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青
【摘 要】 新課程改革不僅強化了學科教學的創新實踐,同時也加強了對素質教學的深刻認識。本文基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學素養的理性闡述,結合實踐教學經驗,提出了圍繞科學素養培養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生物 ?科學素養 ?教學
前言: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中強調了在實踐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科學探究的邏輯思維能力,要讓學生強化生命觀念,明確社會責任,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并能夠理論結合實踐,求真務實,不斷進步。
一、倡導科學探究性學習
科學素養就是要讓學生以問題為線索,愿意思考,獨立探究。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需要利用教學手段保持學生求知的本心,給學生提供探究性學習的空間,教師給予其正確的指引,選擇科學方法,強化科學認知,以科學學習態度完成生物課程的學習。例如在《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的教學過程中,這章是學生認識細胞之后的教學難點章節,需要讓學生準確掌握細胞失水、吸水的基本原理,同時開始接觸質壁分離實驗,從理論學習到實驗設計探究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不少學生在剛接觸較難生物學知識點就產生了退縮、畏懼的心理,這時教師就應當主動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鋪設學習背景,細化知識點,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借助課件來播放相關背景知識引出問題,教師也可以利用蘿卜條來完成吸水、失水的小實驗,讓學生參與討論,小組合作從而形成科學探究的氛圍,讓學生嘗試梳理知識點結構,并認真寫下課堂隨筆,豐富學生科學探究的體驗,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科學探究性學習需要讓學生養成敢于提問、敢于質疑的學習態度,以問題引出課程,也能夠最大程度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故而教師可以利用在前一章節教學的基礎上,在接下來課程的教學中設計問題。例如:我們已經通過了解水和無機鹽的跨膜運輸情況,這驗證了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但為什么細胞膜能有擁有此項能力?來串聯知識點,強化科學探究學習效果。
二、加強科學思維能力培養
生物學科學思維是指在生物學知識范疇內,利用基本原理、客觀事實以及證據等來完成推論演繹、歸納概括、模型構建以及實驗論證等方法。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正確培養,不僅要讓學生熟練掌握知識技能,也需要具有審視及批判性思維,強化理性認知并敢于動手實踐。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建構思維導圖來培養學生科學思維,例如在《種群和群落》的教學中,由于該章節理論性知識較多,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加強學生記憶,串聯知識點,在《種群和群落》章節結構中主要分為了種群特征、數量變化、結構和演替三部分內容,種群特征又分為了數量特征和空間特征,數量的變化以增長模型為主要知識點,教師可以列舉出“J”“S”種群增長曲線的定義、公式、產生原因以及特點等。在群落的結構和演替中又細化為群落中間關系以及空間結構。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知識樹、問題樹等形式,以圖示的方式能夠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并與抽象概念相結合,在培養思維能力方面要注重圖文并茂,將知識點系統展示的同時也能夠實現“理解性記憶”,從而達到良好的思維鍛煉效果。
三、引入生物科學史教學
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之下,生物科學思維能力還包括了學生情感的培育,要讓學生認識并尋找生物規律,尊重知識,敬畏自然,保持理性,滿足學生情感及價值觀的需求。故而,在增強高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方面,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物科學史內容,以達到強化學生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例如在生物膜教學中,就可以引入相關歷史實驗研究,最早從1894年歐文頓開始,就對植物的細胞膜展開實驗探究,直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進一步探究了生物膜分子結構,在近百年的研究歷程中,無數的科學家投身到生物學實驗中,為了探究生命的真相,發現規律并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這是值得人類尊敬并銘記的。此外,還有著名的科學家卡爾文、薩頓、摩爾根等都與教材內容有直接關系,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引入名人小故事來作為背景介紹,以感恩的態度來激勵學生學習和成長,才能夠讓學生真正走進生物科學世界,學好基礎性知識。
四、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
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大量的實驗設計,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在實驗操作方面的教學力度,以往在實驗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采取分解操作的方式,教師做一步,學生模仿進行操作,這并不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所以需圍繞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角度,來更新教學模式。例如在《質壁分離》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來講解實驗步驟,掌握質壁分離的基本原理,學會使用不同濃度的KNO3、葡萄糖實驗試劑來進行操作,但為了保證課堂教學進度,鼓勵采用小組合作實驗的方式,互相協作并監督,共同完成實驗設計。要注意在強化學生自主設計方面,需要讓學生認真做好實驗筆記,梳理實驗步驟,并在實驗完成后寫下實驗心得與體會,以此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探究并掌握實驗要領。
結語:
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在高中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側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認識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養成科學學習的態度,不斷提升學科素養,促進學生成才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炎斌.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建構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54.
[2] 康日凌.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7):83+90.
[3] 陳柳清.探析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生物科學思維培養策略[J].華夏教師,2018(3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