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莉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微作文興趣激發方面,應該以生為本;微作文寫作措施方面,應該注重真情抒發;微作文評價方式方面,應該注重多元正向。教師應充分發揮“+”的正效應,以此打造高效、便捷、寬泛、厚重的微作文新時空。
【關鍵詞】“互聯網+” 微作文 以生為本 真情抒發 多元正向
一、微作文興趣激發:以生為本
孩子們之所以對很多宏大的話題無話可寫,是因為這些話題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和教化色彩。既然如此,何不把話題縮小一點呢?何不在契合孩子們真實感情的話題中發力呢?于是“微作文”介入到小學中就成為必然。“微作文”因為其“短而小,小而精,精而廣”而受到師生的青睞。這里的“短”與孩子們的原生態學習或生活狀態密切相關,這里的“精”與孩子們的真實心理密切相關,這里的“廣”是指只要是真情實感,無論多么微小,多么無足輕重,皆可以成為“微作文”的材料。
比如,孩子們因為一個課堂提問回答不上的小尷尬和小委屈,因為和媽媽頂嘴而一時不愉快的心情,因為嫉妒而產生的敵對情緒,因為一句臟話而破壞了友情,等等皆可以成為“微作文”的話題。引領孩子們在這樣的庸常而幽微的生活中多多留意,多多選材,久而久之,他們明白了:原來作文并不是一定要寫多么“高大上”的東西,原來作文有時候就是說實話,原來作文尤其是“微作文”并不難……當孩子們的頭腦中充盈著這樣的意識時,微作文的熱情必將一再高漲。
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給孩子們提供“微作品天地”,可以在教室的大屏幕中呈現,也可以在微信、QQ家長群中呈現,讓包括家長在內的更多人目睹“微作品”的精彩、多姿和厚實。這樣的“提供”一旦變成常態,孩子們進行“微作文”的情緒怎能不日益高漲呢。
二、微作文寫作措施:真情抒發
解決了“微作文”話題和素材問題,緊接著如何進行微作文寫作就顯得不可或缺。怎么寫?表達什么?通過實踐,我們認為,說真話表真情是微作文必須堅守的底線之一。為了做到“吾手寫吾心”,微作文必須即時進行作文,不可推到以后。比如,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通過手機,電腦以及其他自媒體平臺立即進行寫作,哪怕是片言只語,積累多了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一次,我在上課初,進行了有關“誠信做人”的課前五分鐘演講活動,然后當即讓孩子們進行微寫作。這一隨機說寫活動,因為“拾‘微而上借‘微而行”,所以孩子們興致勃勃,寫出了不少真情之作,其中不乏“真知灼見”:“無人監督時能夠做到誠信才是真正的誠信。”“***的演講對我啟發很大,的確,誠信是金,做一個誠信的人,任何時候都不會有心理困擾。”“他演講時聲情并茂,激情澎湃,兩眼閃閃發光,課前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吧”……
以上是聽寫結合,還可以進行讀寫結合,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聽、說、看等各種感官的刺激,再現生活場景,進行多角色扮演和體驗,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可以降低寫作的難度,真正實現即時寫作、真情寫作和自由寫作。
三、微作文評價方式:多元正向
微作文,因為“微”,所以不必非要教師進行傳統上的面批和總評,完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評價,構建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評價彼此相連的一泓活水。尤其是“互聯網+”背景下,評價更是多元、靈活、快捷、豐富而高效。過去,面批學生的作文,只能一對一,現在好了,利用教育云平臺,可以把微作文動態呈現在大屏幕上,可以放大、縮小、切換、并排,甚至可以把修改前后的句子同時并列呈現在電子白板上,讓孩子們在“干癟與豐富”“病句與順暢”“陳舊與新穎”的對比印證中,提高寫作經驗,豐富言語生命,滋養精神生命。
教師還可以把比較優秀的幾篇微作文配以動畫和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長時間置頂在QQ或微信家長群中,使家長第一時間分享、點贊、評論、轉發;教師整理其中有意義的觀點和家長互動,可以“一對一”,可以“一對多”,互相討論、彼此分享、互相豐富。哪怕是不成熟的微作文也可以不署名的上傳到自媒體平臺中互相修改、互相激勵、互相完善,形成一個課內外、線上線下互補的新時空。
微作文的評價也是“微”,但并不意味著無足輕重,不是隨便一陣風就能吹去評價的痕跡。相反,師生和家長都可以長時間“駐足”在這樣的虛擬平臺中,無須設防評價對象,任意品味、任意評價、任意修改,讓學生的作文回到了真實的言語狀態。而這之后,孩子的精彩,微作文的精彩,言語生命的精彩,必將豁然涌現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陳衛.拾“微”而上借“微”而行——淺談“微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索實踐[J].文理導航,2016,(9):50.
[2]黃鑫華.小學語文課堂中“微寫作”教學實踐的探索[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7,(11):45.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微作文”實踐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