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偉
(江西理工大學法學院 江西·贛州 221116)
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采取“10+X”設置模式,刑法為10 門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刑法學習中,教師需要運用法學專業知識培養法科學生掌握基本法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同時還需要結合法學專業的專業特點處理好法學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1]但是由于知識點較多、罪名較多、課時不足等問題,傳統刑法教學過程中,理論和案例沒有得到較好的結合,而在刑法教學中運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則能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刑法課程主要包含總論以及分論兩塊內容,總論教授的主要內容為基礎理論,分論則為學生講授較為具體的罪名。在分論的教學過程中,將罪名和具體案例相結合將會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培養應用性人才已經成為了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這就要求高校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以及職業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目前的教學目標,因此需要對這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2]
傳統的刑法教學課堂中,通常都會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少會進行獨立思考以及表達觀點,即使課堂有案例討論環節,討論時間也有限,特別是如果學生準備不充分時,大大影響課堂有效互動。其次,刑法體系中,總論知識點多,分論罪名較多,在分論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講授近100 個罪名,還需要融合大量的案例,這就使得原本較為緊張的課時數更為不足。
教師在設計課堂的教學環節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授課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環節以及授課形式。教師需要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講義等內容上傳到對分易平臺中,學生課前預習中可以有所參考。對分課堂中主要有案例演繹、知識競賽以及法庭辯論等幾方面內容。在實施“對分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前將相關內容上傳到平臺,學生也需要按照相關要求做好課前預習的工作。[3]
例如,學生需要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以及教師要求的準備工作。學生在進行課前準備工作時,可以以教師提供的相關資料為基礎,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學習。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在對分易平臺與教師和同學進行隨時討論。其次,學生需要進行分組,并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可以在對分易的平臺上完成小組的組建,并進行任務的分配。最后,學生需要根據教師在平臺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完成課前準備。知識競賽可以使學生了解競賽知識、評判標準等方面的知識。案例演繹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案例創編、分組分工等方面的準備工作。法庭辯論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資料準備等方面的工作。
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辯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教授到本節課的重點罪名時需要結合經典案例,并向學生提出該次對分課堂的具體要求。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知識競賽、法庭辯論等方面的練習。在對分課堂中,每名學生都在小組中有著較為明確的任務,與小組成員一起完成案例的創編、撰寫辯論文書以及法庭辯論等內容。如果學生沒有參與前臺任務,那么學生就需要以回答問題或提出異議等方式進行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評估學生的表現,解答具有爭議的問題,并在平臺中完成考核等環節。[4]
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需要在對分易平臺中為學生布置作業并進行相應的批改,學生也需要在此平臺中提交作業。作業主要是學生創編的課堂內容相關的案例,作業中需要包含案情介紹、提出、解決問題、相關法條的列舉以及專家觀點等幾方面內容,教師在批改的過程中需要給出較為具體的意見。學生可以在對分易平臺中和教師探討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注重講授重點理論知識,而且應為學生傳授與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有關內容,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還了解了與行業有關的前沿知識。在刑法的教學課堂中引用典型的刑事案例、學生自編案例等,將教學課堂和司法實踐進行了有效的結合,教學課堂的實踐性以及實用性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關注相關法律條文的更新、實時動態以及法考內容出現的變動,并在教學內容中融入這些新內容。[5]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基礎上,對分課堂主要以案例教學和任務結合為導向。主要包含了知識競賽、案例演繹、辯論教學以及微視頻教學等幾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運用這些教學方法,學生學習刑法的積極性以及熱情將會得到有效地提升,學生也會帶著問題學習本堂課的內容,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在運用“對分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會采用講授法為學生講解刑法的相關知識。但是,與傳統的“填鴨式”的講授方法有所不同,教師在突出重點知識的同時,會注重啟發式的教學。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突出本節課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間要進行良好的互動,學生可以借此提出自己的疑問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時對案例教學時間造成限制,采用對分課堂模式中的案例分析教學方法則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在上課前,教師需要在對分易平臺中上傳上課時所需要用到的案例,學生可以在平臺中對案例進行大致了解,并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課堂中分析案例的效率將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教學中使用知識競賽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使用知識競賽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劃分競賽中相關知識的大致考核范圍,并制定比賽方法以及相關規則,學生需要做好分組工作并熟悉比賽的規則,同時還要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知識競賽題目的主要變現形式應當是簡短的案例分析,學生不僅會對競賽題目感到新奇,而且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也能得到較好的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精神也會得到較好的提高。[6]
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刑法中的知識點,教師在完成以上幾個方面的教學環節后可以采用案例演繹的教學方法。學生需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編纂案例、展示案情、演繹案例以及分析案例等方面的任務。每組學生在完成案例演繹后需要根據案情提出相關問題,并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當學生出現無法得出定論的情況時,教師需要進行相應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將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刑法的知識點,提高課堂的實際教學成果。
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刑法知識儲備后,教師可以采用辯論教學方法,在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辯論能力。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案例、辯論細則以及相關的庭審視頻。學生需要對案例進行研究并做好分工工作,將辯論中所需要的各種材料準備齊全,了解辯論的具體流程,使用職業語言撰寫文書,辯論的過程主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通過辯論教學法,學生的辯論技巧以及思維的活躍性都將會有所提高,初步了解了撰寫文書的要求,鍛煉了職業技能。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了初步的鍛煉。
閉卷考試是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最為常見的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常常會出現,教師在考前為學生劃定知識點范圍,學生只需在考前對其進行背誦即可通過考試。在課堂中運用“對分教學”模式將會有改變考核評價模式。[7]
考核的內容注重平時表現,主要包括出勤情況、案例分析的能力、作業完成情況、還可包括學生平時提出問題等幾方面內容。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具體表現給予評價。
在刑法教學課堂中使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學效率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有所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需要對其加以反思和解決。例如,在進行知識競賽中,部分學生沒有做好準備,對同組學生的成績產生影響。部分小組在演繹案例時和自己展示的案情并不相符,學生不夠熟悉相關文書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加以改進,從而有效的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大高校也在探索教學改革的路徑。法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刑法教學中使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將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刑法中的罪名以及相關條例,在課堂中鍛煉職業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的高素質的法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