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曼
摘要:現行的教材體例在編排上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在尊重現有教材體例的前提下,教師則應將思政教育合理的應用于會計教學之中,使之貫穿于對會計技術的教學中。通過職業思想塑造、行為偏好塑造,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在基礎會計工作中的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實踐途徑為:圍繞會計工作解析職業道德的內涵、建立多主體參與下的目標管理體系、教育中突出知、信、行三者的統一、重點關注學生自我養成機制的培養。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會計教學;塑造功能;實踐
目前諸多版本的會計學原理教材,其在體例設計上都將有關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分配到最后一章,前面章節則根據會計周期有序編排。這種傳統教材體例能夠將完整的會計周期按技術流程呈現在學生面前,但所存在著的不足則是較為忽略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的培訓。會計職業道德所蘊含的內涵較為豐富,其不僅指向了會計崗位所要求的職業操守,還涉及到對學生會計團隊合作和財務保密意識的塑造。因此,現行的教材體例就在編排上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在尊重現有教材體例的前提下,教師則應將思政教育合理的應用于會計教學之中,使之貫穿于對會計技術的教學中。通過職業思想塑造、行為偏好塑造,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在基礎會計工作中的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基于以上所述,現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目前在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圍繞著主題結合本校會計教學做調研,發現目前在會計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解讀較為狹隘
在會計教學中許多教師將“職業道德”的內涵解讀的較為狹隘,如將其單純的解讀為“遵紀守法”。同時,諸多會計教師缺乏企業會計工作實踐經驗,所以也難以從自身的體驗中來升華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解讀。在會計教材的體例編排配合下,貫穿于教學始終的往往為會計的技術路線,從會計分錄的錄入規則到最后資產負債表的制作。
(二)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培訓形式較為單一
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主要以最后一章的內容對會計職業道德進行簡單闡述,另外也有教師會在會計教學中針對某些“題外話”來對會計職業道德議題進行闡發。但無論何種形式都呈現出培訓的單一性的不足,而且這種培訓形式是以單向反饋為主線的,所以難以為學生塑造其直觀、深刻的內心觸動。
(三)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自覺養成重視不夠
學校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職能邊界,在對學生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培訓時,學校教育的職能則在于啟示與引導,最終仍需賦予學生形成會計職業道德養成的自覺。然而,目前所體現的則是,針對會計原理最后一章的講解與闡發,教師在之后的專業課程中便較少提及職業道德的話題。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功能分析
目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包括了思政教育部、學工部、團委等多個部門,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功能,便要求充分整合上述三個部門的職能優勢,與會計教學部門一同以合力的形式為學生建立正確的會計崗位職業觀。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功能可分析如下:
(一)以法律法規教育明確學生的會計行為預期
思政教育在理論課層面涉及到對學生開展法律基礎教學,在開展法律基礎教學的基礎上又會引入德育的相關內容。發揮思政教育的上述功能,便在于通過植入有關會計職業道德領域的法律案例,并以德育視角進行案例提升,最終來明確學生對會計行為的預期。
(二)以職業道德知識競賽強化學生的理性認知
會計職業道德不僅屬于職業操守問題,也屬于職業倫理問題,其所蘊含的構成要件具有發散性的特征。在明確學校教育職能邊界的基礎上,通過舉辦職業道德知識競賽便能夠強化學生的理性認知。所謂“理性認知”在這里主要體現為,學生能夠知道什么行為是錯誤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實施的。
(三)以主題演講和影視觀摩豐富學生職業視野
塑造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還需要為他們創建出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為此,通過主題演講的形式,便能在學生群體中營造出重視會計職業得到自我修養的氛圍來。這里還可以發揮思政教育中的專題學習形式,以影視觀摩來豐富學生的職業視野。
(四)以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言傳身教影響學生
會計職業道德不僅是學生應學習應強化的內容。會計教師自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以身作則,言行合一,端正態度,言傳身教影響學生。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中強調:學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因此,做為會計教師應在教學人才培養方面,結合這三個根本問題上下功夫。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會計教學中的實踐
根據以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會計教學中的實踐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圍繞會計工作解析職業道德的內涵
為了更好的開展多部門聯動下的思政教育,首先需要圍繞會計工作解析職業道德的內涵。所以應從基本層次到高級層次逐一進行解析,即職業基本操守(這在會計學教材中已有所闡述)、會計工作服務理念、精益化工作意識、匠人精神等。通過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進行解析后,接下來便需從教育形式上來把握對上述構件的傳播模式。
(二)建立多主體參與下的目標管理體系
在上文已經歸納出應參與到思政教育中的多個部門,這里需要為他們的聯動工作建立目標管理體系。目標管理體系由目標分解、目標協同、目標考核等三個環節構成。結合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解析,應重視目標協同工作。建議在目標協同中黨委應起到督導和協調職能,其中應發揮思政理論課對職業基本操守的教育功能,發揮學工部、團委對會計工作服務理念、精益化工作意識的教育和培訓功能。
(三)教育中突出知、信、行三者的統一
多部門參與下的思政教育應防止流于形式,所以需遵循在教育中突出知、信、行相統一的模式。朱镕基同志曾經在視察國家會計學院時,對會計工作作出了“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重要指示。因此,要使學生相信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價值,這里的價值不僅涉及到有效完成會計工作,還涉及到對他們職業發展的助力作用。為此,學工部、團委可以邀請本校往屆生代表來校為在校生做專題報告,以往屆生的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為素材,進一步深化在校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認知。
(四)重點關注學生自我養成機制的培養
當前還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自我養成機制的培養,而這就需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建議,會計課程教師可以設置微信群與班級學生進行互動,或者會計課程教師加入到班組學生的微信群中,通過在線互動不僅能夠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輔導,還關注學生思想動態,通過發布相關鏈接和激勵性的言語,從而持續推進學生群體自覺參與到會計崗位能力和崗位操守的養成中來。
綜上所述,在尊重現有教材體例的前提下,應提升教師思想政治敏銳性,將思政教育合理的應用于會計教學之中,使之貫穿于對會計技術的教學中。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需要引入多部門的聯動機制,需將會計職業道德培養納入到學生職業素質養成計劃中,在黨委的領導下實現多部門的分工協作。
四、小結
目前諸多版本的會計學原理教材,其在體例設計上都將有關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分配到最后一章,前面章節則根據會計周期有序編排。傳統教材體例能夠將完整的會計周期按技術流程呈現在學生面前,但所存在著的不足則是較為忽略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的培訓。思政教育的功能包括:以法律法規教育明確學生的會計行為預期、以職業道德知識競賽強化學生的理性認知、以主題演講和影視觀摩豐富學生職業視野、以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言傳身教影響學生。在此基礎上的實踐途徑可從:圍繞會計工作解析職業道德的內涵、建立多主體參與下的目標管理體系、教育中突出知、信、行三者的統一、重點關注學生自我養成機制的培養等四個方面來構建。財
參考文獻:
[1]李冰.基于大學精神塑造與弘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途徑新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7 (19):176-176.
[2]宋靜靜.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功能[J].經濟師,2012 (07).
[3]孫琳,董娟.淺淡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發展方向[J].中國電子商務,2009 (10):112-112.
[4]李迎娣,李萍.論思想政治教育在現代社會動員中的功能[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8,19 (3):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