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章
(南昌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 江西南昌 330013)
眾所周知,中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技之長,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大量的人才[1]。體育教學既要傳播知識,也要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身體素質得到提升,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前的體育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感受體育的魅力[2]。因此,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調查顯示,學生對體育課的畏難情緒較為嚴重。一部分在入學前就已經接受過專業性體育訓練的學生對體育課是充滿興趣的。因為在體育課上,他們可以展現個人的才能,獲得滿足感、成就感。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在課余時間接受過專業訓練。在這部分學生的印象中,體育是十分消耗體能的課程。因此,他們對體育運動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體育課上往往會出現消極情緒。另外,調查還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存在一定的誤解。很多學生認為體育課程是一門做游戲或自由活動的課程。一旦這種錯誤的認知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學生就會自行降低對體育課程的要求。但實際上,體育課的每一個課時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需要這些目標。學生的期待與實際的教學情況差異較大,也會造成學生的畏難情緒。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經驗、教學方法,還是年齡、個性特征等,都對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具有一定的影響,還會影響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調查顯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效果取決于體育教師的指導。因此,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過程中,要親自指導,提升自己的體育教育能力。
在設計中職體育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依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確體育教育對自己的重要作用[3]。教師不但要傳授體育知識,而且要灌輸體育文化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教師也要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興趣等出發,創建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教學策略。中職學生身心處于不成熟階段,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為了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體育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在傳統的教學中,應試理念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體育課程就成了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也有學生認為,體育課中的幾項運動對學習是有利的,但只要在考前突擊訓練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浪費更多時間。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學生“被迫”參與體育運動,缺乏對體育課程的認識和興趣。這種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因此,教師或學校應將體育作為校內必考科目,讓學生越來越重視學習體育知識。
例如,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環節的情況可以列入考試成績,歸為“平時表現”模塊。學生運動技能和體能水平的檢測可以列為一個模塊。在學生入學階段,學校要對其進行體育測試,然后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在期末考試階段,教師可對比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剛入學時的體育成績,進行評分,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強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綜上所述,中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樹立體育意識,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