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穩步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一節高效而又充滿智慧的語文課堂,它在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讓語文課堂像春天的花草一樣生機盎然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提升其各種能力。本文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課堂的構建進行簡要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閱讀;智慧課堂
核心素養是在21世紀提出的新的課程理念,它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能夠適應現代化的社會發展。若能夠在此背景下,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與小學語文的課堂科學的結合,將有效地提升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教師要構建一個活潑生動的語文課堂點亮閱讀之燈,幫助學生開啟智慧之門。
一、巧設問題清單,感受提問樂趣
構建閱讀智慧課堂,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指導學生巧妙設計問題清單。注重引導學生思維發展,不斷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學生常常會在閱讀課文的時候產生各類問題。有些問題是關于課本內容的,有些問題是關于課本引申出來的。教師要指導學生統籌整理相關問題,學習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就篩選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緊密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問題清單,將不同類型的問題融合在問題清單中,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梳理整合,同時避免問題太多、太雜。通過問題清單來呈現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取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提取和篩選有用的信息,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好的閱讀單不僅有深度,還有創意,可以發揮延伸思考的作用,驅動學生思維的發展?!厄鸷屠走_》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提問策略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提問的方法,并學習了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在布置本課預習時,預習單上除了完成常規的預習作業,筆者增加了一道邊讀課文邊提問的作業,鼓勵學生嘗試從課文內容、寫法、聯系生活等角度去提問題。課堂上,指導學生刪掉不規范的問題,引導學生邊讀書邊繼續提問,在小組內交流問題,并按照之前學到的提問角度給問題分類,學生針對課文內容提問的有:為什么在漆黑的夜晚,蝙蝠在飛行時不會撞到東西呢?人為什么聽不見超聲波呢?難道超聲波的聲音很小嗎?蝙蝠的眼睛是不是和貓的眼睛一樣,在夜里能把東西看得很清楚?聯系生活提的問題有:蝙蝠探路還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構建出一個閱讀—提問—篩選—整理—再閱讀—探究的智慧型閱讀教學課堂,學生在閱讀中質疑,在提問中探究,學生在感受提問樂趣的同時打開思維,在探究的驅動下激發再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捷度。同時,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的形式,幫助學生從單一思維走向了多向思維。
二、多讀細讀積累,深厚文化底蘊
構建閱讀智慧課堂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激發課堂活力。學生進入高年級,課內外閱讀量增加,閱讀材料的種類不斷豐富,掌握并運用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對于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尤為重要。部編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學習提高閱讀速度,是現代社會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也是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在教學《搭石》一課時,筆者讓學生運用“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讀”的經驗和方法,再讀課文,能更準確地把握課文內容。在提高閱讀速度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搭石”圍繞“搭石”作者寫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在學生概括梳理文章后,引導學生想象出鮮活的畫面。如,學生在談到“擺放搭石”時,要具體說出“秋涼(時令)”“平整方正(石材要求)”“二尺左右(間距)”……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畫面,明白擺搭石的用心。朗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課文中美的畫面和情感,注意文章中標點符號的運用,長短句的結合,力求讀得自然流暢,富有節奏。在朗讀第3自然段“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時,引導學生通過生動的語言文字、豐富的情感以及形象的描寫等引發學生共鳴,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想象的空間,學生沉浸在鄉親們走搭石互相謙讓,走搭石富有節奏感的美好畫面中,情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
三、推敲品味字詞,感悟情感魅力
構建閱讀智慧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推敲品味課本上的字詞,充分感悟文章的情感魅力。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在語文教學中,有些看似簡單的句子也有著奇妙的表達魅力,要讓學生充分地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對話。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要引導學生品味表現事物特點的語句,體會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第一課《白鷺》課文中,一個“釣”字用得極其傳神,“釣”字,寫出了白鷺捕食時的悠然自得,與清水田的寧靜清澈渾然一體。白鷺在鄉村的低飛,這本是鄉村偶見的情景,在作者眼中卻是“清澄的形象化”,課堂上,與學生一起仔細推敲文章中的字詞,感受鄉村白鷺低飛時畫面清純美麗的特點,體會鄉村安定、純潔、恬靜的生活畫面?!堵浠ㄉ芬徽n,從“味道很美”“可以榨油”“價錢便宜”“不好看”“很有用”從“埋在地里”“矮矮地長在地里”“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 通過這些簡單的字詞,引導學生理解: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對比,通過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地位置的比較,說明花生沒有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外在的美麗,卻有內在的可貴之處。學生通過對字詞語句的品味推敲學習了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為小學生將來的人格發展,社會能力的培養奠定重要的基礎。只有通過正確的認識,以核心素養為目標,構建創新的智慧閱讀課堂模式,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鞏妍平.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28).
[2]楊依臻.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的探討[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作文),2019(5):19.
[3]蔡春玲.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探索[J].考試周刊,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