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龑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涌現(xiàn)在課堂上,其中不乏出現(xiàn)一些極具效果的教學方法,這里就包含有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而本次研究,也將通過結合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從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的使用,信息技術結合傳統(tǒng)初中生物教育的組合方式,多方面總結出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策略方法。把課堂辦成學生愿意主動參與進來的課堂,把教學辦成學生愿意自己去學的學習過程,從而從學的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物;高效課堂
教育是社會前進繞不開的步驟,而初中的生物教育是讓學生從生理到原理全面了解的基礎課程,也是第一次向學生表達出生命的概念。如何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生物學的奧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主動性,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研究嘗試,選擇出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而當今是一個萬物信息的時代,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因此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初中生物教學中,將是一個即緊貼時代背景順應時代發(fā)展,又提升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的教學方法。下面將通過信息技術的分析結合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共同促進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開展。
一、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隨著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標志著信息化時代的開始。從單單用于軍事化行動到廣泛使用在人民群眾當中,信息化的生活方式正一步一步的滲透進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從最初的僅僅用于計算密碼到現(xiàn)如今的自動化控制,其運算能力與應用場景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作為傳授新一代知識,肩負推進社會前進的教師來說,更應該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不斷發(fā)揚優(yōu)勢教育,更加有效率的提升課堂教學。
二、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結合使用
當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碰撞起來,則會產生傳統(tǒng)教育與新式教育之間問題,乃至矛盾,因此在此如何將信息技術的使用與生物課堂教育更加有效的結合起來,提出四個中心思想,分別為目的、主體、開放和互補。要求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育的同時,時刻不離這四個中心思想,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1.以目的為中心思想
應該時刻認準使用信息化技術的目的是提升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效率。杜絕形式教育的方式,綜合考慮學生的理解力、課長時間和課本內容。合理安排課程教育內容與進度。例如在信息化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提升效率的同時,需要教師注意教學速率,不能在學生進行教學內容觀看時,便切換至下一頁。并且同時應該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討論時間,讓學習的主體回歸到學生。減少“一言堂”的教學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的增加教學幻燈片的趣味性,讓學生被幻燈片的華麗外形吸引而丟掉了教學的目的。因此,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不論是進行何種信息化方式教育,都不能因為其他因素而失去教學的目的[1]。
2.以主體為中心思想
在新的教學改革中重點提出了,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應用信息技術構建生物高效課堂的時候,不能丟失掉這部分的核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根據(jù)自我情況自行選擇合適自己,自己更加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并可以通過投票方法,選擇出優(yōu)先進行實驗的實驗內容,結合信息化技術教學演示,即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將學習的主體逐漸還給了學生。例如,在進行《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模擬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然后對比動物的呼吸現(xiàn)象,形象說明當學生作為一棵草的時候,如何進行光合作用。并引導學生對比人進行呼吸作用時是通過肺,而綠色植物是如何進行的。最終完成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教學[2]。
3.以開放為中心思想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課堂上的教育已經逐步擺脫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而信息技術的性質,更是這個時代最為開放使用的技術之一。將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則更加不能丟失掉開放包容的優(yōu)良性質。當然,在這里所述的開放,并不是無節(jié)制的開放,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完全由學生主導。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扮演著方向把控者的角色,在大的方向不變的情況下,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其個人的學習能力,才是最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方法。同時,也經常會有教師因為部分原因出現(xiàn)指導錯誤的現(xiàn)象,而如果在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學生也會敢于指出教師的問題所在,而避免影響到其他暫未理解的學生。
同樣,教學的過程中,不只是教學的氣氛進行開放,教學內容也應該開放。適當?shù)膾侀_課本,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現(xiàn)實中生物圈的環(huán)境。例如,在進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教學時,可以由教師申請組織室外教學。通過實地的室外教學,開放的教學方式全面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在進行室外教學時,分配任務給學生,要求使用電子信息設備,采集一組可以組成一個生態(tài)圈的生物樣張。并且同時通過電子信息設備,保持實時溝通,確保學生安全問題。既讓學生通過一節(jié)室外課堂學習了生態(tài)圈的組成,也通過電子信息設備讓學生將自己實際看到的生態(tài)圈記錄了下來,最終加深了學生對于本次課程內容的印象,并且提升了學生對于生物學的興趣[3]。
4.以互補為中心思想
任何的教學方式都會具有兩面性,有優(yōu)點就會有缺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僅僅只能通過課本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對于許多不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口述進行想象。而每個人的思維不同,所能描繪出的場景也將會不同,最終造成類似山海經中的生物描述方式。并且,由于較為深層的生物實驗對于實驗器材的要求過于苛刻,而對于中國人口眾多的現(xiàn)狀無法達到將所有實驗都搬到初中實驗室中。這就導致類似于《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育無法形象的描繪出整個運輸?shù)倪^程。因此,在此時就可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的建模過程,對運輸過程的模型進行建立,將食物和空氣進入身體內之后,各個物質在體內流轉的過程具體形象的表現(xiàn)出來。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接受,也有利于教師完成一個較為難以實驗的教學任務。
但是同樣的,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也常常會變成教師同時需要學習的內容。而當教師將學習的時間分配給信息技術的學習上時候,也變相的減少了對于教育的研究,減少了對于教學課堂內容的研究。最終會導致,教師使用了較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反而無法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而得不償失。因此,在教師設計安排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同時,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以完成教學目的為優(yōu)先的條件下,有選擇的進行信息化課堂教學。而不能一概而論的全部使用課件教學,全部倡導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最終通過傳統(tǒng)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互相補足的完成高效課堂的建設[4]。
結語
在當今社會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涉及到各行各業(yè),從人民生活內容到前沿科學探索,無不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在課堂教育方面,本此研究也通過分析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結合,得出四個結合過程的中心思想。通過中心思想,結合其對應實例完成最終教學策略的總結。同時,當教師在進行更多新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過程中,也應當遵從這四個中心思想。以目的、主體為教學方向,以開放、互補為教學思想,時刻注意相應的教學策略,最終一定能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結果。
【參考文獻】
[1]張福麗,劉巧玲,劉鑫欣,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中學生物學教學的促進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36):279-280.
[2]翁巧菁.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反思[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6).
[3]潘兆清,宋吉利.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合[J].中小學電教:上,2008(7):71-72.
[4]王春梅.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初中生物教學[J].學周刊,2015(25):192.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都區(qū)琵琶九年制學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