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志強
(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5)
藍墨云班課移動教學軟件是由“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結合了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新型教學方式的課堂教學助手,以教師在藍墨云班課上創建的班課為基礎,為教師提供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的課堂管理、教學評價以及資料推送等服務,為學生提供資料下載、消息提醒、討論答疑等服務。
(1)自動簽到,節約點名考勤時間。與傳統教學的點名考勤相比,藍墨云班課的自動簽到功能包括手勢簽到、一鍵簽到和手工簽到,學生按照老師規定的簽到方式在移動設備上進行簽到,無需老師挨個點名,這大大節約了考勤時間。任課教師可以對每次課都進行考勤,有助于準確了解學生出勤情況,并有效降低缺勤率。
(2)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傳統教學中任課老師只能將學習資料等通過郵箱、QQ或微信等平臺單向地發送給學生,并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和監督。藍墨云班課可以解決這一不足,任課教師將學習要求、學習資料等上傳至藍墨云班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觀看和下載的資料越多、學習時間越長,獲得的經驗值也就越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獲取經驗值的多少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
(3)幫助教師更加輕松管理課堂。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管理課堂,但是效果并不明顯。藍墨云班課提供了多種課堂互動模式,學生可以使用舉手、搶答等功能來主動回答問題,教師也可以使用隨機選人、手動選人等功能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刺激性和激勵性。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根據情況可以給予相應的經驗值獎勵,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此外,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要求和特點,安排小組任務和組織頭腦風暴,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4)與學生互動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僅限于課堂,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只能在課堂現場請教老師。藍墨云班課的問卷調查和討論答疑功能可以實現師生隨時隨地交流。教師通過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教學安排和教學形式的建議,也可以通過答疑窗口隨時解答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復習過程中的疑問。
“混合式教學”是指互聯網教學和傳統面對面教學的結合。具體來說,混合式教學是融合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對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識過程、學習理論、教學媒體等進行有機融合的一種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限制,克服了傳統教學學習內容局限于書本知識、忽視學生主動性、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式單一等弊端,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既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西方經濟學”課程是高等學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一方面,“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教材中存在大量抽象的專業概念和理論模型;另一方面,“西方經濟學”與現實社會經濟聯系密切,是對現實經濟現象的理論解釋。因此,“西方經濟學”教學既需要教師對概念和模型進行講解,還需要結合大量的現實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經濟學理論。傳統的面對面“灌輸式”教學并不能滿足“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需要,本文將傳統面對面教學和移動互聯網教學結合,嘗試設計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西方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設計如下:
(1)課前準備階段。該階段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將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包括課件、案例、圖片、視頻、習題等)上傳至藍墨云班課,并發布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學生查看學習任務,了解學習目標,并通過下載觀看教師上傳的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記錄下來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云班課后臺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并整理學生提出的疑問和問題,并據此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
(2)課堂教學運行階段。以“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基數效用論”課程設計為例,介紹其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上課之前,開啟簽到功能提醒學生一鍵簽到。上課之后,首先對上次課內容進行回顧,通過使用課堂表現中舉手、搶答、隨機選人、手動選人等方式,與學生一起回顧前次課內容,并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一定經驗值獎勵。然后教師對課程先導理論進行介紹,依次為總效用定義、邊際效用定義、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條件,重點講解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疑問。在講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發布主題為“舉例解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原因”的頭腦風暴,并對學生的討論進行點評。在講解消費者均衡后布置隨堂小測驗,根據消費者均衡條件,求解使得消費者獲得最大化效用的商品最佳購買組合,學生將答案提交至班課。最后將現實中的經濟現象作為案例進行分析,比如為什么人們對春節聯歡晚會的評價有降低的趨勢、為什么水的使用價值比鉆石大價格卻比鉆石便宜、為什么麥當勞的冰激凌第二個半價等等,案例分析以小組討論形式展開,具體做法是將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給每個小組發布案例,每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將討論結果提交至班課,討論結束后,將藍墨云班課調至投屏模式,隨后進入翻轉課堂,每個小組選擇一名同學對本小組討論結果進行介紹,并隨時可以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最后教師對每個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和補充。
(3)課后鞏固階段。藍墨云班課提供了多種功能方便教師與學生的課后互動交流。教師可以在班課中布置課后作業,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任務的形式完成并提交作業,教師根據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打分,也可以通過學生互評或自評的方式進行評價。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中的答疑窗口對學生課程學習中的疑問進行解答,學生相互之間也可以針對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資料下載學習、課堂表現、小組任務、作業評價等情況,進行學情分析,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動態,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獎勵和督促。
本研究以山東工商學院 2018 級兩個教學班作為研究對象,對基于藍墨云班課的“西方經濟學”移動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做法是,一個教學班作為實驗組,使用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移動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另一個教學班作為對照組,使用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對兩個教學班的課堂氣氛和期末成績進行比較評價。兩個教學班分別為18 級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和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專業背景相似,具有可比性。為了方便分析,將實驗組稱為A 班,共有71 名學生;對照組稱為B 班,共有61 名學生。下文對兩個班級的課堂氣氛和期末成績進行比較。
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A 班課堂氣氛活躍,無論是課堂提問、頭腦風暴還是小組活動學生都積極參與,并主動思考,向老師提問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只需主導教學環節,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參與者,教師輕松管理課堂的同時,也能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的B 班課堂氣氛較為沉悶,課堂可安排的活動較少,教師的講解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學生被動參與課堂活動,基本沒有學生主動回答問題,需要教師點名提問。根據學情統計,A班學生累計回答問題166 次,人均回答問題2.34 次,并且很多學生雖然參與了舉手、搶答等活動,但是由于時間有限并沒有獲得回答問題機會。B 班學生累計回答問題77 次,人均回答問題1.26 次,提出的所有問題都是由教師點名提問。通過比較,發現混合式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加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從A 和B 兩個班的期末考試成績來看,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A 班優秀和良好的比例均高于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的B班,A班的平均成績為81.1 分也要高于B班的75.2 分,這表明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期末成績。
本文將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移動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到“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以優化“西方經濟學”教學設計,促進教學信息化改革,為以后的教學設計優化和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