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萍
摘 要:在小學教學階段的班級管理中,男女比例會影響教學管理策略。實際上,低學段的學生心智并不成熟,正是處于需要教師進行引導的階段。而在男女比例失衡的班級,尤其是男生比例較高的班級,就會加大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的難度。本文從教學實踐中的男女比例失衡進行分析,探討在此類班級教學中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男女失衡;家校合一;班級管理
一、家校合一,雙管齊下
家長在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著關鍵的作用。只有與家長取得有效溝通、默契配合、保持一致步調,才能實現家校共育,從而促進學生成人成才。
家校合一,第一步就是要管理好學生在校的五天。在校五天,實抓實管。有目標才有動力,進行正常學習與生活的保障是緊抓常規教育。對于班級管理,最重要的是從細節抓起,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生活勞動等方面進行訓練。培養學生將集體主義與集體主義相結合,提升自我規范能力以及遵守規則的習慣,從而推動班級管理蔚然成風。
其次,對調皮的男生進行重點關注、細致剖析、歸納分類:第一類是帶逆反心理的“唱反調”;第二類是以破壞紀律來彰顯自己的“英雄”氣質;三類是“管不住自己型”;四類是自我放棄的“破罐子破摔”,也是最讓人頭疼的孩子。作為班級班主任,必須深入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知道哪些是能委以重任的“領頭羊”,哪些是必須嚴厲打壓的“出頭鳥”,哪些是可以撥亂反正的“墻頭草”,才能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教育策略,有效開展后續的引導工作。
保證了學校教育中的良好管理,就需協同家長進行合作,通過召開家長會的方式對班級的情況進行詳細介紹。如,班級中男多女少,座位很難分勻,男生天性好動,管理難上加難等。以此尋求家長在家協助、嚴格管教。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什么樣的家庭,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通過打這支“預防針”,提高家長的重視。還可以借助班級QQ群、微信家長群、親自家訪等渠道進行溝通,做到優勢互補,從而形成家校合力。
二、投其所好,因勢利導
小學學段的學生處于重視獎勵與表彰的階段,因此我抓住這一特點,對學生因勢利導。首先是通過“美食獎勵”初步約束學生的行為。在班級內推行“美食卡”積分制,凡是表現出色或有進步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點贊”,集滿10個“贊”的“美食卡”方能生效,兌換親手制作的甜品。
如此一來,作業磨磨唧唧的“小蝸牛”成了火速完成的“前三甲”;家里的“懶獅子”成了班里的“勞動積極分子”;愛發脾氣的“小刺猬”成了安靜閱讀的“小書迷”;連班上調皮搗蛋、愛欺負女生的“四大天王”也開始做起了“樂于助人”的好事。因此,抓住“給”的“時機”,制作“糖衣炮彈”,給予“小恩小惠”,在小學學段的班級管理中就能發揮出大的作用。
此外,在“美食表彰”略見成效后,又推出了“心愿卡”,集贊方式與“美食卡”一致。不同的是“心愿卡”給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廣的選擇,只要符合實際的心愿,都能幫助實現。期末,學習和行為表現突出的孩子還有機會獲得特別“邀請卡”——受邀吃大餐,這可算是終極大獎了。同時,學校還推行了樹小“夢想卡”,“三卡”環環相扣,能夠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的決心。
三、恩威并施,雨露均沾
研究表明,男生的好動,是“生而有之”的不得已。作為班主任,更需要用關愛和智慧去制約,而不是怒吼與打罵來壓制。我們應去掉“有色眼鏡”,多一份耐心和愛心,看到優點就表揚,發現長處就扶持,有了進步就鼓勵。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將自己的愛給予學生,不吝嗇一個小行為,一絲小微笑。
對學生除了要做到心中有愛,更要做到眼中有光。教師要時刻要亮起“金睛火眼”,不僅要善于找到學生身上的缺點,加以糾正;更需要發現學生身上的出眾之處,加以表揚。小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教師若能夠發現學生的長處并進行夸贊,就能有效強化學生渴求進步的動機,并產生自我成就感。他們會不懈地做出自我努力,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從而獲得更好的提升。
“嚴”貴在有尺度,“教”重在有方法。通過家長會的方式,讓家長與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在家校共同建議下,推行了“戒尺警示制”。若有特別調皮的孩子,屢教屢犯,知錯不改,需畢恭畢敬地雙手去“請”出戒尺老師,擊打手心三下,以示警戒。通過這樣的小懲罰,在班級中樹立規矩不可破的觀念。
四、結語
努力抓好常規教育,時刻盯緊大小事宜。在班級教育中為孩子營造一個嚴肅、活潑、合作、競爭有序的氛圍,更能讓孩子們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長的幸福。
男生女生都是學生,就像一粒粒麥苗,只要給予陽光、土壤、雨露,一定能長成一片金黃的麥田。在教育的麥田里,需要更多的“守望者”。
參考文獻
[1]鐘小濤,鄭柔瓊.做教育的麥田守望者[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5):72-72.
[2]蘇玉芝.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2):26-26.
[3]肉先古力.薩拍爾.小學班主任德育論文——班級管理[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2012,000(009):P.69-69.
[4]張英.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一年級班級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