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
【摘要】?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素質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在我國中小學校,人們開始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成長的意義,算起來也有十幾年了,學生表現出來的心理障礙越來越多,很多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農村很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得相當緩慢,有的地方甚至是一片空白。
【關鍵詞】? 心理 健康教育 需要
【中圖分類號】? G635.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33-246-01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身處農村,很多家長和學生的認識水平相對落后,當他們走向大城市,會感受到環境巨大的差異,走向社會后,會感受到激烈的競爭,這些讓他們一時難以適應,心理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也頻繁發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面對未來的競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農村學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表現。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學校,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滯后,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很多農村的孩子在學習方面能力很突出,但不重視也缺乏其它方面的才能,進入高一級的學府后與城里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就會有明顯的差距,這就需要農村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現在的德育改革要求的是全員參與、全方位的參與,涉及到學生發展的方方面面,要求學校不僅抓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也要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良好的人格有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有助于學生情感的發展,中學生感情豐富強烈,但兩極變化明顯,搖擺易變,良好的人格有助于學生的社會交往、有助于行為的控制。
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中學時期是學生的黃金時期,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關鍵作用。很多農村學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規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困惑自己也找不到正確的解決方法。這就急需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他們自我解惑、自我發展的能力,并且貫穿到他們的一生中,終身受益。
實際情況:我縣共20間初級中學,其中有17所是農村中學,也就是說有約80%的學生是來自農村。與縣城的學生相比,農村學生面臨的生活壓力要更大一些。很多學生家里的兄弟姊妹多,家里的主要生活來源是幾畝田,家長在務農之余,外出打工掙錢,這樣很容易忽視對子女的教育。我們看到,只有少數的初中生能夠有機會繼續學習。大部分的農村中學生就只能選擇玩。所以,我縣的很多農村中學生,特別是男生,學習基礎差,從小家長就沒有給他們學習上的任何壓力。上中學后,學習壓力大了,跟不上節奏了,干脆就選擇放棄。隨之而來的就是要面對老師的批評,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最后干脆自暴自棄。有的學生甚至學壞,對教師的嚴格要求不能正確對待,反而產生敵視情緒,和老師發生沖突,像這樣的學生在農村學校并不少。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該怎樣在農村中學中更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第一是要對教師進行心理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如果沒有條件,至少也要組織各學校專門負責心理輔導的教師進行這方面的學習。
目前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是很薄弱的。他們普遍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和學生談心,做做思想工作而已,其實這樣的認識是很膚淺的。不能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心理方面真正遇到的問題,這種現狀導致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很差,所以,對心理輔導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是勢在必行。
第二是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學校利用已有的手段,如校園廣播、班會課、家長會等方式,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例如在上語文課時,由教師結合課文中的心理描寫來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正常的心理;特別要提到體育課,現在專門開設了一節室內體育課,就是要加強學生對健康知識的學習,老師除了對學生進行身體健康的指導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的指導。第三、加強對人生規劃的指導,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助其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
對大多數農村學生來說,未來可以做什么才是最實際的。他們不像城里學生有那么多機會,很多學生對自己初中畢業后是沒有目標的。這時就需要學校和老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指導,讓他們明確將來的路是靠自己去走的,要學會獨立。無論是做家務還是做功課,都要學會對自己負責任,鍛煉自己的能力。還要他們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絕教師或家長善意的意見和批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不僅要主動在學習上給予學生指導,幫助他們克服為分數而學習的消極思想,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同時還要真誠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使教師和學生之間能互相尊重、真誠溝通,和諧相處。
第五、開設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有條件的學校可開通心理咨詢熱線。在農村學校,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學生將心理問題等同于神經病,害怕受到歧視,出現心理問題后,不敢正面看待,更不敢告訴別人,只是憋在心理,時間長了,導致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設立信箱可以幫助他們敞開心扉,大膽寫出自己的苦惱,使老師能及時發現、了解并解決問題。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尤其是在農村學校需要更多的時間,只要我們在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在工作中不斷地探索,我們就一定能找到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辦法。
[ 參? 考? 文? 獻 ]
[1]劉明軍.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陜西教育:理論版,2006(04):125.
[2]包月娥.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淺見[J].科技創新導報,2008,000(031):139.
[3]劉志福.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