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靜
【摘要】初中科學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如何令探究真實發生?本文是筆者在以《物質的密度》為例的一堂課中,對問題的難易度、開放度、科學性、探究者的學情等方面進行問題調整的前后實踐。對提問的策略進行思考,對問題進行優化,最終達到一定程度提高課堂探究的真實有效性,落實教學目標。
【關鍵詞】有效性探究? 提問? ?實踐
一、引言
所謂“有效性探究”,是指針對具體學科教學,鼓勵學生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創造性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而影響探究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提問。“問題”包括探究元問題、探究過程中的引導性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發散性提問等。針對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物質的密度》一課,以趣味游戲情境創設為切入點,以影響物體質量因素為線索,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實驗探究為核心,開展課堂。通過對提問的思考和優化,對課程進行修改。
二、實踐存在的問題剖析
1.探究問題與探究者認知水平不相適應
在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問題時,為尋找物質的普遍規律,將探究分難度梯度,分為固體和液體兩部分探究物質質量和體積關系。而針對水的質量和體積關系探究,涉及到水的體積、質量測量的先后順序問題,涉及誤差分析問題,學生對操作過程和數據的處理并不熟練。這對剛學完質量和體積的單獨測量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實驗方案設計難度較大。
2.問題設計的開放度較低
實驗方案注重質量測量的步驟填寫,設計性較低,學生思維被限制住,有悖于一堂開放式探究課堂的探究氛圍。真正的探究應當是在明確的目標下設計合理可行的方案,在方案評價中注重可行性才能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
3.問題側重性發生偏移
本堂課設計思路是以問題情境為中心,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技能入手,利用實驗探究手段,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順利地構建知識。每堂課的設計需要有側重點,本節課的重心在于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以及密度概念提出。課堂設置問題過多,方案設計,表格的設計,實驗數據處理,實驗誤差分析,使得重難點不突出,一如蜻蜓點水一般,難以掌握主要知識。
三、 “有效探究”的提問策略
1.提問符合最近發展區
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若要進行有效探究,元問題的難度要建構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水平上。難度適中,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到”,不會消極對待提問和應付提問。
2.提問注重開放思維培養
在設計方案過程中,提出共同的探究問題后,給學生不同物質進行選擇,學生的方案不一定是相同物質和操作步驟的方案,提高學生思維靈活性,從而提高科學素養。
3.提問能引起學生討論
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要在創設情境時體現趣味性,或者體現與認知的沖突;營造輕松或和諧的氣氛,令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
4.提問留足思考空間
問題提出的時間節點要恰當,盡量不提或少提預設類問題,探究類問題尤其應設置開放性問題。應當在保證操作性定義明確的情況下,給學生足夠的“留白”時間,進行交流討論和獨立思考空間。
四、基于有效探究的“提問”策略實踐
針對實驗探究式的概念教學,可通過設置問題連續體來幫助學生建構概念,而不是盲目地進行開放式探究。對“提問”有效性進行斟酌,實踐如下。
1.問題著眼學生學情,提高實驗設計操作性
將探究問題設置為“固體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有什么關系?”,學生可自主選擇不同物塊進行實驗。在前一節質量的測量的基礎上,學生能對固體質量進行測量。實驗方案設計對于學生而言,更加簡易操作更加可行。
2.問題限制性低,提高學生思維開放性
【任務單設計】
實驗步驟
(請寫出如何測量質量、體積的實驗步驟,也可用配圖與箭頭并標注文字)
3.問題突出重點,提高實驗操作有效性
密度一課重難點較多,有概念提出,密度定義理解,公式理解,衍生出關系曲線圖,實驗方案設計等等。修改后,筆者將本堂課的問題重點設置在“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得出,因此更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實驗方案——提出相關假設——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評價與交流。
4.取消疑難問題,提高實驗操作有效性
數據處理問題涉及表格設計、數據計算以及數據分析。筆者對疑難問題進行步驟刪減。措施一:表格設計提醒增加m/V一欄,幫助尋找規律。措施二:數據計算中,提前用Excel設置好公式,縮短計算時間,又可以呈現原始數據,若出現實驗數據錯誤也可及時發現。
5.改善問題評價,提高實驗評價及時性
在學生獨立設計的基礎上,筆者不再是“口頭評價”,而是組織學生首先組內進行小組互評,討論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推選組內的最優方案交由全班進行評價;結合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完善方案,同時也避免了個體評價的片面性,和覆蓋性評價費時的缺點。
五、反思
1.對一類課進行“提問”的策略
與密度類似的概念提出,有壓強、功率、比熱、速度等等,是否都能用基于實驗探究的一類問題去設計課,是否都能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
把握一類范式的共性與個性,采用前測掌握學情,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收集數據這樣的思路作為課堂的共性,而實際不同階段對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不同,需要設置不同層次的處理方法。
2.在創意和真實問題之間的選擇
情境引入過程中,筆者嘗試從生活中問題情境進行遷移,但課堂趣味性顯得較低。而創設出的情境游戲氛圍能使得課堂更為活潑,更具豐富性。因此在情境選擇中,筆者并沒有改動原有問題情境。
六、結語
最好的永遠是下一堂課,新課改要求我們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問”顯得尤其重要。對提問的思考,也是對如何讓探究真正地發生的嘗試與改進,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陳鋒,初中科學概念教學范式的創新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09)
[2]魏紅保,初中化學有效探究性教學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