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青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第二中學 江蘇揚州 225600)
對于政治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學校的配合以及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在采集學生需求樣本之后進行相應的開發工作,需要學校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合理的評價體系能夠檢驗校本課程的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校本課程,更加優質的政治教育,同時優質的校本課程也能夠提高學校的影響力。
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所以開發校本課程要首先了解學生的需求,開發適合學生的教材內容。教師在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將學生拉入到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讓學生提出自己的需求。并且教師與學生相結合的方式,能夠使校本課程的開發很快地步入正軌,充分體現了教師與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政治的學科內涵,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比如:在學習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三框民主管理時,我嘗試讓學生利用假期回到自己所在社區或村,從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等方面對居委會或村委會的工作進行深入了解和體驗,進而形成調研報告,在班級以社區或村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形成第一手校本資料,并與教材相關內容對比,與教材內容相似度最高的小組為優秀社會實踐小組。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材也進行著不斷的更新。政治學科的時代感比其他學科都要強,每一次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每一件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都會反映到政治教材上。那么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就要注意進行相應的創新,做到與時俱進。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培養學生利用創新的眼光來看待政治問題,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思維。
這次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就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最新最好的資源。仔細研究新冠疫情的相關材料,我們發現這些材料與高中政治必修4 的相關內容可以做到無縫對接。比如:國家對中小企業的幫扶可以與非公有制經濟結合,黨和國家的相關做法可以與宏觀調控、政府職能,以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等相關知識結合,抗疫精神可以與中華民族精神結合等等。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與政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引起知識的共鳴,提高實際分析和運用能力,逐漸形成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比如:我們在學習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課我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時,我以疫情后的復工導入新課,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戰役事例,讓學生互動參與其中,感受我國政府的人民的政府,政府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通過一件件學生身邊真實發生的案例,讓學生真正地認同我們的政府,相信我們的政府,進而認同并相信我們的國家,更加堅定學生的制度自信,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這一核心素養是思想政治學科最根本的任務[1]。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費時費力的浩大工程,需要學校給予制度支持,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將權力下放,讓教師及相關人員在開發過程中能夠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減少不必要的束縛和麻煩。在開發過程中增加各層級人員之間的溝通,對高中政治學科也賦予教學活動新的使命和任務,我們要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切入點展開教學,并且不斷充實和完善制度保障,把核心素養作為其與時代接軌的秘密武器,以此來保障信息的暢通,讓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夠形成一個公開、透明的體系[2]。
校本課程開發效果是否良好,需要投放到學生中進行實驗。根據學生學習反饋狀況來檢驗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同時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交有相關專家進行評價。根據專家意見進行修改,查漏補缺,為學生呈現質量較高的校本課程。當然修改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在不斷的實驗中進行重復,以此來保障校本課程的高質量。
在學習校本課程的過程中,需要對講課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讓教師深入了解和把握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優秀的教師是高質量課堂的首要因素,只有教師深刻理解校本課程的內容,具有了一定的基礎,才能夠向學生講述時更加有底氣,授課更加有質量[3]。
校本課程的開發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校本課程的檢驗也要回歸到教師和學生兩者當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打好組合拳。校本課程開發的最終目的是迎合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呈現更高質量的政治學科教育,更好地落實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始終以學生為關注點,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始終圍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4 個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狠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