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
(沈陽市教育研究院 遼寧·沈陽 110000)
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迅猛發展,信息化已經深深影響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脈絡。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目前我國教育改革需要突破的重點,尤其在教師培訓領域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實施已經成為亟需解決和建設的重要內容。
(1)教師培訓模式創新的必然要求。傳統教師培訓模式的單一化、固定化、線性化是一直被詬病的主要原因,而隨著目前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網絡學習平臺的迅猛興起,各種移動終端的普及,網絡已經悄然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在這樣背景下,教師培訓模式必然要改革創新。其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教師培訓的個性化、定制化與專屬化。而同步微培訓的提出,能夠從形式上改變以往單一的培訓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遠程、互動式的培訓形式。從內容上,以微為切入點,強調培訓內容的短小、精悍、準確,能夠快速地補充相應知識點或者領域的空白。從空間上,能夠滿足不同地域教師的參訓需求。從時間上,能夠充分利用教師的零散時間,有效地開展培訓。
(2)教師培訓供需不平衡的必然選擇。教師培訓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途徑,因為很多客觀的原因,阻礙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同步微培訓,既省時又省力地建構了一線教師們的專業化成長道路。
通過沈陽市全市征集,最終確定了和平、鐵西、大東、蘇家屯四個區縣作為同步微培訓開展的推廣區縣,并根據活動開展情況,選擇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和研究。下面從和平和鐵西兩個區的實踐案例開展情況,進行深度分析。
和平區結合本區的特色項目,開展同步微培訓活動。主要借助于和平區名班主任工作坊培訓、和平區名師培訓、和平區首席教師培訓等3 大區域特色培訓項目,充分運用和平區語音直播間這一網絡互動平臺,開展線上和線下的同步微培訓。本報告以和平區名班主任工作坊培訓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1】和平區名班主任工作坊培訓
和平區名班主任工作坊專項培訓工作在南京九校教育集團南校區舉行。本次培訓首次采用了現場和遠程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創新形式,使用小魚易連軟件,實現了400 余人的同時觀看。根據后臺數據統計,培訓現場參加人員70-80 人,利用網絡的形式參與到本次培訓中的人數為322-332 人。通過直播的形式,參與到培訓中的人數為現場參與人數的4 倍,真正擴大了培訓的覆蓋面。同時,通過小魚易連后臺的數據分析可得出在整個培訓期間利用網絡學習的學員們的學習情況。總體觀看人數為402 人,由于網絡的不穩定性,其中多數人中途下線,又再次上線。可能原因是利用手機觀看,容易受到電話、短信的影響,造成網絡信號的不穩定。但通過平臺的互動功能,很多教師對本次培訓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案例分析:
和平區通過小魚易連的互聯網視頻觀看軟件,將名班主任工作坊的培訓內容擴大了受眾面,使得更多的教師獲得了學習的機會。尤其是本次培訓邀請的專家是班主任德育工作領域內的大咖,普通老師平時很難有機會聽到這種級別專家的課程。借助于網絡平臺,開展同步微培訓,聚焦于特色家長會這一培訓內容,滿足普通班主任的教育現實需求。但同時也要意識到網絡直播對于網絡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很難把握。這可能需要更加專業的軟件、更加穩定的網絡環境、更加迫切的學習動機等因素的有機融合。這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鐵西區班主任培訓、校本培訓和干部培訓在常規設計基礎上,尋找培訓形式新的生長點,借助技術支持。通過“i 鐵西”微信公眾平臺的直播間和我區“名師講堂”(10.200.9.109)的直播平臺,利用同步直播、同步互動等形式,創新培訓形式,為區域教師培訓品質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案例2】鐵西區小學校本培訓
鐵西區小學校本培訓交流研討會在師校508 會議中心召開。本次交流研討會,以校本培訓的頂層設計和組織實施為關鍵詞,以勛望教育集團東校區的“團隊研訓”和景星校區的“菜單式培訓”為各校拋磚引玉,現場為與會領導做了培訓展示。為了更好地體現成熟經驗的多元性和可推廣性,也關注各校培訓體系構建和實施的專業性,本次培訓還依托“i 鐵西”微信公眾平臺的直播間和我區“名師講堂”(10.200.9.109)的直播平臺,將培訓全程向全區進行現場直播,為場外各校領導和老師提供線上同步學習的資源。
其中,勛望教育集團東校區的“團隊研訓”的集備展示過程,就是在錄播教室完成,中心會場與會領導和區域各校小學語文學科教師同步收看,并利用微信平臺進行了互動交流。
案例分析:
本次同步微培訓的特點在于依托鐵西區自身具備的信息技術優勢,培訓的主題非常聚焦。參加和觀看的教師都具備相應的學科背景基礎。微信公眾平臺的互動與交流增加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了良好的反饋。鐵西區行政區域面積廣,市內學校和郊區縣學校距離遙遠,最遠學校到市內的車程近兩個半小時,借助技術支持下的同步直播和同步互動性的培訓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地域距離帶來的培訓困難;好的培訓資源是各個基層學校提高教師專業程度所必需的,而借助技術支持下的培訓同步直播和同步互動也最大限度為區域內各校提供了優質的培訓資源,也為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提供了幫助。
外部環境的客觀支持是同步微培訓順利、高效開展的重要保障。
(1)優化管理體系,明確職責分工。同步微培訓是在沈陽市4 個區縣進行的推廣和示范。在推廣的過程中,建立起了市級-區級-校級三級聯動的管理體系。市級主要負責4 個區縣同步微培訓活動的整體架構,形成了培訓指導團隊。區級主要承擔起同步微培訓設計與實施的重要任務,形成了培訓實施團隊,校級作為區級同步微培訓的參與者或者本校同步微培訓的組織者,形成了培訓融合團隊。培訓指導團隊-培訓實施團隊-培訓融合團隊三者從不同的層面,構成了沈陽市同步微培訓課題推進的管理體系。在每個體系中,都有項目的責任人,團隊內部都有明確的職責劃分,便于同步微培訓三級的合力聯動。
(2)嚴選技術支持,確保互動流暢。同步微培訓是要借助于互聯網的技術支持,最大程度地縮減空間和時間給教師學習帶來的客觀困擾。由于目前沈陽市沒有更強大而統一的直播平臺,能夠實現全市范圍內的同步微培訓,所以各個區縣在開展同步微培訓時都是選擇了本區的特色網絡研修平臺。例如和平區選用了語音直播間、小魚易連等網絡互動形式,鐵西區選用了“i 鐵西”微信公眾平臺的直播間和“名師講堂”(10.200.9.109)的直播平臺,蘇家屯區的沙柳路教育集團選用了集團內部的直播平臺。直播互動平臺的選擇對于培訓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選擇那些運營成熟、便于操作的直播互動平臺,是同步微培訓高效開展的保障。
(3)嚴選主場地點,保證研修效率。在同步微培訓的開展過程中,主會場的環境以及場地對于參與網絡學習的教師有著很大的影響。由于網絡學習的不可控性,在網絡上觀看課程的教師容易被一些其他因素干擾。如果主會場較大,無法聽清培訓主講人的聲音,或者直播工具離主講人較遠,無法看清主講人ppt 上的內容,再加上周邊環境的嘈雜,極大地影響網絡研修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1)慎選培訓課程,增強網絡研修的適切性。同步微培訓雖然具有廣泛的實踐意義,但并不是所有的培訓主題或者培訓課程都適用。例如一些計算機能力提升或者心理輔導技術等實操性很強的課程就不適合于同步微培訓的培訓模式。同步微培訓適用于專家的理論闡述,或者優質教育觀點、精品教育資源的區域共享等內容。
(2)精選培訓講師,保航培訓內涵的優質性。擔任同步微培訓主講教師的人員本身要有很高的素養。豐厚的學識、流暢的表達、幽默的態度以及精彩的ppt 制作都可能成為吸引網絡學習者的重要因素。除了培訓課程本身的必要性外,同步微培訓還要精選培訓講師,使其專業功底、個人魅力都成為吸引學習者的重要因素,豐富培訓課程的魅力值,促進培訓實效性,從而提升培訓質量。
(3)巧設問題驅動,激發自主研修的主動性。由于無法把控網絡學習人員的學習狀態,所以使用同步微培訓開展的培訓要采用問題驅動的方式,巧設一些具體問題,讓學習者自主回答,激發學習者自主研修的主動性。并且在培訓過程中,可以讓主講教師對于網絡學習者問題回答進行點評或者進行答疑。增強主講教師與網絡學習教師的互動性,最大程度地保障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采用了隨機訪談的方式,對數十位參加同步微培訓的老師進行了訪談。了解他們對于這樣一種培訓模式的看法,以及提出的寶貴建議。絕大部分教師都認可這樣一種參訓的模式,有的學校在偏遠的郊區,參加培訓路程耗時較長;有的本身擔任班主任工作無法離開學校去接受培訓。這樣一種可以零距離、快參與的培訓方式深受他們的喜歡。但同時對于培訓的時效性也提出了疑問。一是因為不是脫崗的培訓,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本校其他事務的影響,中斷了學習的進程。二是偏遠區域技術環境受限,恰恰他們更需要減小工學矛盾,而這種模式也不能培訓全覆蓋,依然不能更有效的解決問題。所以,提高同步微培訓參與的質量與時效性,是后期研究中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