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婷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當下關注的話題。在關注學生心理的同時教師的教學心理也尤為的重要。音樂教師要在教學中學會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要具有自我心理調節的能力,用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駕馭音樂課堂。
關鍵詞:音樂教學;教學心理;音樂教師
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國之一,從古到今有許多的教育家在音樂教育心理學思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為音樂教育心理學思想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當代的音樂教學中,強調在教育中要培養教師的基本心理品質,強調教師教學心理的重要性。在音樂教學時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學心理,優化音樂教育的教學情況。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教師的心理問題更為重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傳播者,那么傳播者是否認清自己,了解自己,所以在教師教學的心理方向還需繼續研究。
一、心理學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與音樂學習和音樂教學心理相關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去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借此讓學生每個人身上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取長補短。引導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讓心理因素來帶動生理因素,通過激動的心情來帶動整個身體的興奮程度,學生就會將自身能力最大化。
1.1“一人一案”——個性化選擇
教師需要學習心理知識、掌握基本的心理概念,在課堂上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自己心理的變化以及學生心理的變化來改善其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也可以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筆者認為高校的音樂專業課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在聲樂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條件,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每一位學生,應該制定“一人一案”的教學模式,這樣教師與學生也能夠持有愉悅的心情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
筆者利用在高校學習的機會對聲樂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心理變化進行了調查,并對學校的音樂教師進行了訪談記錄,對學生進行了交談,在相關理論知識的指導下,根據教師教學的情況,從而得到結論,筆者調查情況如下:
從圖1-1-1可以看出學生在教師統一的心理狀態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影響以及專業學習的影響程度指數較低,根據教師教學心理的改變,教師根據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制定“一人一案”的教學模式后,讓學生對聲樂演唱的學習更加感興趣,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里感覺更自在,壓力指示也會降低,更有助于學生掌握聲樂技巧。
從圖1-1-2可以看出,教師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教學,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提高,專業成績都有所提高,那么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成績也非常滿意,對自己的教學也充滿了動力,這樣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教學循環。這樣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教師的教學熱情,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了教學,促進了師生、同學之間合作與交流。
1.2興趣導向——趣味引導學習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之所以對于一個對象發生興趣,是由于它可能滿足我們的需要”。[皮亞杰著,傅統先譯;《兒童的心理發展》,山東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55頁。]興趣是認識與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是推動人們尋求知識的動力,在音樂欣賞課中課程中就有所體現。筆者在某高校聽傳統音樂課程時,該教師首先通過一個短視頻介紹了中國儺文化,然后拿出了將自己收藏的儺面具,同學們紛紛被儺面具所吸引,每個同學都非常認真的聽該教師的講解,同學們對其非常的好奇,為什么有不同的表情為什么有不同的顏色?同學們提出疑問,每個同學都沉浸在課堂中。通過這堂課讓學生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些同學帶起儺面具模仿著視頻中的表演者舞動了起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更直觀的體驗到了這個課程的魅力。
筆者了解到該授課教師所研究的方向就是傳統音樂這個領域,所以該教師對這個課程設計的也有自己的見解與要求,對這個專業方向感興趣那么就有其研究的動力,那么教師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教授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樣不僅會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興趣,而且提升了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興趣程度。同時也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向往。在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感興趣就會更加關注這方面的事務,并且表現出積極的情緒。通過教師的興趣來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讓教師以及學生形成一個有興趣的良性發展。
二、音樂教師教學的心理構建
2.1構建情感結構
學生是教育目標的具體實踐者,教師的作用需要通過學生來體現。教師在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關注教師自身的心理狀態,教師需要解除神經的過分緊張,促進自己身心健康,對自己的情緒要適宜的控制,不在課堂上表露出痛苦、惱怒、傷心的等一系列情緒,養成和顏悅色的說話習慣,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保持情緒的穩定同時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緩解自己情緒上的負能量,陶冶情操。掌握學生的情緒變化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的情感,這樣才能完成教學上的任務。
筆者在某高校聽音樂欣賞課時,發現了該教師將音樂欣賞課上成了文學課,忽視了音樂教學的目的性,不能夠將更多的音樂文化傳遞給學生。因此會發現有些學生對其上課的內容根本不感興趣,在課堂上睡覺,教師看到這種現象很無奈并暫停了上課內容,這樣對于學生以及教師都有了負面的影響,所以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心理,教師教學的情感狀態也感染著啟迪與引導學生。
2.2構建教學能力
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優秀的音樂鑒賞能力,以美的音樂與教學的形態去引導學生感受美,鑒別美,創造美。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自己扎實的音樂教育知識,設計出受學生喜歡的教學教案??梢越M織學生表演,創作歌曲成為全能教師,增強教師的能力。
筆者在某高校聽視唱練耳課程的過程中,發現這位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用自己身邊可以發聲的東西制作一段音樂,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非常的感興趣,有的敲擊桌面,通過不同的敲擊方式其音響效果也不同,有的拍手、跺腳、用筆敲擊紙等等,不同小組創作的音樂也不同,各小組互相評價、互相學習。而不是像在我們的印象中視唱練耳課是非??菰锏模煌5匮莩暢?,不停地聽和聲、和弦、旋律。在這一堂課讓學生們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并能夠鑒別什么是美的音樂,同時也創造了音樂。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到不斷的學習,通過進修、教學研討等方式,提升自我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掌控課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3構建教學環境
音樂教師教學心理的構建,除了要求教師自身之外,還需要營造一個適合的教師發展的環境。學校要重視教師教學時的心理狀態,要在音樂教師教學工作中給予一定的支持與關心。給教師創造了良好的教學心理氛圍,給予他們肯定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教學的效果,使得學生的音樂水平也得到不斷的提高。
筆者了解到有些學校非常的注重教師教學培養的工作,常常舉辦教學研究、學術論壇等活動,在活動中讓教師查缺補漏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學校會要求將樂團實踐活動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學校以及學院這樣做對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心與支持,為學校的音樂教學的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條件,使學校的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也不斷的提高。
在教師教學中,從學校角度筆者認為要設立教研組、學校需要定期為教育教學提供新的教學理念培訓,以及舉行相關的教研活動,教師在活動中能夠不斷的交流學習,分享教學的資源,教學質量也要有所提高。筆者認為良好的教學環境構建,是構建教師最佳心理結構中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
三、意義與啟示
3.1意義
音樂教學中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音樂教師起到了主導的作用。音樂教師的教學心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教師會因為學生的課堂表現情緒會受到影響,上下波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調整自己的授課時的情緒,保持良好的狀態,讓自己的情緒狀態能夠感染、啟發與引導學生的求知欲望。
3.2啟示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自己的情感表達進行調節。教師的心理所反應出的情緒影響著學生,教學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引導學生。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接觸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如教師在授課時有一個愉悅的心情,在教學互動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用音樂魅力以及自己的教學魅力來影響學生,在保持自己良好心理狀態的同時也培養激勵了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這樣給學生和教師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結語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享受工作的狀態,要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學習,多溝通。學習如何運用心理知識來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其他教師、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所需。讓學生在音樂課程中學到知識并釋放心情,才能夠達到其預期的效果,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趙宋光主編,2003
[2]中國心理學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高覺敷,2009
[3]音樂心理學[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羅小平,2008
[4]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葉奕乾祝蓓里主編,1996
[5]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曹理,何工[編寫],2000
[6]音樂教育心理學的構建[J].郁正民.函授教育.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