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武
(桂林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指出:“僅僅用專業思想教育人是不夠的,他們可能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卻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①我國著名教育家潘光旦也曾說過:“一個專家如果沒有足夠的通識,其至多是一個做工細膩的匠人。”②這說明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培養醫學人才的高等醫學院校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開設相應課程,培養醫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
在社會和醫學發展以及醫學生全面發展的共同要求下,不少醫學院校紛紛開設了醫學與人文融通的課程,筆者所在的學校除了教育部要求開設的“藝術欣賞”“交響樂欣賞及合唱指揮”等課程外,還結合學校實際開設了“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
“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提高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拓展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而開設的指定選修課,即本校口腔醫學專業學生都要選修這一門課程,課程共32 學時。口腔專業歷年是本校本科招生的熱門專業,對于生源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作為本課程教學對象的口腔專業醫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動手實踐方面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學階段升學的壓力,導致偏重理科的大部分醫學生在中學階段就缺少藝術類課程的學習,他們在藝術理論和實踐方面普遍缺少積累。所以,他們對“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學習既充滿期待,希望體驗新的課程,同時又擔心自己“沒有藝術細胞”不能完成課程的學習。
“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硬筆畫和篆刻兩大部分。就教學內容而言,硬筆畫與篆刻的練習對于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是有積極影響的。硬筆畫與篆刻對于線條的精確性和流暢性要求很高,只有靜心、手穩才能確保線條的質量。而口腔醫學的實踐中也要求精心、手穩。更重要的是,“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中臨摹和創作涉及的形態再造,不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寫生變化”,而是利用繪畫和篆刻中的基本構成元素——點、線、面等,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則進行分解、組合,從而構成理想形態的組合形式。使學生通過點、線、面的練習,掌握硬筆畫與篆刻的技法和藝術語言,培養醫學生審美能力,拓展醫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醫學生的創新能力。
“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只有32 學時,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課程教學內容不僅精選了硬筆畫與篆刻的理論知識,還通過不同具有代表性的硬筆畫與篆刻作品有針對性的展開賞析和實踐練習。如在硬筆畫部分,在理論環節簡要講授硬筆畫的發展歷史和硬筆畫點、線、面的對比與構成規律、基本技法及作品賞析。在實踐環節精心選取線描花卉、線描人物作品進行先易后難的臨摹練習,通過臨摹掌握硬筆畫點、線、面的不同表現技法,再進行難度更大的創作實踐,在創作中提升醫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硬筆畫的練習,使學生對點、線、面的藝術表現有所了解,便于篆刻內容的學習。在篆刻部分,理論環節結合作品賞析簡要講授篆刻與中國書法的關系,特別是點、線、面在書法和篆刻中的表現;在實踐部分通過臨摹中國古代優秀的篆刻作品,掌握不同的篆刻技法,體會點、線、面的表現特點,待掌握篆刻技法后,再進行篆刻創作,在創作中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硬筆畫與篆刻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人文藝術知識,還通過藝術實踐,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和動手能力。
針對“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和學生的特點,為更好地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課程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采用理論講授、演示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理論講授中,運用文字和大量圖片使學生了解硬筆畫與篆刻的相關理論知識,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線描、書法和篆刻藝術,進一步豐富人文藝術知識儲備。在演示教學中,運用視頻和教師的現場演示,學生能更直觀了解硬筆畫和篆刻藝術的特點和步驟,便于快速掌握基本的創作技能。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通過硬筆畫與篆刻的臨摹和創作,循序漸進,熟悉基本的創作技能,進一步拓展創新思維,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
(1)2 學時。通過理論講授,講解硬筆畫藝術概論,如硬筆畫發展概述、硬筆畫創作法則等,重點講解硬筆畫的基本法則。結合教師現場演示,展示不同的線條表現技法。教師講解、演示共1 學時,學生體驗和師生互動交流1 學時,線條練習3 幅。
(2)2 學時。通過理論講授,講解硬筆畫的構圖規律和肌理特點,重點講解硬筆畫構圖規律,結合教師現場演示,展示硬筆畫的構圖和肌理的表現等。教師講解、演示1 學時,學生體驗和師生互動交流1 學時,線條及肌理練習3 幅。
(3)2 學時。硬筆畫作品賞析,含國內外優秀硬筆畫作品賞析、往屆學生優秀作業賞析。通過國內外優秀硬筆畫作品賞析,開拓學生創作思維;通過往屆學生優秀作品賞析,增加學生自信,激發學生創作熱情。理論講授和教師演示相結合,加深學生對于構圖、線條等理解。教師講解、演示1 學時,學生體驗和師生互動交流1 學時,線條及構圖練習3 幅。
(4)10 學時。硬筆畫練習與創作,要求每位學生完成不少于9 幅線描花卉臨摹練習、3 幅線描人物臨摹練習和1 幅硬筆畫創作作品,紙張為白色打印紙,尺寸為A4 大小。教師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對個人或全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其中教師點評學生練習1 學時。通過硬筆畫創作,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5)2 學時。通過理論講授,講解篆刻藝術發展概述篆刻刀法及刻印步驟,使學生在了解中國篆刻藝術的發展和藝術特點,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結合教師演示,展示篆刻步驟,讓學生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教師講解、演示1 學時,學生體驗和師生互動交流1 學時。
(6)2 學時。篆刻作品賞析,除中國歷代名家的作品外,還結合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賞析,使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賞析作品的同時,分析作品中的構圖、刀法。教師講解、演示1學時,學生體驗和師生互動交流1學時,篆刻構圖練習2幅。
(7)12 學時。篆刻練習與創作,要求學生完成3 方印章臨摹作業、2 方創作作品(閑章、名章各1 方),尺寸大小不限。
除了以上硬筆畫與篆刻的講授、練習和創作之外,還要求學生課后就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和效果撰寫500 字以上的課程體會。既加深了學生對“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把握了硬筆畫與篆刻藝術的基本規律,提高了動手能力,又讓學生在課程的回顧中引發關于課程實施的思考,有利于教師發現教學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
由于本校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招生人數不多,近幾年一直保持在80 人左右,所以授課教師在教學中得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的實踐。學生從最初選課時的忐忑不安和不敢實踐,到結課時可以獨立創作和戀戀不舍,這些態度的變化反映出課程的教學效果。正如學生在課程體會中寫道:“我突然發現,夢想不是用來想的,而是用來實踐的……我們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知識,更在老師的鼓勵下平添了許多自信,當夢想在努力實踐中實現時,每一個結局都是美麗的。”“學習這門課程有一種給心放假的感覺,輕松、愉快、寧靜……在這過程中,我的心情得到了沉淀,感受到其中的樂趣,驅除了平日的種種勞累。”“老師讓我明白了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要認真對待,只要有信心,每件事都有成功的希望,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一天。”以上這些學習體會說明課程的教學探索得到學生的肯定,不僅在知識和技能上有所收獲,在審美情感和思維開拓上也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硬筆畫與篆刻入門”課程不僅僅是一門單純的口腔專業醫學生選修課程,對于口腔專業醫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還有積極的影響。教師根據課程和學生特點,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將理論講授、演示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循序漸進展開教學活動。不僅在有限的時間內講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了學生的人文藝術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通過教學演示和實踐教學拓展了醫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了醫學生的創新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創新人才是大學的重要使命。”③作為培養醫務工作者的醫學院校在醫學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也應與時俱進,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授課教師也要用發展的視角關注學科的發展,不斷充實自己,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激發醫學生的創造力,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注釋
① 郎景和.醫學與美學.中國醫學人文,2018(9):18.
② 劉嬋娟,李軍紅.新常態下的醫學人文教育:困境與出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35.
③ 鐘佐彬.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探析.教育與職業,2014(12 中):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