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鋼
(沈陽現代制造服務學校 沈陽 110148)
對中職空調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從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兩方面進行分析。
通過觀察教學過程,筆者發現,在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下,我國中職學校的空調維修教學都是枯燥無味的,只注重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1]。教師認真講解,而大部分學生應付式地聽課,缺乏交流和互動的主動性,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降低了教學質量。
對教學結果,筆者采用調查統計的方式進行問題分析,選擇現有的頂崗實習的制冷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以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其對中央空調課程的興趣、學習意向及學習效果和滿意度,以從主觀方面綜合反映課程的教學質量。
筆者對回收的160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匯總。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對課程感興趣,但整體學習效果欠佳。例如,對學生的空調課程期末成績的統計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成績在優良以下,80分以上的學生很少。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學生在實訓考核中操作水平較低,導致評分過低;二是在筆試中,由于缺乏中央空調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偏低。
追根溯源,教師的教學有如下兩個問題:
1.缺乏明確的課程教學標準。中職空調課程涉及的知識內容較為廣泛,基本涵蓋了教學標準中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技能)方向課的所有課程。然而,中職空調課程的教學標準沒有明確,在教學上缺乏指導性,影響了對頂崗實習生的培養方案,降低了教學質量。
2.教學方式、方法依賴于傳統模式。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講課時仍然過分依賴傳統方式、方法。單調、固化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活動缺乏生動性、趣味性和新鮮感,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在實訓課上,學生的參與度低,無法有效完成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操作,無法有效提高其動手能力。
針對上述教學問題,教師可依據以下三個教學理念研究中職中央空調課程的教學策略。
教師應通過改進教學過程與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其學習能力,并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教師可按照“掌握學習”理論進行有效教學,通過教學評價,獲得效果反饋,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應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任務并完成任務,以此加強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在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訓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和鼓勵學生,強調教學向依靠學生轉變。
筆者結合前文提出的教學策略、研究依據和中央空調課程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策略。
筆者通過在制冷企業的調查,統計并分析中職制冷專業學生較多從事的崗位及相關待遇問題,了解企業用人數量和對中央空調技術人員的崗位能力要求,制定《中央空調課程標準和實施方案》,并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增加課程內容的條理性,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拓展知識,繼而引導學生的學習進程。
1.教師要有效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的主線,對基礎知識進行梳理,探索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使復雜的空調維修知識簡單化、邏輯化。
2.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通過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考核和鼓勵,以游戲或辯論的形式加強師生互動,提升學習效果。
3.教師必須實時監測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與態度,有效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4.教師應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成果指標。教學評價是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2],只有全面、精確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才能獲得更好的參考。
創設情境是生本理論和行動導向教學共同提倡的重要教學方法。在對中央空調維修課程中的“家用中央空調室內機選型”進行教學時,教師可采用幻燈片或小視頻的形式展示一幢豪華別墅,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創設一個安裝高端的家用中央空調的情境。教師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考慮、分析問題,就能激發其對相關知識的求知欲。
教學的方式、方法并非一成不變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因材施教,重視針對性教學,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例如,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各大院校的應用中成效顯著,得到了推廣;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也為教學帶來了不少驚喜,其豐富的教學軟件和網絡資源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研究頂崗實習背景下的中職空調課程的教學策略,教師要從現存的教學問題出發,針對不同問題,依據不同的教學策略,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