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姬
【摘要】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最受學生喜愛的課堂模式。合作學習能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積極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合作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合作探究能學習到不同的思考方式,拓展思維,還能增進友誼。學生之間總是會存在一些差異,而課堂的時間有限,單靠老師一個人去教,很難做到既能照顧到后進生,又能讓優生得到提高,所以常常就會顧此失彼。
【關鍵詞】小組合作? ?結對子? ?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的數學課堂,已經沒有了小游戲,也沒有動人的故事,會讓一些數學學困生覺得數學課索然無味,上課就不能集中精神,容易開小差,甚至想睡覺。這時就需要教師精心的備課,讓自己的課堂能活起來,讓每個學生都能投入課堂,都能有所收獲。小組合作的課堂模式,無疑是最受學生喜愛的。小組合作是以小合作小組為單位,給各小組打分來評比,小組間會互相督促,互相激勵,共同完成任務,以達到目標。
一、科學分配合作小組
小組建設要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內異質就是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的性別、學習成績、智商、情商、性格愛好、家庭因素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盡可能讓小組綜合水平比較接近,不相差太遠,小組的規模不宜過大,以4到6個人為一組比較合適,這樣能更好照顧全局。
二、恰當地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
對于數學教學內容來說,不是所有的課時都適合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進行教學,有的內容是更適合自主學習,所以要認真備課,恰當地選擇可行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于一些操作性和探究性比較強的內容,就非常適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操作和探究過程中感受知識的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更容易記住和應用這個知識。
三、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
為了讓小組全員參與合作學習,最好是給每位成員都安排好學習任務,做到人人有事做,提高個人參與感責任感。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學習能力,安排合適的任務,讓成員既能完成任務,又能獲得成就感。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和老師的適當引導。
四、適當引導與點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形成某一方面的認知,并能有效表達,教師既要參與學生討論,給予必要的啟發引導,又應該關注基礎和表達能力較差的同學,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他們能學有所得,并能與同學一起分享。
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是普遍遇到的問題,也是讓教師感到非常頭痛的問題。因為課堂時間有限,總是很難顧全大局,怎么才能讓后進生能學會基礎知識,又能讓優生得到提升。
一、在小組內精心搭配“師徒”。
作為一線教師,本人在小組合作的基礎,又對小組的后進生和優生進行了組對子,一幫一的幫扶模式。因為分組時是進行了“好、中、差”的搭配,所以在本組內又將組員進行結對子,一般是一對一,人手不夠時就一對二。結對子后,他們的幫扶工作從課堂引到了課外,以“師徒”相稱。
二、對優生進行思想引導,讓他們能樂于教他們的徒弟。跟他們介紹了以下這個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讓他們知道教授別人并不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而是幫助自己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三、把握利用結對子的時機。一般來說,開展結對子學習應當把握這樣同個時機:
1.新授課的內容講完了,但各種層次吸收的效果不一樣,這時就可以給點時間上師傅去幫助徒弟把不懂的弄懂。
2.課堂練習時,優生總是能比較快的完成,這時結對子又可時泒上用場了,當大部同學都有疑問時,就教師進行講解,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有所收獲。
3.評講試卷時,一張試卷的內容如果全都要評講的話,一節課甚至是兩節課都講不完。挑重點講,有些同學又會覺得很多有不會的教師都不講。這時結對子學習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得到解決,師徒講完基礎題,剩下的難度較大的再由教師來評講。
4.評講作業時,發下作業時,先由師傅給徒弟在課間講解徒弟的錯題,課堂上教師再講師傅也不會做或做錯了的。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對結對子的結果進行評價和激勵。每次測驗,把師徒的成績都與上次進行對比,對進步比較大的師徒進行表揚或獎勵,對沒把結對子落實的師徒進行批評。這樣也可以讓他們產生競爭意識,更加團結,一起努力,同時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
合作學習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重視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結對子以“要求人人都能進步,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為教學宗旨,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意識,形成學習與交往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郭崗田.《數學教學方法與策略》(上)2013(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