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宥先
摘 要:勃拉姆斯創作的作品對于浪漫主義時期的特點表現明顯,再加上其創作時期受到雙重樂派的影響,致使他的樂曲風格與藝術審美更加特別。勃拉姆斯的許多作品如三重奏、五重奏和兩部奏鳴曲并不在意樂曲的技術難度如何,而是將重心放在樂曲結構的復雜性安排上,給人耐人尋味之感,具有明顯的厚重感特色。文章首先研究勃拉姆斯的音樂思想,然后探討勃拉姆斯單簧管音樂作品創作的特點,最后分析勃拉姆斯單簧管音樂作品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勃拉姆斯;單簧管;音樂作品;創作特征
勃拉姆斯的單簧管音樂作品,能夠很好地體現其整個藝術生涯亮點所在。通過研究勃拉姆斯的單簧管音樂作品,了解勃拉姆斯的創作靈感與過程,可從音樂作品中找到其音樂態度和人生領悟。
一、勃拉姆斯的音樂思想
(一)勃拉姆斯個人介紹
勃拉姆斯生在浪漫主義音樂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這也為他成為世界文明的古典主義維護者、作曲家與演奏家埋下了種子。勃拉姆斯獨具特色的藝術審美理念和創作風格受到雙重樂派的影響。勃拉姆斯自7歲開始練習鋼琴這門樂器,然后接觸到作曲并開始學習。在學習作曲與鋼琴期間,他充分了解了許多德國民間音樂。在此基礎上,勃拉姆斯的許多音樂作品被創作出來,年滿10歲時他就能通過自己創作的音樂作品保障生活。到1853年,勃拉姆斯被引薦給浪漫樂派代表人物舒曼,在舒曼的教導下,勃拉姆斯的作曲有了極大進步,直至19世紀下半葉,勃拉姆斯的創作已經趨于成熟。
(二)勃拉姆斯的音樂思想
世人稱勃拉姆斯為“浪漫主義的保守派”,他的創作作品沒有跟隨大流,而是開辟了一條具有個人獨特魅力的藝術道路,因而他又被世人稱為“20世紀新音樂的古典主義者”。勃拉姆斯所創作的作品能給人帶來一種純音樂的感受,反映出他理智的音樂審美態度及人生的思考。勃拉姆斯在創作的幾十年間,非常欣賞舒伯特、莫扎特、巴赫、舒曼和貝多芬等人的音樂,在這些音樂名人的影響下,他的浪漫主義音樂中有不少理性的元素。不僅如此,勃拉姆斯還十分勇于嘗試和創新,在和聲、調性、主題發展與節奏成因方面都有自己大膽的想法。許多音樂大師都對勃拉姆斯的音樂創作歷程給予高度評價。勃拉姆斯生活的時期發生了政治變革,社會、政治、經濟、宗教都在不斷變化,但他對政治并不上心,而是特別重視生活給他帶來的樂趣,熱愛大自然。因此,勃拉姆斯在創作樂曲時十分在意環境的變化。
二、勃拉姆斯單簧管音樂作品創作特點
(一)繼承了古典音樂時期的創作傳統
勃拉姆斯的單簧管音樂作品在創作時,繼承了古典主義時期的創作方式,體現為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單簧管音樂作品沒有標題性質。勃拉姆斯進行音樂創作時,特別希望利用音樂思想表達音樂的美感。他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一直堅持古典主義音樂的創作原則。由于創作過程中他想要表達的情感屬于抽象類型,這不屬于作曲家真正能感受到的情感,不能通過特指的事物或標題真正概括其含義。因此,單簧管音樂作品通常無標題。勃拉姆斯的音樂作品大多數都需要聽眾投入自身情感去深刻體悟。他的作品不但能體現出其追求純音樂的音樂理念,還表現了他對古典主義時期創作風格的重視。第二,善用古典時期的曲式構造。勃拉姆斯所創作的單簧管音樂作品形式一般都是比較經典的素材,例如古典時期的室內樂或奏鳴曲等。在他的《f小調單簧管奏鳴曲》中,第一樂章展現激情的快板,第二樂章展現慢板,第三樂章展現的是輕盈的小快板,第四樂章展現的是生動的回旋曲。上面所用的4個樂章,分別對應了古典樂章中的結構安排與音樂順序。在勃拉姆斯的單簧管作品《降E大調單簧管奏鳴曲》中,利用了三樂章結構。這部作品中所用的形式與古典時期創作奏鳴曲結構類似。勃拉姆斯在創作過程中,會不斷地尋找靈感,通過靈感完成作品創作,并按照自身的音樂審美觀念來選擇最為妥帖的音樂結構。第三,創作時沿用了古典時期的室內樂配器編制。例如,勃拉姆斯的著名作品《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創作通過一只單簧管與弦樂四重奏完成,從而使整個作品極具古典內涵。第四,勃拉姆斯的任何作品創作都一定圍繞主題進行。因此,勃拉姆斯的創作主題非常明確。當大家欣賞勃拉姆斯單簧管作品時,能對其作品中所表達的古典特征有明顯感受。他所創作的旋律素材都是利用新的展開部來進行,這主要是為了表達出勃拉姆斯在樂曲中想要突出的主題思想。第五,使用音樂術語。勃拉姆斯進行音樂創作時,非常喜歡利用古典主義表現音樂,并且在音樂中常重視通過純音樂來體現音樂的美感。研究勃拉姆斯的作品,很難找到有超大篇幅和明確的術語。這是由于古典主義音樂作品的重心在音樂作品的整體結構上,希望整體音樂作品能夠準確表達出創作者的真實情感。第六,交替性的旋律。勃拉姆斯在進行樂曲創作時,非常喜歡通過旋律動機來表達,這類旋律會讓聽眾首先得到整個樂曲的提示,給主旋律做好鋪墊工作。例如,在勃拉姆斯的音樂作品《降E大調第二單簧管奏鳴曲》中,展開部通過展開和變奏完成了向主部的推進,還附加使用了伴奏部分先行的形式。在作品的第八小節處,利用單簧管演奏出展開部的旋律,使人瞬間獲得歸屬感,就像一下子回到了該音樂作品本身想要表達的主題旋律中,可是整個作品的調性卻明顯發生了改變,從本身的bE調改變為G調,這讓整個作品的情緒變化有了升華。
(二)展現了浪漫主義時期的風格特點
當勃拉姆斯進入晚年后,他的物質生活相對安逸,但同時也非常孤獨,所以他晚年所創作的單簧管音樂作品基本是小調調性。可是在勃拉姆斯的四首單簧管作品中,《降E大調第二單簧管奏鳴曲》的整個創作過程都非常大膽地選用了大調,這與勃拉姆斯通常的風格形成沖突,極具浪漫主義的創新色彩。
第一,作品結構上富含浪漫主義色彩。在勃拉姆斯的許多作品中,曲調都樂觀積極,且整個樂曲的速度非常歡快開朗。這讓樂曲的構架擺脫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形式束縛,極具浪漫主義特色。第二,作品旋律上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在勃拉姆斯創作的古典主義時期,他的音樂富含歌唱性,在情感表現方面較弱,而到了浪漫主義時期,勃拉姆斯的音樂曲風中情感表現非常強烈且具有強烈的故事性。例如《降E大調第二單簧管奏鳴曲》中就有明顯的節奏感和旋律感,通過鋼琴演奏樂曲中的雙重八度音程,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第三,節奏中富含浪漫主義元素。勃拉姆斯進行單簧管作品的創作時,他對作品的節奏感要求非常高,且會對其作出復雜的處理。不管是主奏還是伴奏,都會明顯劃分具有規律的節奏,其重點表現為:首先,將重拍后放。一般來說,作曲家都喜歡在比較嚴肅的音樂氛圍中,混入沒有規則性的音樂元素,從而給聽眾造成錯覺,刺激聽眾審美。其次,完成二連音對三連音的節奏特征,這種結構能讓人產生搖擺不定的錯覺,使聽眾在極為多變的旋律中又能找到節拍的變化。
三、勃拉姆斯單簧管音樂作品造成的影響
勃拉姆斯所創作的單簧管音樂作品,在音樂界的地位非常高。勃拉姆斯的音樂作品中不單單具備古典音樂中的傳統元素,還完成了浪漫主義元素的融合,使單簧管樂器演奏有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由于勃拉姆斯單簧管音樂作品并不重視技術難度,而是重視曲式結構的精確性,所以他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耐人尋味。到了晚年,勃拉姆斯的單簧管作品中又強調在安穩生活中體現出的悲情,而這種情感只有單簧管能夠表現出來,這也是勃拉姆斯通過單簧管將自身音樂思想完整詮釋的體現。
勃拉姆斯所創作的音樂作品中富含了自身對人生的感悟,不但富含古典音樂傳統的鮮明色彩,還對傳統音樂進行創新,使自己的音樂作品獨樹一幟。勃拉姆斯的作品中還采用與其他人不同的內容表達形式,善于通過表達和共情完成精神與靈魂的共融,使聽眾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領悟勃拉姆斯創作的真正內涵。勃拉姆斯的單簧管音樂作品經過歷史的沉淀,更需要聽眾通過智慧的眼光,解讀他在創作過程中所要表現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劉凱.音樂作品中的單簧管演進史:簡論單簧管的音樂創作與演奏之歷史變遷[J].北方音樂,2019(11):11-12.
[2]程梓峻,吳霜.單簧管協奏曲《帕米爾之音》的融創特色與藝術價值[J].音樂傳播,2019(1):43-47.
[3]曲磊.先鋒的創作世紀的獨響:試析斯特拉文斯基單簧管獨奏《三首小品》[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8(3):85-92.
[4]李昊.淺談勃拉姆斯《F小調第一單簧管奏鳴曲》作品120號[J].北方音樂,2020(4):179-180.
[5]沈雨.勃拉姆斯單簧管作品的古典風格解讀[J].音樂創作,2017(2):179-180.
作者單位: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