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駿飛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文件的出臺,立德樹人被推上了一個全新的舞臺。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立足新標準、新要求,轉變傳統教學思路,并依托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構建“雙線”教育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幫助其構建系統知識框架,促進其專業能力的全面發展。基于此,以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為研究主題,闡述其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分析目前混合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優化策略,希望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日后研究提供一份參考。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高校? 混合式教學模式? 路徑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現狀
(一)師生互動不足
從目前的高校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混合式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跨越時空、地域的限制,借助互聯網實現知識的傳授與記憶,但這卻使得傳統的師生關系發生變化,從原本的“言傳身教”向“遠程點撥”轉型,“面對面”的交流雖然可以確保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互動的減少使得學生主觀意識下降,對教師、課程產生隔閡,難以切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質量。
(二)學生課堂參與度低
開展混合式教學之前往往需要教師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從目前的教師教學工作準備情況來看,許多時候都是教師按照教學內容、課程標準進行備課,對學生現階段學習情況、專業能力并未過多涉及,加之自身主觀意識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也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對于一些復雜抽象的知識概念并未過多深究,這就導致在實際教學環節中自由表達看法與意見的往往都是優等生,而中等生和學困生只是被動地進行記憶。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影響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教師授課節奏過快
當今,教學講究“精準、簡潔”。高校教師在開展混合式教學時往往是采用線上預習、線下拓展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預習,對知識有一個初步印象之后,在線下具體學習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內化。但由于學生認知的不同,致使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加之高校專業課程知識冗雜、關聯性強,一節課的知識點安排得滿滿當當,沒有一點空隙,老師一味地進行知識講解,卻沒有關注學生是否能聽懂,快節奏的教學模式雖然保證了教師教學進度,但“囫圇吞棗”的學習使得學生知識體系出現斷點,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缺乏實效性反饋
教學反饋作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一項重要環節,是對現階段學生學習情況的總結,教師教學工作開展情況的反饋。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校教師過于注重學生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反饋,對學生學習狀態、專業認知等方面的培育并未過多涉及,這種時間長、跨度大的考核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反饋的可靠性;而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只是在課程最后采用習題練習、調查問卷等方式收集學生學習情況,并沒有兼顧每位學生,千篇一律的評價標準不僅影響了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而且形式化的教學反饋對教師后續教學工作開展也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媒體被應用與高校專業教學以及課程教學中,這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從整體角度分析,高職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趨于成熟,此階段的他們需要的教師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知識灌輸。高校各專業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引導,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與高校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效結合。相對來講,混合教學模式更符合當前學生的認知特點,且滿足高校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此種教學方式可以以線上學生自主學習、線下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以此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鑒于此,高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教學中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作用,為學生創設線上線下的教學平臺,進一步推動專業教學的發展。同時,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也是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關系的有效方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一些專業教師僅以單一的知識講解為主,沒有關注學生實際學習體驗,導致教學效果并不高。實現課程發展,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專業教師可以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平臺。首先,在課前,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結合本專業學生的綜合學習特點,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其次,在課堂上要側重引導,而不是單一的知識講解,通過引導的形式讓學生對內容掌握的更為透徹,且學生自身的能力也有所發展。最后,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制作成PPT、線上文件等形式,并將其上傳至線上平臺,讓學學生及時查漏補缺,并完成相關線上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調動,他們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加入學習過程,課程教學效果顯著提升。由此可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構建混合教學模式的重要前提。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1.線上引導,自主預習
以理論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教學文件、教學案例以及檢測題等文本資料上傳,并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通過線上教學軟件,如學習通、釘釘等,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首先,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內容,在平臺上進行預習,并完成自我檢測,及時掌握學習弱點,并將問題記錄下來。之后,學生對本節學習內容和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可借助學習軟件與教師或其他同學在線交流,對不同的內容進行提問。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大體把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及時處理問題,為接下來的線下學習做好充分保障。
2.圍繞學生學習問題,開展線下教學
通過預習環節,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圍繞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開展針對性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體驗,并依據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積極引入創新型教學模式,以此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專業理論的理解與掌握,推動教學發展。
3.課后鞏固,深化拓展
課下作業布置階段,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布置相應的練習,以此鞏固學生所學,拓展學生思維。首先,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重點、教學視頻等內容上傳,并讓學生完成相應的練習。其次,教師查看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記錄學生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開展線上引導,并結合專業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學有所用。
(三)完善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的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專業教學的發展。在落實混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從不同角度、層次對學生進行評級,從而使學生可以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評價分為線上、線下、實踐等幾個層面的評價。線上評價主要以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來確定,主要包括學習進度,學習時長等方面。線下主要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測驗,主要包括上課考勤、課堂表現、期末測試等內容。評價機制的完善,有利于混合教學的進一步落實,從而推動高校專業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秀麗,劉志林,卓瑪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探討[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22) :123.
[2]王迪.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20,(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