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聲樂教育引入傳統音樂文化是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與我國高校音樂進步的主要方向。本文結合現代教育發展情況,從資源支撐、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等角度進行了傳統音樂文化引入探討。旨在加速傳統音樂文化向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全面、健康融入。
【關鍵詞】高校教育;聲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1-0110-02
【本文著錄格式】曾曉婧.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傳統音樂文化的引入分析[J].北方音樂,2020,11(21):110-111,253.
引言
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國文化精粹重要組成,有較高的繼承與發展必要性。作為音樂服務人才主要輸出陣地的高校聲樂教育卻一直無法尋找到傳統音樂融入的有效方法。教學模式長期停留在技巧與結構分析層面,西方音樂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沒有發生改變。
一、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傳統音樂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一)傳統文化回歸的呼吁
從世紀初開始,我國產生了多次傳統文化的浪潮,不可否認的是其中存在大量的偏頗行為,但在一波又一波浪潮的沖擊下,我國社會對傳統文化回歸的呼聲越來越高。以音樂的角度來看,本土醞釀的音樂文化在西方音樂與流行音樂的沖擊之下,占據的市場空間不斷縮小。但近年來音樂市場中傳統音樂文化的受歡迎程度卻在表現出一定的上升趨勢,以傳統音樂文化中最為典型的五聲調式創作來說,該類作品的產出往往是與熱度相伴的。民族音樂也逐漸成為“高級”創作的代表。種種跡象均表明,音樂市場與創作當中對傳統文化回歸的呼吁。高校聲樂教學作為以群眾音樂服務提升為主要目標的專業,在其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是符合社會人才需求的教育改革方式,也是保障社會群體意識沖擊之下,傳統音樂文化始終保持正確發展方向的有效手段。
(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雖然現代流行音樂文化具備極強的包容性,但傳統音樂文化從本質上說與其依舊屬于音樂發展的兩個方向。無論是藝術審美、發聲方式、聲樂技巧、旋律走向等均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可以顯著豐富專業學生的藝術視角,幫助學生從更多角度理解音樂文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此外,由于專業培養目標的不同,高校聲樂教育核心要求不在于學生對音樂的研究深度,而是民間音樂文化掌握的廣度,為群眾音樂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這一角度來說,傳統音樂文化的掌握程度更加能夠體現學生的專業素養。相較于西方音樂系統,傳統音樂表達方式顯然更加能夠感染我國民眾,也更容易受我國民眾的喜愛,在學生畢業后工作進程中也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因此,在高校聲樂專業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有相當高的必要性。
(三)有利于教學效率提升
我國現代高校音樂聲樂教育體系中,有著明顯西方古典音樂的傾向性。音樂是地域與民族發展的精神文化體現,表演者與聽眾之間共鳴的產生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撐。雖然西方古典音樂一直被認定為“高級”音樂的代表,但這種認知是文化侵蝕與眾人追捧的結果,傳統音樂依舊是學生共鳴產生最為簡單的類型。在高校聲樂教育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高校聲樂教學效率。
傳統音樂文化的引入可以豐富現有教材體系與課程設計,高校聲樂專業學生不必再如傳統課程環境中反復承受單一音樂風格、少量樂器的洗禮,教育資源更加多樣,學生接受聲樂教育進程中可以不斷接觸新鮮事物,降低聲樂教學中大量基礎技能練習產生的疲勞感,更加良好的維持學生興趣,提升專業教育效率與效果。
(四)民族自豪感的培養
傳統音樂文化經過了漫長時間的發展,若將其整理成為專業的聲樂素材,將會是一項內容十分豐富的教材體系[1]。將其應用在聲樂專業高校學生培養中,會使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彩與厚重,有效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在我國發展中意義重大。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在國際文化交流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但相關轉變在群眾中仍未得到全面體現,大量群眾對外來文化的過分警惕便是這一事實的佐證;另一方面,高校聲樂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社會服務的重要構成,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快速向社會群眾輻射,對于國家整體文化自豪感的提升意義重大,有利于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高校聲樂教育專業傳統音樂文化引入途徑
(一)高校聲樂教育師資隊伍的轉型
傳統音樂文化與現階段高校聲樂教育主要使用的文化體系差距較大,標準教育體系下培養出的教師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理解較為淺顯,真正能夠靈活運用的更是鳳毛麟角,無法支撐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開展。因此,高校聲樂教育專業傳統音樂文化引入實現必須加強教師傳統音樂文化的修養。教師修養加強方式應當主要從三個層面進行。
第一,音樂素養是長時間音樂積累的展現,通過短期集中培養的方式進行提升實現難度較高,教育成果通常難以深入,無法真正在教學實踐中應用。傳統音樂文化引入背景下,應當對現有教師隊伍進行整理,尋找原本對傳統文化了解較為深入的教師,經過特定的教學培訓之后,令其在教育改革階段負責傳統音樂文化教育。多種音樂文化相互滲透的教育模式,留至師資隊伍完善之后,再進行嘗試。
第二,加強教師傳統音樂文化培養。培養內容并非是傳統音樂文化的特殊曲調結構或者演唱技巧,這些對于從事高校聲樂教育的教師來說本就不是缺陷所在。教師培養的主要精力應當放在傳統音樂文化中蘊含精神與鄉土氣息的感知與分析,使教師在傳統音樂文化教學中真正用中國視角解讀中國精神,而非用西方樂理分析傳統音樂結構,使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喪失了核心意義所在。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該項能力的培養需要時間的積累,校方不可操之過急,允許教育改革過度階段的存在。
第三,專業人才的引進。傳統音樂是個性極強的音樂形式,無論是民族音樂或是戲曲,審美與技巧均與標準西方音樂存在沖突。因此,傳統音樂文化深入教學實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只能由專業人員進行。高校要以招聘或者合作的形式,將傳統音樂工作者帶入大學課堂,對教師傳統音樂文化教學的缺失進行彌補,有效加速教師培養效果與師資隊伍建設,確保高校聲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工作快速轉型完成。避免教育改革階段培養的學生在能力與思想發展上出現誤區。
(二)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意愿
上文已經多次論述了傳統音樂文化中個性因素十分鮮明,不同于西方音樂體系中有著完善的標準,傳統音樂雖然發展已經十分成熟,但仍存在發展中音樂體系的特征——好不好聽完全依賴聽眾的主觀判斷,這也就導致了教學中學生會對于不同種類或者地域的傳統音樂產生興趣,在保證高效教學的基礎上,教育方向無法統一[2]。因此,傳統音樂文化教學開展的主要方式應當為自主實踐。即在保證學生充分掌握傳統音樂文化基礎知識后,將更多的課時分配到學生自主素材收集與分析之上,教師通過成果評價與優化進行學生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傳統音樂文化學習中的作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可以有效規避教師傳統音樂文化掌握不全面對于學生發展造成的多種危害,確保傳統音樂文化融合發展方向的正確性。
(三)注重傳統音樂中的文化輻射
相較于西方音樂,傳統音樂中所帶有的文化特征十分明顯,甚至到了會直接影響學生音樂理解的程度。因此,在傳統音樂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關注其中的文化特色,在課程設計時,詳細收集課程使用案例的創作理念、時代特征等多種文化因素,在課程講述過程中優先向學生傳遞特定的文化內容,盡可能消除學生傳統音樂理解中的文化障礙,避免音樂教學活動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
消除傳統音樂教學中的文化認知障礙,僅依靠教師的材料收集與課前背景講解是遠遠不足的。畢竟對于文化來說,了解與理解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而這種差距會直接影響學生傳統音樂學習的效果。因此,院校及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手段督促學生主動進行基礎文化學習,確保傳統音樂教學的深入。動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圍對校園整體環境進行修改,使其更加傾向于傳統建筑風格,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傳統文化;如在院校訓練區域中布置更多的特色傳統樂器,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之主動收集傳統音樂相關信息,提升學生傳統音樂基礎文化素養;如院校可以舉辦傳統文化主題匯演等活動,督促學生收集傳統文化相內容,拉近二者間的距離,為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建立良好的開端等。總之,文化氛圍建設的核心理念為學習起點的提供,在現代網絡背景中,只要學生一旦開始學習行為,信息智能推送技術將會保障學習行為的持續性,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避免學生受到過多負面信息的干擾。
(四)融合尺度的把控
融合尺度把控的標準是在學生充分理解傳統音樂文化、甚至掌握其中少數音樂形式使用的基礎上,避免學生產生傳統文化的自矜心理,對其他形式的音樂產生歧視,最終導致學生音樂審美畸形[3]。問題表面上分析雖然較為遙遠,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產生概率極高。原因在于傳統文化均以高度融合的形式出現,每一首能夠傳承至今的音樂作品,極大可能存在自然理解、生命追求等附加價值與哲學思想,使學生產生傳統音樂更加宏大的錯覺。對這種現象的主要防范措施為現代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相互滲透、充分融合。教師在教學進程中要注重二者之間的相互印證,時刻向學生傳遞音樂平等、互通的理念,避免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產生錯誤的認知,保證學生客觀看待各種音樂形式,促使學生音樂審美、技能的健康、全面發展。
三、結論
高校聲樂教育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院校及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傳統音樂文化教學融入進程中的難點,從多方面入手保證學生傳統音樂文化學習的效果,使其技能成長更加符合社會發展趨勢與需求。
參考文獻
[1]宋辰.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分析[J].北方音樂,2020(12):124-125.
[2]游曉,劉燁.淺談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滲透[J].黃河之聲,2020(7):94.
[3]支慧.高校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及實踐探討[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0(1):52-54.
作者簡介:曾曉婧(1990—),女,漢族,四川簡陽,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