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洋 蔡偉偉 賈方旭 吳歡歡 姚 宏
(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 北京 100044)
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為了響應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方針與精神,結合我國大力發展環保事業,建設美麗家園的戰略目標,培養高水平的環境保護人才尤為重要。眾所周知,環境保護意識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僅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素養,也是人類核心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更是環境專業人才所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與價值觀。因此,針對環保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將環境保護意識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點,同時通過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相結合[2],實現德育和教育的高度統一[3]。
基于上述理念,本文基于《環境工程專業導論》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設計與相關思考。值得注意的是,《環境工程專業導論》是北京交通大學威海國際校區的專業課程,威海校區本科人才培養采用全英文方式,通過北交大—蘭卡斯特大學(英國)中英聯合授課來培養國際化水平且具有創新性的專業人才。《環境工程專業導論》是環境專業大一新生的必修課程,是學生首次接受專業知識的窗口課程,是學生了解環境領域主要領域,發展趨勢的重要平臺。為了更好發揮威海校區中外合作辦學的優勢,為了全面培養大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創新思維,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文化素質、道德品質,《環境工程專業導論》的課程思政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本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環境的范疇和當前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弄清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徑和方法;了解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和措施。重點培養學生具備分析和評價環境工程解決方案產生的社會、健康、安全及文化影響的專業能力以及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能力。
方法論是在重點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與可持續發展這個核心點基礎上的具體實施方法。核心點是目標,方法論注重的是能力培養。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學生掌握了“漁”這種能力,學生才能在未來自我獨立。針對本課程而言,其中需要學生掌握的主要能力是:1.思維能力:獨立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2.表達能力:全英文的專業口語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
本課程共計32 學時,共由三個部分組成:課堂講授(28學時)+專題匯報(2 學時)+小組討論(2 學時),其中課上部分包括:課堂教授、專題匯報、小組討論;課堂講授部分通過視頻、實際案例或者實物展示等加深學生的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環境保護國內外的最新動態;除了課上講授以外,本課程還專門設置專題匯報、小組討論來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同時鍛煉學生專業英語表達能力,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給予學生發表觀點和看法的機會。
課后部分:主要包括PPT 匯報準備與科技論文寫作。學生通過自主選題,自由組隊,查閱資料匯總并積極參加的隊內討論等,鍛煉自己團隊協作能力,獨立思維能力以及專業英語的表達以及科技英語寫作的能力。
本課程以國際—國內—身邊各個角度的環保事件為案例,啟發學生對于環境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培養其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以及家國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環境,愿意投身環保事業的熱忱之心;重要的,本課程通過PPT 匯報+辯論會+專業論文寫作方式,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性思維,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本人認為課程思政建設僅靠上課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真正卓有成效的思政建設是課下師生之間的座談或談話。即便在課程結束后很長時間,老師也應該與學生保持實時聯系,隨時為學生解答職業發展、能力培養、畢業升學的各個層面問題,達到授課一時,服務永遠的目的。
能力培養是OBE 理念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最為關注的一點。本課程將思政內容(環保意識培養+科學方法論概念)與學生能力(如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專業英語口語與書面表達)相互關聯,達到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效果,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對思政內容學習的積極性。
本文針對《環境工程專業導論》的課程特點、授課對象以及培養目標,結合國家發展需求與人才培養要求,凝練出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點:環境保護意識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圍繞該核心點,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實踐的系統設計,通過價值觀引導與方法論建立,來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家國情懷以及獨立自主實踐能力、批判性思維,最終為培養國際化視野的環保專業人才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