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天
摘 要:課后作業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一環。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個性特點,加之小學生的課后時間相對充裕,因此科學布置適量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充分利用時間、鞏固和復習課堂知識、提升學習成績。小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充分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要有一定的創意,使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從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布置作業、通過設計動手活動布置作業、通過多媒體布置視頻作業、通過設置游戲布置作業四點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為作業增添“創意”色彩。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創意;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2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1-0065-02
對小學生來說,傳統的作業不僅量非常多,容易造成課業負擔,而且作業的形式和內容非常枯燥無聊,根本提不起做作業的興趣。學生做作業只是為了應付教師和家長的監督檢查,因此做作業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教師固然要遵循“有效性、基礎性、增容性”等基本特征,但是也要注重作業的創意性。如何能夠讓作業變得生動有趣、有應用性和啟發性,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通過巧妙設計作業,引導學生在開心做作業的同時,不斷深入理解基礎知識,提升學習效率,也減輕教師講解的壓力。
一、布置生活化的作業
學生在寫作業的時候,面對很多數字和公式會感到非常頭疼。教師可以將數學題目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通過探索和思考生活中的現象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讓學生有做作業的動力。對教師來說,設計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作業,難度不是非常大,只要將題目的背景換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注重正確性即可。
例如,我們在教學“位置與方向”的時候就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地圖引導學生掌握任意方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發現并且體會“相對位置”關系,學會使用量角器以某一個地點為標準判斷其他地點的方向。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計與該地點相關的作業,加深學生對家鄉的了解,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第一題是我們所在的城市是武威,那么武威位于甘肅省的什么部位呢?請用方向名回答。第二題是武威在蘭州的什么方向?武威又在酒泉的什么方向?反過來的相對位置你知道嗎?第三題是你知道在甘肅省地圖上距離我們家鄉最遠的城市是什么嗎?它在武威的什么方向?第四題是在地圖上量一量,酒泉在武威的哪個位置?學生在做這些題目的時候可以通過觀察甘肅省地圖來展開判斷。由于有些學生沒有地圖,教師可以給家長們發一份電子版地圖讓學生自己觀察。學生對一邊觀察地圖一邊回答問題的作業形式感到非常新鮮有趣,絕大部分學生通過地圖可以觀察出各個城市的位置,并且在回答問題時自己翻閱課本知識,鞏固和掌握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
教師在設計題目的時候可以多參考一些資料,同時也可以借鑒其他教師的設計思路展開科學的設計,否則有時候教師就會面臨設計出的題目對學生來說并不合理的境況,出現題目錯誤的現象。
二、布置“動手”作業
小學數學中很多內容是需要學生動手去做的。因此教師可以布置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作業。在增強作業趣味性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在動手實踐中不斷探索得到正確答案。但是課后動手作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提前將教具分發下去。如果出現教具不夠的情況,教師可以安排家離得比較近的學生使用同一個教具,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學生要如數上交教具。
例如,我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之后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為了防止重新設計題目過于煩瑣和復雜,教師可以依據課本上的一些題目進行作業設計。題目原本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立體圖形,然后數一數課本上呈現的每個立體圖形是由幾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確立體圖形的體積大小。教師可以改進這個題目,給學生分發適當數量的教具——小正方體(每個正方體的邊長都是一厘米),讓學生按照課本上的圖形拼一拼,看看是否可以獨立完成,并且得到正確的答案。第二題是要求學生將其中四個小正方體通過一定的方式擺放,表面積和體積分別是多少?多嘗試幾次,最小的表面積和體積是多少?嘗試將6個小正方體拼接成一個大正方體,怎么拼才能使得體積和表面積最大?最大是多少?教師應該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家長盡量不要參與其中,即使得出的答案是錯的,學生也應該自查,看看問題究竟出在了什么地方,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解就可以自主改正,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安全起見,家長可以在一旁看著,但是不要干擾學生動手和思考。學生在動手拼接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動手能力,還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有了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了防止學生不小心丟失教具,教師可以在學生領取教具的時候登記名字和領取數量,第二天必須如數歸還。
三、布置視頻作業
小學數學中涉及了一些幾何知識。由于學生是初次接觸幾何圖形,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由于多媒體設備的普及,教師通過PPT、視頻軟件、微信等備課、講課、布置作業已經非常普遍。為了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布置視頻作業,一方面是換一種作業形式讓學生完成,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可以觀察各種圖形,深入理解知識點。
例如,我們在教學“立方體”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作業的第一道題目是“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的底面積相等,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三倍,則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相比,是大于、等于還是小于?”。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全方位展示圓錐和圓柱兩個立方體,將其中的底面積和高標出來,讓學生先寫出兩個立方體的體積公式。學生很容易就知道它們的公式之間相差的就只是一個三分之一而已,因為圓錐的高是圓柱的三倍,所以這道題目的答案應該是等于。第二道題目是“長方形有幾條對稱軸”,視頻中展示的是長方形被多次對折,有的重合了,有的沒有重合,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得到答案。這道題或許可以讓學生自己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一折。還有一道題目是“用一個圓規畫一個周長為12.56厘米的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多少”,這道題的實質是讓學生根據周長計算直徑,但是學生可能一下子反應不過來。還是可以看視頻,視頻內容呈現的是一個圓規畫出了一個周長為12.56厘米的圓,兩腳之間的距離給學生呈現的是“直徑”,學生便可以根據所學的公式使問題迎刃而解。注意,并不是每一道題目都需要搜集相關的視頻,而是用視頻幫助學生做題或者鞏固和理解知識。視頻中可以展示本節課所學的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讓學生在腦海中對這些立方體留下印象。布置視頻作業可能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但是一個數學教研組的教師可以一起搜集資料,然后彼此之間進行資料的共享,這樣就能夠大大節省搜集視頻的時間。很多家長反映這樣的作業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變高了,每次回到家都非常期待今天的視頻內容,希望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四、布置游戲化的作業
布置小學數學作業可以通過設置有趣好玩的游戲進行。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的特點,因此游戲作業能夠大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游戲一般訓練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我們在教學“計算”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教師讓學生準備一些火柴,然后在紙上寫一些不成立的等式,讓學生用火柴擺出相應的造型之后移動火柴使得等式成立。第一道題目是讓學生移動一根火柴使得等式“3+7=2”成立。學生經過試驗之后發現,可以將+號的一豎移動到3上面的位置,使得3變成9之后“9-7”就是2。還有一種游戲是讓學生填寫運算符號,五個9一排,學生只需要在五個9之間填寫加號、減號、乘號、除號和括號,使得最后的答案等于0、1、2、3、4、5、6、7、8、9、10就可以了。猜字謎的游戲也是非常有趣的,教師可以隨便寫幾個字,比如說第一行寫“邊學習”三個字,第二行寫“邊練”兩個字,第一行的“學”和第二行的“練”是相對應的,第一行的“習”和第二行的“練”是相對應的。告訴學生每一個漢字代表的是不同的數字,需要將這個算式寫出來。學生也可以根據其他的算式進行改編。還有稱重游戲,題目是這樣的:有三個一模一樣的小球,其中一個的重量比其他兩個要輕一點,現在給你一個天平,思考一下最少需要稱幾次才可以找出這個最輕的小球?有的學生上交的作業中認為是三次,只要分別把這三個球放在稱上面稱一下記錄重量就可以,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只需要稱兩次……學生們寫出了很多答案。雖然大部分的答案是錯誤的,但是學生們的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用撲克牌玩釣魚的游戲、一筆畫問題等都非常有趣。學生可能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得不出正確的答案,但是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思考,等到上課的時候可以站起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教師在布置游戲作業的時候盡量不要太難,否則會打擊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需要將“創意”的元素貫穿其中,同時注重作業的趣味性。在學生完成作業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從正確率、書寫質量、是否及時完成、作業興趣等方面進行評價,要批評對待作業不認真的學生,鼓勵和表揚對待作業認真的學生。 “創意”作業的布置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收集想法和資料,并且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調整適合學生的作業,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鞏固和復習數學知識,提升其數學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何燕云.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小學創意假期作業設計策略探析[J].寧夏教育,2019(Z1):66-68.
[2]薛 青.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設計創意作業[J].小學教學研究,2019(5):37-39.
[3]王淑香.課堂教學生長點的延伸——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4(17):153-154.
[4]廖永豐.淺談新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9):34.
[5]陳 輝.淺談課外作業設計實踐性和探索性——小學數學課外作業創新設計策略例談[J].考試周刊,2018(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