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斌

摘 要:本文結合我國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現狀和特點,闡述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入大數據平臺,打造“大數據+人力資源管理”一體化教學模式,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大數據 ? ?人力資源管理 ? ?一體化 ? ?教學模式 ?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第一線的勞動者,滿足受教育者學習技能、形成職業能力、求得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需求。同時技工教育為受教育者提供追求人性完善和實現人生價值的相關教育,重視從個性發展的高度培養學生個體,使其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的基礎知識和競爭能力,這就需要激發技工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潛能。
根據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本文基于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融入大數據分析技術,旨在解決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數據體量巨大、數據類型繁多、數據價值參差不齊等困難,并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和內容,探索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符合企業生產需要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方法。
筆者認為,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技工院校教學的Data Base共享系統,打造“大數據+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可讓技工院校學生、教師及教學相關企業高效地完成教學和學習目標。
一、大數據時代下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管理學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職業發展,大數據對理念、技術及技巧提供了科學有序的幫助。
(一)教學組織上
大數據系統從一定程度可以應用于測評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或學生的體驗感等;從技術手段來看,該系統和其他行業情況類似,難點是如何進行快速有效的教學數據歸類,整合不同來源的數據資源,并運用到統一系統平臺上;從實際運用來看,學校設備和教師技能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工具和升級系統。在實現教學組織數據的收集和篩選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個人信息隱私,如讓教師、學生提前學習我國的《密碼法》。
(二)教學手段上
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基礎上,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增加實踐時間和豐富實踐形式,模擬真實的企業場景并模擬真實的企業案例。全部操作過程都借助真實的企業工作頁,并讓學生通過“Data Base”隨調隨用。
(三)教學方法上
通過大數據運用,要讓學生直觀認識到企業之間管理模式的差異,讓學生在實際的變化與所學相結合的現場進行實習,深入了解企業實際的運營情況,培養綜合能力,關注學生成長的差異性,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同時實現信息合理共享化,讓科目老師或班主任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了如指掌(見圖1)。
(四)教學評價上
教師除了利用教務OA系統,也可以利用“Data Base”資源配備了學習系統,方便學生進行學習和知識的遷移。并且教師可以跟蹤學生系統中每個模塊的在線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狀態,對學生進行測評成績的分析和授課著重點數據收集,實現評價的時間全程化、方式合理化、主體多元化、方式信息化。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將依托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平臺讓師生在教和學過程中取長補短。學生通過“Data Base”選擇自己合理的時間,以及感興趣的職業知識進行學習或模,目的是實現課堂深度的延伸和有效知識的遷移,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二、大數據在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中的運用
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相輔相成,連接著企業“招、用、育、留”的問題。大數據運用是基礎,通過不斷挖掘數據來源,提升信息采集、分析能力來建設數據庫,構建適用的“Data Base”。
(一)人力資源管理規劃進行“概念層”導入
面對快速發展的環境,技工院校應該提高學生對人力資源工作洞察力,制定與企業戰略一致的人力資源戰略應該建立在大數據的運用之上。要讓學生對大數據的使用有一個“概念層”的輸入,全面制定規劃工作。
(二)“多渠道”企業招聘
招聘的核心是職位與應聘者之間匹配問題,即讓企業用最少錢、最便捷地聘到合適的人員。可以借助大數據時代信息渠道多、溝通方式多、更加透明化的特點,高效挖掘候選人的信息 (如網絡面試和遠程測驗與數據庫匹配評分等)。在開展教學時,應該關注信息渠道的獲取,培養學生社交網絡的運用能力,利用大數據選擇最優的招聘方式。
(三)“多元化”的培訓方式
好的在線培訓系統涵蓋培訓流程、在線管理、練習測試、資源共享等功能模塊,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增強培訓效果。企業員工不僅要提升自己挖掘處理數據的能力,也要增強對未來業務的洞察力和執行力。就培訓本身而言,大數據還可以分析員工的培訓需求及培訓效果。另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的特點,所以學校應該和企業合作,緊隨市場變化,將高新科技與傳統教育形式有機結合,彌補培訓時間不足、環境單一、手段不足的問題。
(四)“合理化”績效考核標準
企業績效考核根據員工崗位的不同,考核的著重點也有所不同。企業應挖掘潛在信息,如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深化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工具進行數據處理和挖掘,尋求數據價值;另一方面要分析外部環境,快速調整企業戰略,把握商業機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自己的績效差異,及時利用“Data Base”尋求學習幫助。
(五)合理構建薪酬體系
企業在構建薪酬體系時也要借用客觀歷史數據,并結合企業盈利和員工的績效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另外學校應培養學生利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能力,以及在動態環境下的薪酬構建的專業技能,同時要讓學生主動配合學校和老師完成“Data Base”課前、課中、課后的數據收集、分析、運用。
(六)推動有效員工關系模型構建
企業員工將個人信息轉化為數據形式,并進行儲存、分析和利用,可以使得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和準確。員工關系的建立、變動、解除還能得到快速處理,人事專員提高辦事效率,騰出更多時間來為領導的“概念性”決策提供支持。同時,也鍛煉學生的數據分類、分析能力。
三、總結
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技工院校的學生,他們很關心自己今后的發展與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偏重于學生與企業的關系和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袁文華.大數據時代下的人力資源管理[J].金融博覽,2015(3).
[2]熊怡.“大數據”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14(1).
[3]呼延罕.大數據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創新探討[J].企業導報,2014(6).
[4]孫連才.數據化管理趨勢下人力資源外包模式創新[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4).
[5]袁慧.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趨勢及對策思考[J] .經濟視野,2013(8).
(作者單位:廣東花城工商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