養效果。
(二)加強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感。
雖然民辦高校的教師在社會上具有比較高的地位,但是思政教師作為行業中的特殊群體,社會認同感卻處于較為尷尬的局面。我國政府對民辦高校思政教師抱著非常殷切的期望,希望教師扮演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傳輸者的角色,更好地引領學生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國家的這種高度期望表明了對思政教師職業的高度肯定。但是,有些人對思政教師的職業仍然有偏見,對思政教師職業有著比較低的認同。因此部分思政教師不愿意在公共場合公開自己的職業,怕被別人看輕。國家要想轉變這種局面,一定要積極宣傳,提高思政教師的職業地位,讓人民群眾認同思政課教師的職業,加強他們的認同感和職業幸福感。
四、學校層面增強民辦高校思政教師職業幸福感
(一)加強學校組織領導。
盡管民辦高校開設了五門思政理論課程,擁有較多的思想政治課任教教師。但在思想觀念方面,還存在一些民辦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及思政教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偏低的現象。這種情況會直接影響思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各民辦高校的領導要對思想政治課具備正確的認知,必須認同思想政治課在教學體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民辦高校要加強組織領導,分管的校領導要經常深入基層了解思政教師的職業,要經常與思政教師交流與溝通,給予他們足夠的信心,要深入了解思政教師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實際狀況,積極給予關愛。針對思政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及時予以肯定與贊賞,調動思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二)學校加大經費投入。
雖然思政理論課早在2005年就被國家明確規定為大學生必修課程之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目在2005年被定為一級科目,但是思政理論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目和其他科目對比,明顯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被一些大學生及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師輕視。在這種思想觀念下,民辦高校在分配課程經費與學科經費的時候,通常把比較多的經費投入到其他專業課程,留下很少的經費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目上面。要改變這種局面,學校領導首先要將思政課列入重點科目建設中,在分配思政課理論教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目專項研究經費時,每年的預算納入隨著民辦高校經費增加而增加。對于新來的思政教師,學校要安排崗位培訓,增強他們的教學業務能力,提高教學水平,使新來的思政教師可以更快地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與學術水平。讓思政教師感覺到學校對思政教學的重視,促進思政教學水平提高。
五、個體層面增強民辦高校思政教師職業幸福感
(一)重視思政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
擁有健康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狀態,對思政教師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是教師生存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基礎。其實,部分思政教師的身心健康已產生了一些問題。第一,在身體健康方面,因為每個星期的教學課時較多,上課時間比較長,一些思政教師會患咽喉炎等病癥。備課時教師要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容易得頸椎病、肩膀疼痛、眼睛干澀等。加上個別學生比較反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評結果不佳,讓思政教師充滿了委屈。第二,在心理方面,學校對思政課的教育經費投入較少,人員配置不足,職業發展平臺道路很窄,讓思政教師對職業沒有信心,充滿失落感。針對以上問題,一定要加以改善,思政教師要加強運動,擁有健康的身體,要正確認識職業,擺正心態,積極向上,掌握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及時進行心理自我調節,學校領導要重視思政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
什么是職業理想呢?職業理想是思政教師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構思,包含要實現什么樣的職業目標,可以做出多大的成效等。從職業理想的層面區分,具有崇高職業理想與庸俗職業理想。對思政教師來講,要樹立正確的、崇高的職業理想。崇高的職業理想擁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職業理想屬于職業奮斗的目標,可以起到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的作用,可以指引思政教師朝著規劃好的職業生涯道路發展、努力。第二,職業理想可以作為教師的精神支柱,發揮出生生不息的驅動力,驅動著思政教師積極向既定的職業目標大膽前行。這兩個功能有利于思政教師獲得職業成就感。這份成就感可以讓思政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對思政教師實現職業幸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三)增強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是指思政教師順利開展活動時要具備的能力,主要包含教育能力、研發能力、交際能力與組織領導能力。這些能力可以直接影響思政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職業幸福感。從民辦高校思政教師現狀看,有些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評教結果較差,排名比較后,有些思政教師科技研發能力很強,但是由于沒有發表一些學術論文,因此申請不了課題。這些現狀都對思政教師取得職業成就有影響,直接阻礙職業幸福的實現。要想把上面的問題妥善解決,思政教師一定要實施相應的對策,在教學水平方面,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方面的專業知識,要有堅固的基礎,長期從事教育實踐工作,深入挖掘教育資源,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要勇于改正不足的地方,積極參與學校安排的培訓,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取得進步,增強職業能力。
六、結語
社會、學校和個體三個方面都是建立思政課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三者之間既可以相互獨立,又可以相互作用。若是有任何一個被忽視,職業理想的橋梁很難建立起來。三個維度一定要相互配合、緊密聯系,要充分發揮綜合效應,更加順利地實現思政教師的職業理想。
參考文獻:
[1]李暢.提升民辦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思考[J].黑河學刊,2019(6):124-125.
[2]侯靚.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對外經貿,2020(3):107-109.
[3]何燕清.新時期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素養途徑的研究[J].廣東教育:職教,2020(4):41-43.
[4]劉倩.關于“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幾點思考[J].福建茶葉,2020,42(3):408-409.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高校思政研究專項課題
課題名稱: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幸福體系構建研究
課題批準號:GS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