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梅
【內容摘要】中華傳統文化中古詩詞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它所占據的地位較高,正因為古詩詞具有一定的可鑒賞性,現階段已被納入到語文課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初中生在學習古詩詞知識的過程中很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大大削弱了學習效果。基于這一情況,建議語文教師加強引導,從古詩詞鑒賞層面入手,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從而保證教學效果。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下為詳細敘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
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強化學生對于古詩詞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提高對于古詩詞鑒賞方面的重視,在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基礎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接下來的文章針對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
語文古詩詞件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建議教師首先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而后由小組成員推選出組長,組長主要負責與教師以及組內成員協調相關事宜,并針對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從而保證教學進度正常開展。在小組合作教學開始階段,各小組組長需要對古詩詞的意義進行翻譯,從而檢查小組的準備情況,而后小組成員負責分析字詞含義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這對于古詩詞鑒賞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推進性意義[1]。
《木蘭詩》中“萬里赴戎機”的詞句鑒賞,要求各小組組長或組內成員對具體含義加以闡述,并且景物所代表的情感有哪些,作者究竟想要表達哪些思想。教師在提出相關的問題后,同樣要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適當的點撥,為學生的古詩詞鑒賞提供方向指導,避免出現偏頗。經過你一言我一語的分析與探討后得出了所代表的含義。“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一個“飛”字寫出了戰場之殘酷、戰爭之烈,同時也突出了木蘭的勇敢和英雄氣質,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征途之遙與生活之苦。小組合作學習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詩詞鑒賞更加深入、全面,加之教師的指導,必然保證鑒賞效果。
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起到輔助作用,幫助學生解決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充分意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愿意接受教師的引導,必然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簡而言之,在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無疑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更加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也會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達到預期教學目標[2]。
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詩詞作者常用詞、字進行總結與歸納,同樣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需指出總結范圍,而后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總結正確的小組加一分,最終得分最高的需給予相應的獎勵。這一過程中,各小組成員將會紛紛參與到此項活動中,有一些小組成員經分析后發現“贈、送、別”此類題材所表現的多為離情別緒的情感,其中的典型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及《贈汪倫》等等,若詩詞中含有“塞”字,例如,出塞、塞上與塞下等等,所表達的多為將士思鄉的情感。這樣的活動設置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并且也使學生在詩詞鑒賞過程中學會總結,潛移默化的提升審美能力。
二、引導學生主動預習
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會發現學生很難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全面消化古詩詞中的內容,更加難以轉化為文學素養。也正因為如此部分學生失去了預習的積極性,他們認為預習古詩詞內容缺少現實性意義,因此,一些學生未能養成主動預習古詩詞的良好習慣。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若初中階段學生在古詩詞鑒賞前完成預習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基于此,語文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課前預習,使學生意識到預習對于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于古詩詞內容的理解能力等,選擇對應的引導方法,盡可能契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特別是在引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鑒賞技巧,比如找詩詞眼,對整首詩詞的基調有效掌握。詩詞表達過程中同樣有眼,詩詞的語言大多精煉、簡潔,涉及內容較為豐富,詩詞眼對于文章結構的組織以及內容的協調具有支撐的作用,詩詞鑒賞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詩詞的語言著手,從中發現詩詞眼,從而深刻體會詩詞意蘊,在此基礎上,逐步領會作者的情感,進而實現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此外,為了進一步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可以縮短課堂時間,為學生預留5分鐘,完成下節課的預習,這樣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使學生意識到語文教師教學方式的人性化與個性化,必然會提高語文教師的信服力,學生也將愿意接受語文教師的引導,高效完成古詩詞知識預習的任務。簡而言之,教師運用上述方式不僅不會影響教學進度,同時也為下節課古詩詞鑒賞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助于加快教學進程、提高教學質量。
三、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一直是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尤其是對于初中生而言,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想要充分理解仍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次過程中令初中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得到提高,更應提高其學習興趣。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保持學習興趣的高漲,這樣才可能更加熱衷于學習,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事半功倍,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尤其是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教師應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創設適宜的教學課件,將古詩詞中的深刻感情展現出來,并將古詩詞作者創設的情境加以展現,為學生營造較為舒適且適宜學習的學習環境,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進行體驗的感悟,令其感受到古詩詞的特有魅力。例如,教師可在課程開始之前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古詩詞中所描繪的一些內容,用圖像、音頻或視頻的形式加以展現,這也可以令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并使其快速投入到學習和討論中去。學生的活躍表現大都因興趣而起,所以,初中的語文教師應積極給學生創設出較為適合學習的創新情境,對學生興趣進行培養,并引導其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四、將鑒賞方法教予學生
鑒賞古詩詞最重要的其實是方法。隨著新課改進程的逐步推進,初中語文教學也在發生不斷的變化,語文中的古詩詞鑒賞和閱讀越發重要,所以,教師們應積極教授學生相應的鑒賞技巧,令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可以快速的掌握古詩詞知識。而主要的鑒賞方法步驟包括:首先要學習如何翻譯古詩詞,這也是進行鑒賞的基礎要求。古詩詞多為借景抒情,所以教師應令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意境,并令其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起詩歌的整體形象,將抽象變具象。在詩歌鑒賞中,翻譯一般被叫作“意譯”,也就是對古詩詞的理解。然后就是了解和體會古詩詞中的藝術技巧,感受詩人創作時的情感,對其進行鑒賞。而最后則是進行必要的訓練,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具有針對性地對古詩詞進行解析,并設定一些專項題目,令學生做延伸的訓練,如結合課外詩歌內容進行訓練,這種方法對鞏固所學存在一定的幫助。掌握一定的詩歌鑒賞方法,對學生整體素養的提高百利而無一害,而在學習和鑒賞的過程中,學生的鑒賞能力會隨之提高,進而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最終還會提高自身的全面水平。語文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今后的應用,而學生在學習是個鑒賞時,也可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進行運用。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針對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可為有關的初中語文教師帶來借鑒與參考,保證古詩詞鑒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嚴小燕.初中語文教學中應怎樣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J].讀書文摘,2017,18(23):158.
[2]郭清波.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技巧——以杜甫《登樓》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28(8):63.
[3]蔣靈芝.探討初中古詩詞鑒賞對學生人文底蘊的培養[J].課外語文(上),2019,10(6):158,160.
[4]李美麗.基于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初中古詩詞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9,31(1):164.
(作者單位:定西市漳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