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摘 要:在如今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育部門也需要與時俱進。高校舞蹈教學是為了培養舞蹈專業人才,然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舞蹈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新,對舞蹈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互聯網;舞蹈教學;線上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數據背景下的線上功能被越來越多的人應用。舞蹈教學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舞蹈人才。為了確保教育教學水平,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工具,讓舞蹈教育教學與時俱進,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從而確保在新時代各高校依舊可以完成培養目標。
一、互聯網的內涵
互聯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連成的巨大網絡[1]。這些網絡通過標準的網絡協議連接起來,將世界各地的設備連接起來,形成邏輯上的單一的龐大的國際網絡。由于技術的革新,互聯網在21世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21世紀的核心生產力之一。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互聯網技術可以說是決定生產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2015年,李克強總理率先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互聯網+”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互聯網形態的演進。它不僅是移動互聯網和普適互聯網同傳統產業的融合和應用,還增加了普適計算、數據和知識,創造了普適創新,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互聯網+”的核心詞匯是“互聯網”,“互聯網”是“互聯網+”的起點。“互聯網+”計劃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方面,“互聯網+”概念中的“互聯網”一詞可以與符號“+”分開理解。符號“+”表示加號,代表加法和并。由此可見,“互聯網+”項目的適用范圍是互聯網傳統行業,這是一個旨在發展不同行業的新項目,應用手段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和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具有通過傳統產業互聯網化完成產業升級的深層意義。通過互聯網開放、平等、互動的特性,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整合,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等,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提高生產效率,以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對于高校而言,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開展線上教學,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要求,是與時俱進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廣泛的應用,包括教學方式。而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高校舞蹈教學的方式得到了顯著改善。
二、互聯網對于舞蹈教學的積極作用
智能化的現代教學模式正在悄然推廣,互聯網的優勢開始展現在我們面前。如何把握和利用好這個符合時代潮流的關鍵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開展“互聯網+”線上教學,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同時代結合得更加緊密,更加具有創新意義和現實意義。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應該借助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快捷高效的特點來保證課堂效率。
(一)實現個性化舞蹈教學
互聯網線上教學可以實現個性化。在大數據時代,可以建立一個龐大但涉及面寬廣的教學數據庫,利用云計算等方式根據學生現有的狀況對教育教學規劃進行調整,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制作新的教學規劃,利用網絡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教師也可以根據大數據平臺,發揮平臺的作用,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開展針對性教學,查缺補漏,確保教育教學水平可以穩步提高,確保提升課堂效率,達到預想的教學成果。
(二)擁有更多教學資源
互聯網形成了龐大的數據庫,可以說是教學的資源寶庫[2]。通過互聯網將資源進行整合,可以找到國內外的各種教學資源。這樣不僅擴充了知識面,也使得單調的課堂變得有趣。此外,在大數據平臺上有不少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大多數有配套的指導,講解詳盡且語言生動有趣。利用這些資源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利用大數據平臺展開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三)教學模式多樣化
在線課堂、翻轉課堂、微課堂、云課堂都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所出現的全新的課堂模式。建立健全線上教學平臺,打破教學的空間界限,采取智能化的教學方式,利用大數據網絡平臺,將課堂模式從單調乏味中解救出來,開闊學生視野,確保教學質量,讓全新教學模式的應用發揮最大的作用。
(四)把握動態
網絡是目前已知的傳播消息最快的媒介,而舞蹈教學需要與時俱進。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把握舞蹈教學的前沿動態,從而確保舞蹈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同時代發展相契合,真正做到教育教學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的作用。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探究
(一)創建數據庫
互聯網可以存儲海量的數據庫,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建立自己的數據平臺,確保數據庫內所有的資源可以共享。同時,后臺人員要注意數據庫的完善和保養工作,確保數據庫的正常運行,讓數據庫發揮最大作用,保證教學的效率。
(二)建立教學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各樣的交流平臺層出不窮。大數據背景下,資源共享是互聯網時代的特征,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打造互聯網學習平臺。該學習平臺具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具備教學功能,可以讓教師通過平臺授課,學生通過平臺學習,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界限,教師隨時隨地開展教學,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學習。第二個特點是具備交流能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就教學內容展開討論,讓課堂不再枯燥無味。
(三)豐富教學資源
利用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對互聯網上的資源進行整合,以便于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所需要的資源。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的連接性,同其他學校的老師進行交流互動,并將不同學校間資源進行整合,納入數據庫,再利用智能化的資源分類整合,實現教學資源的全面化、自由化發展。
(四)創新課堂模式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不可能”變成了“可能”[3]。在大數據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如今課堂繁雜的需求。因此,高校可以對于課堂模式進行大膽的創新,將互聯網新型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確保互聯網教學發揮最大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高校可以創新性地將翻轉課堂應用于舞蹈教學中。無論是采用翻轉課堂還是微課堂,都需要教師先制作課堂視頻并分配相關任務,學生通過視頻進行自主學習。
(五)培養文化
舞蹈專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舞蹈,其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在舞蹈教學中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對接較為困難。因此,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舞蹈文化并進行獨特的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沐浴在舞蹈藝術之中,耳濡目染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舉辦比賽等,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培養獨特的校園舞蹈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同樣,學生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來查閱資料,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拓寬知識面。大數據的存在使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形式也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成為真正意義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舞蹈人才。
(六)建立評價體系
借助互聯網,可以搭建網絡教學平臺。通過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收集學生自主選擇的數據,為學生的成績評估和評價提供數據支持。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形成學習和交流的記錄,教師可以采集這些數據,整合這些學習數據使之成為評價學生成績的標準之一,進一步促進評價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大數據的統計結果和學生的閱覽次數、點擊次數等后臺閱覽信息找到需要重點教學的部分,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資源。通過收集的數據,教師可以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調整,以確保在教學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教師而言,利用大數據健全評價體系,可以確保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可以保證教學效率,可以讓大數據網絡平臺及互聯網技術得到合理應用。
互聯網技術是21世紀的核心生產力,對于高校教學而言,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進行革新,是符合時代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的。利用大數據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以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以提升舞蹈教學的效率,提高教學水平,為社會和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祁宏大.“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學方式探析[J].農家參謀,2020(10):238.
[2]劉夢媛.“互聯網+”背景下體育舞蹈培訓機構舞蹈教學的制約因素的研究與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9(6):62-64.
[3]彭佳賢.“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制約因素及發展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29):80-81.
作者單位: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