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瑩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遼陽 111004)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聯系也越來越密切。語言,正是維持這種交流的必要橋梁。掌握至少一門外語,已經成為我國現代每個學生的必要學習任務之一。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語言,一直以來就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中居于首位。但近年來,日語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推行日語教學。目前,日語已經成為我國外語教學中的第二大外語語種。要想學好日語,特別是基礎日語,掌握日語語法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環。然而,語法學習作為一門語言學習中理論性最強的一個環節,在學生眼中通常就會顯得無聊、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極其低下,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就目前國內日語課堂教學來說,日語語法在教學時存在很多問題。很多學校只注重了日語語法教學方法的傳承,卻未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導致其中的很多問題只“傳承”了下來卻遲遲未得到解決。因此,教師和學生都希望能有一種創新的、有趣的基礎日語語法學習模式出現。
基礎日語教學在我國已有多年發展歷史,也因此形成了相對而言比較固定的教學模式。然而,對于理論性較強的日語語法教學來說,在繼承傳統之余還要考慮這些傳統日語語法教學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及導致的后果。
經過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基礎日語語法教學選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這本教材除了基礎的日語語法學習單元之外,還設有“入門單元”“閱讀文”“場景對話”“模擬試題”等部分,課本的內容量對于基礎相對薄弱,又沒有合適的大語言環境的我國學生來說是很大的。但各教學單位在安排日語語法教學的教學課時卻未對這些因素加以考慮,導致教師如果按正常學生的接受能力來安排教學任務的話,根本完不成學期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會在每一節課上分配較多的學習內容,這樣不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消化。
由于課程內容多而教學課時安排少,導致傳統的基礎日語語法教學課堂上幾乎都是同一種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和學生間很少有交流互動。然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如果二者缺乏互動,很容易就把課堂變成了一種對學生進行“知識灌注”的模式。如果沒有互動和交流,更沒有學生的自主交流練習,而只是掌握了教材上的“死知識”,那就不能算是對語言的學習。學生學到的只會是“啞巴式”語言,這種基礎日語語法教學方式是不科學、極不可取的。
相比于語音和詞匯來說,語法學習確實稍微缺乏趣味性,因為理論性太強,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語法結構、規律,而這些知識往往不太靈動和活潑。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可能不太注重教學的趣味性,一味地講解知識點,未注意到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就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對基礎日語語法感到枯燥和乏味,甚至產生厭惡感[1]。
這是傳統基礎日語語法教學存在的一些缺陷。為了讓學生對基礎日語語法學習更有積極性,對日語語法產生興趣,就必須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出現。
對基礎日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應采取多種措施從多方面進行解決。根據教學實驗和問卷調查結果,結合相關資料可以總結得出。基礎日語語法教學的創新性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中最突出、效果最顯著的基礎日語語法教學方法是:是系統性的知識傳授、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這本教材中,雖然已經按照單元劃分好了知識點,但語法的知識點比較特殊,不像詞匯那樣可以一課一課地教,語法是貫穿在整部教材語言學習中的一個大致框架。因此可以打亂教材上課文的順序,涉及同一語法知識點的課文可以放在一起比較學習。例如《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上冊的第13、14、19、20、21 課的語法知識都與動詞變形規則有關,可以集中教學[2]。基礎日語語法教學采用這種系統性的方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而且便于學生對有關聯的知識點進行系統聯想記憶,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效果。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速、更高質量、更高效率地完成基礎日語語法的學習任務。
基礎日語語法教學工作中,知識點較多、理論性較強,相對詞匯、閱讀、作文等板塊而言,基礎日語語法學習就很容易顯得枯燥、乏味、無趣。因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科學技術越來越深地融入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們享受更便捷有趣的生活,還可以應用在教學上,以增加課堂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所教授的內容等。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的途徑有很多種,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內容上。在基礎日語語法的教學中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可以是將語法知識點與對應的句子結合起來進行教授。教師再搭配上生動的圖片、精彩的視頻等,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的基礎日語語法知識,彌補日常日語語法教學理論性太強導致的枯燥乏味感。
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完成學科教學目標有巨大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在這方面應多用心。
一方面,《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中,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短小的情景劇,其中有著多位性格鮮明的主人公以及大量的對話內容。可以組織學生以情景劇的模式來演繹課文內容。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對日語語法的掌握。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通過偶爾播放日本動漫或者日本影視這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在其中穿插語法知識點,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愉快學習。
另一方面,可以在課堂中多采用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基礎日語語法的學習。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優點提升自己學習的信心,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幫助學生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實現更好地學習成長。而且,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也更符合現代教育提倡以學生、活動、經驗為三中心的教育理論。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之后,系統性的知識傳授、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創新性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學習基礎日語語法時主動性明顯增強,學習基礎日語語法的興趣逐漸提高,學習效率也因此而大大提升。可以說,創新性教學方法在基礎日語語法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然而,日語作為一種現今仍在使用的語言,它本身也處在一個變化發展的狀態中,如何幫助我國基礎日語語法教學工作保持與時俱進,如何培養出更多的適應這些發展趨勢的日語人才,還需要教育領域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而且日語語法教學的道路還很漫長,這期間需要教師和學生多互動、多配合,簡單的創新性教學只是一個起步,師生一起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模式,才能使日語教學更上一層樓[3]。
綜上所述,基礎日語語法是日語學習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傳統的日語語法教學中存在課堂容量過大、互動性弱、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種種缺陷。創新性教學會使學生對基礎日語語法學習更感興趣,從而更快速、更高效地學習日語。在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促進日語人才得到更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