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鑫 郭天鋒
摘 要:隨著金融科技的逐漸崛起,傳統貨幣因種種局限性逐漸趨于淘汰,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技術應運而生。隨著央行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逐漸深入,實施法定數字貨幣將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順應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趨勢的必然要求。本文研究了數字貨幣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以及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重要性,并針對目前我國央行推行數字貨幣所面臨的流通環境、法律法規、金融體系和技術體系等風險問題,分析其主要成因,從落實法律法規、保障用戶權益、成立監測分析部門、推廣數字貨幣等方面提出了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具體措施建議。
關鍵詞:央行;數字貨幣;發展現狀;策略
一、央行數字貨幣理論概述
國家央行直接發行或者授權商業機構發行的數字化貨幣被稱為央行數字貨幣,它是由國家央行發行的電子化貨幣,作為面向特定人群或者機構的現金替代品或補充品。
中國版CBDC也稱為數字人民幣,是一種具有法償能力和政府信用背書的法定貨幣。它在貨幣市場上相當于M0,也就是說,它與硬幣和紙鈔等價。另外,數字人民幣支持雙離線支付、銀行賬戶松耦合等功能。同時,數字人民幣(DCEP)具有點對點支付、多信息強度和高可追溯性等特點。
二、央行數字貨幣發展現狀
1.國外央行數字貨幣發展現狀
為了降低現金交易成本,促進金融監管,各個國家正在積極研發探索或已經發行了本國央行數字貨幣。突尼斯、烏拉圭、厄瓜多爾以及塞內加爾等國已經發行了本國數字貨幣,主要為了推行普惠金融和改革國內金融制度。瑞典、泰國、俄羅斯以及巴哈馬等國計劃推出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目的是作為現金的補充,降低交易成本。英國、肯尼亞、新加坡以及加拿大等國在數字貨幣方面尚處于研究階段,國家當局對數字貨幣的發展有一定的信心。目前美國并未決定是否發行數字貨幣,美聯儲方面表示,數字貨幣應作為現金和電子支付的補充性的支付工具,而并非替代作用。
2.國內央行數字貨幣發展現狀
我國央行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起步較早,早在2014年,我國的第一支數字貨幣研究團隊就已經成功組建,對發行與推廣過程可能面臨的技術和法律問題進行探索。截至目前,我國央行已經建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金融貿易區塊鏈平臺,并且組織相關機構助推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進程。于2020年8月起在深圳、蘇州等地進行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
三、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重要性
1.降低現金使用率,提高經濟效率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推出,是對流通中現金(M0)的替代,而并非對現有貨幣的數字化。央行數字貨幣(CBDC)是一串由計算機編程算法生成的加密的數字符號。隨著實物貨幣的生產和流通成本增加,CBDC的低成本優勢必將更加凸顯。另外,數字貨幣的可離線支付等特性更具便捷性,相比于現金,其能夠適用于更多的支付場景,同時降低支付成本。基于央行數字貨幣的低成本和便捷性,其逐漸并最終替代M0是一種趨勢。同時,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也將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2.加強隱私保護,促進交易透明化
傳統的現金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過程中,不易被央行等金融機構監管。但是,CBDC與之不同,它具有更強的可控性和防偽性。一方面,央行數字貨幣的高度匿名性,以及國家的信用背書的支持,有利于加強數字貨幣用戶的隱私保護,同時確保其合法化流通。另一方面,數字貨幣的可控性能夠促使交易透明化。在此過程中,每一位用戶都可以了解到資金的交易去向。同時,國家金融機構也可以實時監管交易過程,利于管控。
3.提高貨幣政策準確性,加強金融系統穩定性
央行數字貨幣相比于現金,更加易于查詢交易信息和追蹤資金流向。基于這些特性,大數據系統能夠做到實時監控。一方面,大數據系統能夠實時更新本國數字貨幣的流通速度和供應量的實際數據。另一方面,CBDC的流通數據也能為央行等國家金融機構制定和修訂貨幣提供參考。由于這些都是真實的、有效的數據,利于提高貨幣政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貨幣的正常流通是金融系統穩定的重要保障,CBDC在流通方面比傳統貨幣更具優勢。央行數字貨幣采用點對點支付方式,節省了交易環節,使得交易成本幾乎為零,有益于央行數字貨幣的流動性。另外,CBDC的可控性和可追蹤性,便于監管機構監測貨幣流通過程。同時,央行可以借助相關技術,確保CBDC投入到國家實體經濟中去,加強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4.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加快金融服務創新
為了降低金融市場的風險,央行需要對CBDC用戶的個人信息及信用信息等進行充分的審查。同時,為了確保央行數字貨幣的穩定推行,央行需要降低各個階層和人群的準入門檻,這也與我國發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方針相一致,有益于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同時,DCEP作為新的貨幣種類進入市場,必定會對金融服務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此過程中,不僅要為支付便捷性搭建平臺、提供技術保障,還要為更多的群體提供相關的金融服務。這要求我國要加快金融服務創新,更好地促進數字貨幣的推行。
5.有效抑制不法行為,增強金融市場監管
就技術方面來看,央行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而CBDC采用的是中心化的發行模式,以及具有國家信用背書,這使得CBDC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且,央行數字貨幣的高可追溯性,能夠對交易數據進行驗證和交叉對比,達到有效監管每一筆交易的效果。因此,CBDC的發行,能夠有效打擊不法分子,遏制非法洗錢、逃稅和融資行為。央行通過對CBDC流向的定位,也可以避免機構對用戶信息的非法使用。可以說,發行和推廣CBDC可以顯著增強央行對金融市場的監管能力,對金融監管形式也是一種新的改革和創新。
四、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存在的風險
1.法律法規不相適應
我國目前都是以實物貨幣為標的制定相關法律,而央行數字貨幣通過網絡進行使用,它與實物貨幣有本質上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發行、流通和存儲等方面。數字貨幣主要通過互聯網發行和流通,與我國現有實體貨幣在發行和流通等方面有所不同。我國目前有關數字貨幣的法律都是針對紙幣、硬幣這些實物貨幣制定的。對于DCEP這種新型貨幣,尚未有專門的法律對其進行約束和監管。這可能會為一些不法分子制造機會,對金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2.流通環境建設面臨諸多困難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域廣闊,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公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推廣數字貨幣的過程中,流通環境的建設也將面臨許多障礙和困難。
(1)傳統銀行業等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增加
中國采取二元體系模式,由于數字貨幣不同于傳統貨幣的特性,商業銀行需要進行相關設備升級。除此之外,商行等金融機構還要做好傳統紙幣等的回收工作。這些過程不僅消耗物力,還需要花費不少的人力,顯然會增加傳統銀行業等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
(2)終端環境建設難
對于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需要公民在移動端上進行使用。同時,企業或者商家也需要配備有支持數字貨幣交易的設備。目前,我國的手機普及率較高,這一點并不是太大的問題。關鍵是后者的終端環境建設,如果他們對“邊際成本趨零,邊際效益增加”保持質疑的態度,則極有可能拒絕配備相關設備,增加終端環境的建設難度。
(3)應用場景配套建設難
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的搭建方面,如果央行不能很好地建設出相關配套設施,則公民可能會選擇之前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如支付寶、微信等。這樣違背了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初衷,不利于新型貨幣的推廣。
3.金融體系受到沖擊
央行數字貨幣除了具備傳統貨幣職能外,還具備一些新特征。因此,這些新的特性很有可能對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造成一定的沖擊。
(1)增加央行的潛在對手方
傳統人民幣在發行方面,一般只有商業銀行作為央行的對手方,屬于二元體系模式。對于銀行內的存款,商業銀行要對之負有相應的責任。但是,當公民把存款從銀行中取出后,商行以及央行便不再對這部分現金負有責任。然而,央行數字貨幣的新特性,使得即使公民將個人存款從商行中取出,央行仍然對現金具有責任關系,而商行不再有關聯。這也就是說,央行的對手方將從原來的商業銀行變為全體銀行存款人。
(2)改變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關聯性
央行與商行本來是屬于指導、監督檢查的關系,而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后,央行與商行間很可能會發生競爭關系。在經濟波動劇烈或者經濟大蕭條時期,存款人為了規避風險,會選擇將商業銀行中的存款變現為數字貨幣,這樣會增加商行的現金流失量,弱化銀行信用貨幣創造,降低市場的貨幣流動性,從而加劇市場波動。
(3)沖擊現有金融管理制度
由于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金融管理制度會受到一定的沖擊。當發生金融危機時,對于擁有大量財富的人,會將自己所擁有的金融資產通過兌換成數字貨幣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央行,從而避免自己應承擔的相應損失,從而對現有的金融管理制度造成不利影響。
4.技術體系實現問題
CBDC要想代表國家信用,以法定貨幣的地位代替流通中的貨幣(M0),還需要更可靠的安全性保障。目前,憑借現有技術水平,實現對更高量級的數字貨幣數據收集和分析難度仍然較大。另外,數字貨幣系統的交易處理能力也需要加強。因為如果遇到大規模數量的交易,系統處理能力不行,很可能會面臨系統崩潰的風險,從而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五、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政策建議
1.制定數字貨幣法律法規,并盡快落實
數字貨幣雖然已經開始試點,但相關法律條文還沒有制定完全。我國央行應該密切關注DCEP在試點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盡快出臺數字貨幣的相關政策。立法部門應該盡快建立健全DCEP的法律法規體系,細化法律法規,使數字貨幣的使用和推行過程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在新制定的法規中,應當明確DCEP的法律主體地位,進一步將央行數字貨幣歸入到實體貨幣體系中,讓更多人接受央行數字貨幣。通過制定DCEP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央行數字貨幣積極健康發展,更好地保障數字貨幣的安全。
2.成立數字貨幣與金融體系的監測分析部門
數字貨幣具有許多新特性,這很可能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造成負面沖擊。中央銀行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大數據系統,創立數字貨幣檢測機構,通過實時監測央行數字貨幣對貨幣需求和供給、貨幣流通速度和現金流量變化等,分析與研究數字貨幣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借助大數據技術與相應的算法,對相關指標進行量化分析,為數字貨幣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分析提供數據支持,從而將潛在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3.加強監管,保護數字貨幣用戶權益
數字貨幣作為一種新推行的貨幣類型,在很多方面的監管都還待增強。央行應該協調相關立法機構,盡快制定好法律法規的細則,并將這些推廣給廣大數字貨幣用戶,通過多種形式的法律宣傳,幫助DCEP交易者迅速辨別數字貨幣詐騙信息,提高DCEP交易者的風險防范意識。除此之外,央行還要增強央行數字貨幣的監管,提升DCEP的透明度,精準施策,確保每一位DCEP交易者的合法權益,增強他們對于本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信心。
4.多措并舉,大力推廣數字貨幣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想要推廣一種新的貨幣無疑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大工程。要想提高推廣效率,可以采取多措并舉的手段。
(1)建立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聯合多個部門,成立一個推廣領導小組。在小組的指導下,明確各自的分工,統籌協調規劃。另外,央行還可以制定相關的制度,以保證數字貨幣推廣的順利進行
(2)充分利用各種政策支持
國家可以出臺政策來支持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以及在此過程中的一份開支,比如場景搭建、宣傳培訓等;鼓勵企業或個人大力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如推出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政府可以開通數字貨幣通道,并要求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在支付過程中首選數字貨幣。通過這些政策的支持,會大大提高數字貨幣的使用率,提高推廣效率。
(3)高度重視宣傳與培訓工作
在推廣數字貨幣的過程中,要防止社會隔離現象的發生。在宣傳和推廣過程中,應當采用群眾較能接受或者比較喜歡的方式進行推廣和培訓。同時,對于教育程度較低、殘障人士等,政府可以派遣專業的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以強化人們對于數字貨幣的使用熟練度。
六、結語
我國央行正在逐漸優化和完善DCEP的各方面功能,在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新成果,并且進入了試點階段。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央行推行數字貨幣仍然面臨法律法規不相適應、流通環境建設面臨諸多困難、金融體系受到沖擊和技術體系實現等風險問題。這就需要我國央行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通過制定并落實法律法規、基于大數據技術建立監測分析部門、加強監管以保護用戶權益、大力推廣DCEP等,多措并舉,統籌規劃,保證高效有序地持續推進中國版CBDC的發行和推廣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安康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王金紅,童莎.淺談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現狀與對策[J].金融科技時代,2020(09):61-63.
[2]趙玉寧.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現狀及發展對策探究[J].遼寧經濟,2020(09):16-17.
[3]張園森.央行數字貨幣探究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J].當代經濟,2020(09):53-55.
[4]楊景哲.科技金融背景下央行數字貨幣的效用研究[J].中國商論,2020(13):29-30.
[5]嚴青,梁極,陳科儒.基于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展望對我國貨幣供應量影響實證研究分析[J].西部金融,2020(05):63-68.
[6]徐文彬.央行數字貨幣(DCEP)重塑銀行體系的前景展望[J].稅務與經濟,2020(05):29-36.
[7]王鵬,邊文龍,紀洋.“央行數字貨幣”的概念框架與國際進展[J].產業經濟評論,2020(05):63-79.
[8]湯奎,陳儀玨.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運營: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1.
[9]孫建國,王亞杰,施義德.區塊鏈技術與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J].智慧中國,2020(08):60-63.
作者簡介:潘光鑫(1999- ),男,漢族,安徽阜陽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8級本科生,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