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珂?易祥云
摘 要: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為我國思政情感教育的實施提供了較大發展空間,在這其中,互聯網技術為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情感教育提供了很大幫助,建設虛擬的思政信息傳播平臺,能夠有效改變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情感知識的認知。本文主要針對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意義與特點進行分析,對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面臨的困難進行簡單的描述,最后對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實踐提出幾點意見,希望能夠幫助我國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情感的教育水平。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職學生;思政教育;情感教育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信息時代發展迅速,互聯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備需求,導致人們對互聯網有依賴性,生活逐漸網絡化。同時,互聯網的便捷性為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提供良好的依據平臺,通過互聯網的先進條件與獨特的優越性使其受到人們廣泛的應用。互聯網既有開放性亦有記憶性,實現網絡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目標。一方面,互聯網為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提供資源。另一方面,難以推進當代學生的教育工作的展開。從實踐情況來講,網絡環境背景下高職學生的思想教育進行針對性的探索,有利于教師對教學工作理論進行實踐。
一、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意義與特點
在現代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占有重要位置,也是發展教育者自我調節的能力,培養其完善的人格特征,促進其人格魅力全面發展的過程。與普通思政教育相比,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更具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導向性,通過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引導,幫助高職學生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防止學生出現消極的負面情緒,引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走向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正確道路。第二,行為的驅動性,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把消極的情感轉換為積極的情感,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可以全心投入到他們感興趣的健康發展中。第三,情緒的調節,通過情感的特殊形式使高職學生的思政政治教育為教師實施的內容和目標產生積極的情感態度。第四,內在有隱秘性,情感教育在高職學生思想教育中往往顯露的不夠直觀,教師需要通過一些氛圍和言行舉止去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面臨的困難
(一)信息傳播不受時空的限制
在互聯網教學過程中,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特性是不受空間限制的,導致現代高職院校學生在互聯網技術下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多樣化,學生在進行互聯網技術信息查詢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許多不利于學生思政情感發展的信息內容,從而導致學生思政情感觀念發生改變。由于學生不能正確的辨認網絡信息虛實真假,也導致新型網絡技術思政情感教育平臺不能順利構建。
(二)信息傳播內容復雜性特點
現代化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為學生傳授的思政情感教育都是單方面被動性的信息。在互聯網時代下,不僅能增加學生思政情感教育多元化信息,還可以在網絡中搜尋信息,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通過網絡環境下思政情感教育的創新,促進高職學生思政情感能力與道德品質能力的提高。
(三)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缺乏
教師的主導地位較低,導致思政教師在教學課堂的話語權減弱。網絡背景下思政情感教育利用互聯網先進藝術,為高職學生建立虛擬網絡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高職學生的個人特點,這也導致思政教師的權威性受到了一定沖擊,使學生對思政教師的認可度逐漸降低,進而導致高職學生思政情感愈加復雜化。
三、網絡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實踐的策略
(一)提升學生對情感教育的認知
互聯網環境下高職思政情感教育發生了轉變,同時改變了思政情感教育的發展方向。互聯網環境下思想情感教育,不僅能為學生傳播思政情感信息,還能通過信息化技術設計具有靈活性、樂趣性的情感教育信息,使學生提高對思政情感教育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索思政情感教育內涵,提高學生對思政情感內涵的深度理解。
(二)優化學生思政情感教育環境
通過互聯網資源共享平臺,教師可以運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政情感教育,利用互聯網平臺發送思政情感教育信息,讓學生通過運用手機或電腦登陸平臺,接收教師發出的信息,從而實現教師與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互動交流,有效提高學生思政情感教育水平。
(三)創新學生思政情感教育方式
第一,民族文化在高職思政教育情感中,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話語權,以學生情感為中心進行思政教育。通過思政情感教育的實施,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保持平衡形態,從根本是改善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形式。第二,在高職院校思政情感教育中運用案例法,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在網絡中查找相關案例資料,讓學生通過案例資料對其進行解析。在選擇案例資料的過程中,既可以選擇正面案例,也可以選擇負面案例。正面案例,可以為學生學習樹立良好的榜樣。第三,通過將傳統文化與思政情感教育相結合,能使思政情感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課堂中提升說服率與信服率,從而更有效的提升學生思政情感教育發展水平。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是培養我國技術性人才的主要途徑,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發展不斷提高,給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情感教育添加了極大難度與挑戰,只有重視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提高教師教學方法,改善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團隊的整體教學能力,才能使思政情感教育工作得到快速發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素質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韓靜怡.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 漢字文化,2019(24)
[2]王陶冶,湯志松,李曉,高曉旭. 新形勢下研究生網絡思政工作創新的目標導向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4)
[3]劉瑞享,王玉婷. 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途徑[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1)
作者簡介:
1、李佳珂(1991—),女,漢族,河北邢臺市人,碩士,助教,單位: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易祥云(1991—),男,漢族,河北邢臺市人,碩士,助教,單位: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機械電子工程、數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