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萍 陳鑒知
(1.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2.桂林旅游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因此,我校加快了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改革,所有教師都承擔起“思政課程”的重擔,讓所有課程都具有“思政色彩”,打造有利于建設思想政治課的全員、全過程的教育體系。
數學課程是高職院校學生中難度最大的基礎課程之一。“課程思政”應該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大學數學課程具有自己的教學特色。因此我們要有效地進行數學課程的“課程思政”工作,重視他們與其他科學技術課程甚至人文科學課程之間的重大差異,促進高職高專數學中“課程思政”工作的有效發展。本文在實踐的基礎上,研究了數學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方法與特點,推動課程思政廣覆蓋,賦予數學課程價值引領的重任,推動思政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培養方向,為此我們做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課程思政就是強調德育教育人人有責,是全員、全程、全課程協同育人,教師既是知識傳播和能力培養者、也是價值觀的引領者。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直接關系課程思政的質量和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教師的教不但只是要教給學生文化知識,還包括生活,價值觀念等很多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教會學生合理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規劃和引導。
由于數學教師多年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習慣,不可避免的是部分教師對數學課程中“課程思政”的理解不足,認為與自己無關。因此,教師首先要理清思想政治教育與數學課程的關系,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后繼者為根本任務。數學教師應相信“課程思政”教育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整合知識的能力和在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加深對課程教育要求和價值觀的理解,并闡明科學思維的重要性,塑造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價值觀。成為一名具有正確理想和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淵博知識的好老師。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唯物辯證法,數學中的概念就是從生產實踐中發展而來的,例如,函數的概念,極限的概念,導數的概念,積分的概念等,都是通過實際問題加以抽象,并最終回歸實踐的。它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然后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我校數學教學團隊中集思廣益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挖掘了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介紹極限時,引入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莊子的名言:“一尺之棰,日截其半,萬世不竭”。這意味著一個深刻的極限思想,這也是現代微積分中的基本思想。它體現了中國數學在歷史上的成就,是很好的人文素養和愛國主義教育,將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觀點引入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生動而深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逐步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奠定了基礎。
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有許多堅定信念和艱苦奮斗的感人例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注重對學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例如,教科書中多次提到牛頓,萊布尼茲,高斯和其他著名的數學家。當談到微積分的創始人萊布尼茲的生活經歷時,他既是哲學家又是數學家。如今,萊布尼茲給出了許多重要的定理和微積分中的常用符號。又比如,我們經常談論的數學家歐拉的故事。歐拉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大量的工作使他的眼睛雙目失明,他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使他能夠消除所有外部干擾并專注于思考。他堅強的意志力,過人的勇氣和才華創造了難以想象的奇跡,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歐拉的精神使學生在人生低谷時勇于面對自己,遇到困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向學生介紹華羅庚的例子。1936 年,華羅庚去劍橋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他回到了遭受戰爭重創的國家。他在昆明的一棟高腳樓上寫下了“堆壘數論”。1950 年,華羅庚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研究環境,克服了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投身于中國的數學科學研究事業。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影響力,為中國數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我國古代數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微積分的教科書上沒有中國人的名字,這表明中華民族在現代數學的發展方面落后了。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九章算術”一章中創造了“割圓術”。他用將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來逼近圓的面積。他認為“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這正是極限的思想,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沒有抽象出極限,變量,和解析幾何的概念,但是這個想法比歐洲早了1 000 多年。我國古代數學家的輝煌成就增強了學生民族自信。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美國一直在許多方面壓制中國,例如科學技術,尤其是芯片領域。在某種程度上,中國能否開發自己的高端芯片決定了中國未來科學技術研發的高度。鼓勵學生繼承和發揚古代科學家的科學研究精神。鼓勵他們發展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并不斷努力建設科學技術強國。將歷史故事介紹給學生,使他們能夠了解中國數學的光輝歷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他們發憤圖強,努力學習和工作。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以數學協會和數學建模為平臺,依托學校教務處,舉辦各種競賽活動。每年我校都會舉辦數學競賽和數學建模競賽,以營造整個學校的數學文化氛圍。以數學建模比賽為例,我們4 月首先啟動了學校數學建模比賽,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建模的魅力,并選拔優秀隊員參加全國比賽。整個暑假開展數學建模系統學習,9 月,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寒假期間,指導學生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比賽中的高強度,高標準的工作方式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實現了理論學習和知識運用的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探索精神,鍛煉了能力[1-7]。
“課程思政”不是另外再開一門課程,也不是改變原有的課程,而是將“課程思政”的精髓融入課程中,將思想政治要素與原來的課堂教學自然地融為一體。要認真分析教材內容,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內容的聯系點,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適度化。也并非數學教科書中的所有章節都必須挖掘思想政治因素,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學內容不應太過牽強。教師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機,不要刻板地講一些不必要的說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形式。
教師應確保完成傳統的課堂教學任務,同時,利用新時代的語言和邏輯將思想政治因素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體會數學之美。數學知識與思想政治因素的有機結合,不僅豐富了數學教育的內容,使數學的內容更富溫度和深度,而且使高等數學教學回歸了“育人”的真實目的。在知識教學和技能培訓中,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價值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