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然
(蘇州工業園區翡翠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關于兒童教育,陶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我們認識到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為此,他明確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這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創造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創造兒童教育的核心內容[1]。
小班幼兒作為剛剛踏入幼兒園、開始適應集體生活的一個群體,他們對周圍的一切感到無比的陌生和新奇。而經過了短暫的集體生活后,他們會慢慢地產生一些秩序感、規則感,這能讓整個班級都步入正常的軌道而繼續運作。但是,我們往往會發現,很多孩子在與同伴共同建立的規則感之上,會有所拘謹。他們沒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來完全放開自己去投入生活、享受游戲、樂在探索。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適當介入和指導,鼓勵幼兒真正地在游戲中做到解放頭腦、解放雙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空間、解放時間。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希望大家把兒童健康當作幼稚園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幼稚園教師應當做健康之神”。幼兒一日在園的時間里,戶外活動時間必須達到2 個小時,其中體育游戲時間就要達到1 小時。每天早晨,我們都會先帶著孩子一起將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活動開。經過一系列簡單的基本動作練習后,孩子的關節得到了開闊,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了準備。接下來,我們會組織豐富有趣的體育游戲。除此之外,在自由選擇體育玩具的時間里,我們會鼓勵孩子多多嘗試各種不同的自制體育玩具。在幼兒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由于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很容易在較長一段的時間里只玩同一種玩具,或者用體育活動的玩具來扮演娃娃家的角色。一旦出現這種現象,那么孩子在一些特定方面的能力就無法得到練習。因此,當發現這些現象后,教師會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干預和指導。拿起其他的體育玩具用夸張的語氣、動作為幼兒做示范,從側面吸引幼兒用正確的方式來游戲,并且有意識地多多選擇變換玩具,讓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夠得到均衡地發展。
陶行知先生曾說:“人類自從腰骨豎起,前腳變成一雙可以自由活動的手,進步便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動物[2]。”可見,雙手是人類從事一切活動必不可少的一樣身體部位。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活動形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工、語言、建構、益智科學等幾大方面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相應的區域與材料進行操作、擺弄和探索。某種意義上來說,區域活動需要幼兒既動手又動腦,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不同發展。
小班年齡段的課程設置以主題活動為線索展開。一般來說,我們的區域環境材料也是結合主題開展的進程來創設和投放的。以小班上學期開展的主題活動《蔬果寶寶是一家》為例。在這一主題中,我們結合課程內容在科學區投放了有關水果沉浮的材料。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尚小,他們進行科學實驗的次數不多,甚至幾乎為零,所以孩子們在實際實驗的過程中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動手實驗發現問題后,老師所要做的不是第一時間給出解決的方法和答案,而是一步一步拋出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每學期,我們都會安排2~3 次的外出參觀活動。幼兒園旁邊就有一個翡翠小公園,這里是孩子們都喜歡的地方。小班下學期,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真美麗》的過程中,我們一起來到翡翠小公園進行踏青活動。正值陽春三月,小公園一派萬物復蘇、郁郁蔥蔥的景象。我們不斷地鼓勵孩子,積極地用眼、耳、鼻、口、心去感受,并用畫筆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是的,孩子是屬于大自然的。多給些時間讓他們和大自然做朋友,大膽地讓他們去觀察、去發現、去述說,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大自然的詩人。
《指南》中提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要關注并接受孩子的個體差異,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在組織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開展活動的空間場地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小小的教室。幼兒園的角角落落都是活動的好去處。根據課程的設置和需要、有時我們會將教室“搬到”操場上,有時會將“教室”搬到種植園地,有時會將“教室”搬到攀巖墻,有時會將“教室”搬到玩沙池......一切原生態的、可以在自然中開展的課程,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走出教室,沐浴在陽光中習得知識、獲得體驗。大自然、大社會不僅可以讓孩子們開闊視野、增強經驗、發展豐富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培養孩子“尊重事實,求真求實”的科學人生態度。
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現今對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依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要繼續深入學習先生的思想,并運用在實際工作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們,培養出大膽、樂觀、自信、進取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