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錦換
在傳統教學中,班主任的關注重點都放在了學生的成績上,割裂了德育教育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同時,班主任忙于班級里的其他工作,使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機會大大縮減。此外,傳統教學模式下,班主任的教學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德育教育策略單一,教學方法機械,導致學生的德育水平不高。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影響下,逐漸強調德育工作與班級管理相聯系,充分體現出了從教者對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視。特別是在小學教學中,為了讓德育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筆者從日常的班級管理出發,完善德育教育體系,激發學生對德育教學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低年級的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他們很容易受到身邊人或事的影響,教師在學生心中地位權威,其一言一行更是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在過去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會將德育教育作為教學中的內容通過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灌輸,教學模式單一,學生機械地學習。但實際上,在班級日常活動開展過程中,有很多可以和德育教育工作相結合的例子,這也正是踐行德育教學理念的最好機會。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影響,教師的德育教學工作逐漸轉變為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強調教師在德育教學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只有教師嚴于律己,正其身,才能實現言傳身教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更應當以嚴謹求真的態度為學生樹立起學習的榜樣[1]。
例如,筆者曾經在“我們與環境”的班級主題教育中,與同學們一起身體力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對于不同垃圾的處理方式,對于物品回收利用的理解,對于生活用水的處理以及對于污水處理與凈化的做法等,教師與學生一同討論,一同踐行。這種方式看似是在進行環境教育,但筆者同時滲透德育教育的理念,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因此,看似簡單的教學工作,卻需要從教者認真對待。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并重視班主任工作中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針對班級管理工作來說,教師應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的創新點。從班級生活中挖掘德育教育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使學生能感受到德育的魅力,變被動為主動,用其本身的德育魅力因素感染學生。但教師要避免因為過分說教,將德育教育變成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筆者在班級活動的過程中,重視發揮德育本身的優勢,加強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設計,以此提升德育教學工作的效果[2]。
例如,在國慶期間,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班班有歌聲”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歌曲演唱,謳歌偉大的祖國和共產黨,贊美家鄉。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使其產生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從而達到德育教育中的育人要求。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鎖定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標以后,應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德育工作的滲透,做到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這一工作看起來比較容易,事實上,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是比較困難的,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思路,找好德育工作滲透的切入點,以不動聲色的方式觸及學生的心靈,使德育教育落到實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掘出德育教育的優勢,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學工作,將班級管理的教學目標和德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從而達到育人的真正目標[3]。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班主任在工作中應更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科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學生們的德育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最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