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龍
(甘肅省永靖縣川城學校 甘肅永靖 731600)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學習成績的提高上,忽視了個人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發展,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學具有鍛煉學生的身體,提高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等重要功能,重視體育學科的建設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有益于學生心理健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教師應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寓教于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體育教學不同于語數英等文化課,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課程內容也比較單一多以球類,跑步等形式為主。對于擁有一定運動基礎的學生而言這些運動比較容易接受,而對于大部分學生從小就將重心放在學業的提高上,忽視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身體素質差,運動神經薄弱。高強度的課程與其基礎不相適應導致其缺乏學習的興趣,體育課程也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教師可以在體育課程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戲降低課程的難度使其可以適應大部分學生的身體基礎易于接受,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多樣化的課堂形式推動學生從教室走向戶外,在體育鍛煉中促進身心的同步健康發展。
例如人教版初中體育課程中,把貼人游戲與跑步教學相結合。在課上老師先組織學生們圍城一個圓圈,之后與旁邊的人兩人自由結為一組。教師站在圈內給學生們講授貼人游戲規則,一人追逐一人躲避,當躲避的人貼到一組人后他所挨到的那個人同組的人成為下一個躲避者,如果被抓住則攻守易位。教師第一輪作為追逐者帶動學生廣泛參與游戲吸引其注意力。教師憑借奔跑的高速度追逐學生,學生在游戲中得到熱身。幾輪游戲后學生的興趣達到高點,教師組織學生排隊并分析游戲中學生們的表現。借機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抓住別人,在學生思考后教師講解正確的跑步姿勢以及注意事項。學生們在游戲中得知跑步的要領并應用到日后的實踐中,真正達到了體育教學的目的寓教于樂。
在獨生子女為主的社會背景下,孩子成為每個家庭的中心,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愛將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家庭教育較為普遍的缺失使得教育的重擔集中于學校。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但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更多的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而相對忽視了其德育教育精神世界的養成以及身體素質的提高。體育學科兼具通過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組,在體育活動中貫徹體育精神的重要作用。教師應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這一特點,豐富課堂形式使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寓教于樂,將體育精神中的堅持,奮進,團結合作,友誼,公平,責任,規則等理念傳遞給他們使之內化成為他們日后的行為規范,達到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初中體育,在趣味接力比賽中傳遞體育精神。體育課上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趣味接力賽,教師為學生講授規則比賽包括:三人跑步接力,五人六組兩個項目。教師向學生強調規則的重要性如有違規行為立即罰下取消成績。學生們按照各自的優勢合理分配參賽項目使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在接力跑步比賽中有違規搶跑的同學教師立即罰下,在五人六組比賽中學生們互相配合到達終點。比賽結束后教師對勝利的隊伍進行表揚并讓同學們分析他們勝利的原因,引導學生們回答規則意識和團結合作。教師通過趣味比賽的形式既吸引學生的興趣有獎體育精神貫徹給他們成為其行為規范。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被過多的束縛在學習成績上,面臨嚴峻的升學形勢學生的心理壓力大。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舒緩壓力并有助于其接下來的學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體育課將學生從教室內吸引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使身心得到修整。
例如人教版初中體育,教師組織尋寶登山活動。統一組織學生前往附近的公園開展戶外尋寶登山活動,教師事先在公園內藏好一些小禮物作為尋寶獎勵并繪制地圖分發給學生。學生們自由分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尋找寶物,通過趣味尋寶使學生們暫時忘卻學習壓力,回歸童真與孩子們愛玩的天性,紓解壓力,提升友誼。學校真正發揮教書育人的職能注重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1-3]。
體育教學雖然不及語數英等科目重要,但是也是學生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將體育精神中的奮發,友誼,公平,規則,責任等意識內化為自己今后的行為準則。在體育課程中融入有趣的小游戲可以有效降低課程難度,使其可以被大部分學生所接受激發參與的積極性,釋放自己在學業中面臨的壓力助力其身心健康發展。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