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華
(燕京理工學院,河北 三河 065201)
信息化時代,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對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從當前的培養情況來看,在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學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保留傳統教學方法中的精華部分,再結合社會的需要,融入一些新時代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從多方面、多角度做好新時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
近幾十年,我國民辦高校的數量不斷增加,院校之間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此,民辦高校若不提升學院內涵,很可能被后來者居上,搶占先機和資源。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民辦高校的基礎專業,各院校為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積極改革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更多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能[1]。
互聯網環境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應屆畢業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較差,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應屆生一畢業就失業,成為每個即將步入社會大學生的心結。此外,用人單位同樣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卻招聘不到符合公司需求的求職者。對此,民辦高校一定要大力推進電子信息工程教學改革,引進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提升自我內涵,不斷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
民辦高校在開展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勢必要對學校的軟硬件進行全面升級,硬件方面主要是設施設備上的升級,軟件方面是學院的師資隊伍升級。與此同時,實施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學院必須要通過外部招聘、內部培訓等途徑提高專業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質量[2]。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民辦高校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相當于在提高整個學院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有利于民辦高校各項招生工作的開展,為學院在業界的影響打下了良好基礎。
與一些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的民辦高校相比,我院在電子信息工程教學方面尚存在很多問題,教學內容較為陳舊,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新時代涌現出來的很多新的理論和概念,無法及時的融入到教學工作中,導致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實際應用中IT行業新理論、新技術手段的更新速度。學生在學校中無法掌握最新的實用技術和知識,不利于民辦高校大學生未來的發展。
新時期高校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在專業課程設計上始終要遵循“實用”原則。但是,在民辦高校的實際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的教學意識還比較傳統,沒有抓住民辦高校以“實用型”為主的精髓,在進行教學時,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導致在學生的思想意識里也是理論知識重于實踐。
很多民辦高校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還是通過試卷測評來評價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效果,畢業時根據學院的專業要求,完成畢業論文或者畢業設計即可。這種考核模式導致許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積極,上課不認真聽講,只是在期末的時候重點突擊一下考試內容,導致很多大學畢業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達不到企業的要求。
大數據環境下,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具有研發潛力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民辦高校應該從企業需要的人才素質條件出發,引進新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計劃。例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創立學術研討話題,以學生代表演講、小組辯論等形式進行討論,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學校可以開展相關課題的實踐操作大賽,以競賽的模式來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提升學生對實踐部分的興趣[3]。各院校還可以開展線上平臺輔助教學,由于大學教育中學生與教師除了課堂接觸之外,很少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學校可以把一些方便快捷的手機移動端納入教師的教學工具,使學生和教師的溝通可以隨時隨地,及時高效。
民辦高校要從當前企業發展的需求角度出發,以最新的科技手段為基礎,與其他民辦高校聯手構建一個綜合教學平臺。綜合教學平臺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特點:(1)學生能在線發表、探討自己的學術觀點,能在線下載實用的信息資源;(2)具備教學指導和交流功能,方便教師及時的幫助學生答疑解惑;(3)設置監督功能,包括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監督和學生學習情況的監督;(4)遠程線上講座功能。各高校應該根據各自的優勢和資源,聯手打造一個綜合教學平臺,及時更新教學資源,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4]。
在傳統教育的模式下,對民辦高校學生的考核制度比較輕松。在對人才高要求的大數據環境下,民辦高校也要結合新時期的大數據技術,改革學校考核考評制度。新的考核制度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提高學生的出勤率:目前,很多民辦高校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師點名方式來約束學生的出勤率,為不浪費課堂時間,教師沒有辦法每堂課、每個學生都點到,使許多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學生鉆了空子,導致遲到早退的現象時常發生。對此,學校可以采用大數據技術跟蹤學生的出勤情況,并將考勤作為評判成績的重要指標,通過外界壓力驅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2)實際動手能力:各民辦高校應加大實踐操作能力在學生學習成績中的比重,利用大數據監督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將大數據最終呈現的數據直接作為學生在實踐操作方面的考核評判依據。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意識和實際操作水平,更好地完成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的改革任務,培養出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3)強化實訓條件:要加大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方面的資金投入,引進新型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加強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方面的訓練,多給學生創造生產實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