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月



摘要:本文對2008年—2017年間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的面板數據構建SFA扶貧績效指標,分析扶貧績效。結果表明:農林水務、醫療扶貧財政政策實施效果顯著,但教育扶貧財政政策未能有效緩解農村貧困;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財政政策扶貧績效存在差異性,但總體上來說,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政策扶貧資金得到有效使用,不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
關鍵詞:SFA模型 ?精準扶貧 ?財政政策 ?扶貧績效
一、引言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精準扶貧方略,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現良好開局。在此背景下,本文對2008年—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的面板數據構建SFA扶貧績效指標,分析扶貧績效。
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有關精準扶貧的實證研究隨即展開。國內部分學者在這方面取得研究進展,如孫璐采用層次分析法、熵權法、TOPSIS等運籌學分析方法,研究甘肅、四川扶貧開發項目績效評估(孫璐,2015)[1]。黎沙采用案例分析法、規范分析法探究扎蘭屯貧困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取得的工作成果以及遇到的現實困境,提出從精準扶貧的主體、機制、資源三個方面進行優化(黎沙,2016)[2]。吳靖南分析鄉村旅游扶貧的實踐依據和驅動機制,根據精準扶貧的要求設計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現路徑,并提出鄉村旅游扶貧的保障機制(吳靖南,2017)[3]。精準扶貧離不開合理的財政政策。理論上而言,合理的財政政策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調節GDP結構,尤其在緩解貧困、促進脫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進而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二、SFA模型
財政政策扶貧績效SFA指標構建。
第一,技術效率SFA基本模型。為構建財政政策扶貧績效評估指標,首先建立C-D生產函數
(1)
將技術效率SFA定義如下:
(2)
其中,y表示脫貧成效總產出,表示生產過程中農林水利事務財政投入,表示教育財政投入,表示醫療財政投入,是常數,用來衡量各投入要素的產出彈性。在這個模型中,隨機擾動項被分解為兩個部分:隨機誤差項代表統計誤差;非誤差項代表技術無效率。
第二,指標構建。本文研究的面板數據是2008年—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的相關數據。根據SFA分析要求,分別選擇農林水利事務、教育、醫療衛生財政支出作為投入要素產出指標,選擇恩格爾系數以衡量扶貧效果。本文所構建的財政政策扶貧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共涵蓋了3個投入指標、1個產出指標。根據上述SFA模型的測算,可以得出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的財政政策扶貧效率的實際情況。
第三,扶貧績效SFA結果與分析。根據上述投入產出綜合指標,基于前文假定,運用Stata 14.0軟件進行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計算得到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財政政策扶貧績效評估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當以恩格爾系數的補數為因變量時,農林水務和醫療財政支出對農村脫貧的產出彈性為正,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說明農林水務、醫療扶貧財政政策實施效果顯著。教育財政支出對農村脫貧的產出彈性為負,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說明教育扶貧財政政策實施未能有效緩解農村貧困。可能是因為農村教育信息閉塞、教育資源短缺、師資水平相對落后,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且教育的影響具有滯后性,所以在短期未能有效緩解農村貧困。
從表3可以看到,2008年—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財政政策扶貧績效的平均值為0.935,除2012年扶貧績效為0.898未達到有效狀態,其余年份都近似達到有效狀態。說明總體而言,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政策扶貧資金得到有效使用,不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且2013年—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扶貧績效明顯高于2008年—2012年扶貧績效,其可能原因是201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加大精準扶貧力度,提高了財政政策的扶貧績效。
根據不同盟市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阿拉善盟財政政策扶貧績效的平均值為0.855,沒有達到有效狀態。其余11個盟市均近似達到有效狀態。但其實這些平均近似達到有效狀態的盟市,也不是每年都近似達到有效狀態。從不同盟市來看,達到近似有效狀態10次的有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通遼市、烏海市、興安盟、赤峰市6個盟市;達到近似有效狀態9次的有錫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2個盟市;達到近似有效狀態8次的有包頭市1個盟市;達到近似有效狀態7次的有呼倫貝爾市1個盟市;達到近似有效狀態2次的有巴彥淖爾市1個盟市,阿拉善盟1次都未達到有效狀態,說明阿拉善盟財政政策扶貧績效的提升,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
從不同年份來看,2008年11個盟市財政扶貧績效近似達到有效狀態,剩下1個盟市沒有達到有效狀態;2009年和2010年有10個盟市財政扶貧績效近似達到有效狀態,其余2個盟市沒有達到有效狀態;2011年和2012年有7個盟市財政扶貧績效近似達到有效狀態,其余5個盟市沒有達到有效狀態;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有10個盟市財政扶貧績效近似達到有效狀態,其余2個盟市沒有達到有效狀態。總體來說,2013年—2017年達到近似有效狀態的盟市明顯多于之前年份達到近似有效狀態的盟市。
三、結論
扶貧尤其是農村扶貧對于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對2008年—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的面板數據構建SFA扶貧績效指標,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農林水務、醫療扶貧財政政策實施效果顯著但教育扶貧財政政策未能有效緩解農村貧困??赡苁且驗檗r村教育信息閉塞、教育資源短缺、師資水平相對落后,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且教育的影響具有滯后性,所以在短期未能有效緩解農村貧困。
第二,2008年—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財政政策扶貧績效存在差異性,阿拉善盟1次都未達到有效狀態,說明阿拉善盟財政政策扶貧績效的提升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其余11個盟市均達到有效狀態。但總體上來說,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政策扶貧資金得到有效使用,不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
第三,從不同年份來看,2013年—2017年達到近似有效狀態的盟市明顯多于之前年份達到近似有效狀態的盟市。
參考文獻:
[1]孫璐.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5.
[2]黎沙.我國精準扶貧的實踐困境及對策研究[D].南京大學,2016.
[3]吳靖南.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現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2017(03):99-103.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