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利
摘 要: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是中職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工作,在教學實踐中重點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能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素養,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夯實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基礎。本文從“后進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入手,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措施進行了系統探究,希望可以為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科學穩定推進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中職 ? ?語文教學 ? ?語言表達能力 ? ?“后進生”
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是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基礎性工作,教師在探索教學改革規劃的過程中,要注意針對“后進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進行分析,并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對學生實施教育指導,確保能突出中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循序漸進提高“后進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做出正確的指引,確保“后進生”未來能夠更好地工作、生活,為區域經濟的建設發展服務。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后進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存在的問題
中職“后進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是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筆者在長時間推進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發現仍然存在下列一些明顯的問題。
其一,教師忽視語感訓練的重要作用,對語感訓練的開發設計不夠具體,無法結合“后進生”的學習能力開展針對性教學,影響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效果。
其二,“后進生”參與語言表達訓練的積極性不足,在相對乏味的語言表達訓練中學生學習動力低,也會降低語言訓練的有效性。
其三,課堂辯論流于形式,無法結合“后進生”在語言表達訓練方面的關鍵問題開展針對性訓練活動,極大限制了“后進生”語言訓練作用的發揮。
其四,實踐訓練缺乏,無法結合“后進生”語言表達訓練的要求對課外活動進行開發,也會對后進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產生消極影響。
二、中職語文教學對“后進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重要性
語言是表達個人思想的基礎,是個體參與社會交際活動的重要工具,只有在中職階段的語文教育實踐中,將“后進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實施專業訓練,使學生能面對不同的場景選取合適的風格進行適當的溝通和交流,才能促進“后進生”職業能力的優化,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
三、中職語文教學對“后進生”實施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構想
(一)開發朗讀訓練,提升學生語感
在中職教學改革活動中,教師要將朗讀訓練作為基礎性教育內容,從發音、語氣、語調等角度在朗讀訓練中對“后進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學生語感,使學生對語言表達和溝通交際形成個性化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針對《出師表》課文內容組織“后進生”參與朗讀訓練的過程中,就可以結合課文中具體的詞句進行解析,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完成朗讀。針對“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句進行朗讀過程中,要盡量使用平鋪直敘的語氣,表現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在對“宮中府中……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進行朗讀時,要使用語氣漸強的表達方式,表現作者的忠肝義膽以及堅毅的性格。結合“后進生”的學習需求合理開發朗讀訓練,這樣就能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職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創設教學情境,增強語言教學趣味性
對于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來說,在教育實踐中要想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效果,使“后進生”產生對語言知識技能教學的學習興趣,就應該結合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創設相應的語言教學情境,增強語言教學對“后進生”的吸引力,使他們能主動地參與到語言訓練和交際活動中,從而保障他們的語言溝通和交際能力得到高質量培養。
在對《竇娥冤》的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就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結合文章通俗自然、樸實生動的語言對情境交際內容進行補充,使“后進生”在扮演文中不同角色的基礎上,按照個人理解使用白話文將角色語言表述出來。
(三)把握關鍵問題,設計課堂辯論活動
在中職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能按照專業發展需求對學生實施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訓練,可以面向學生就業方向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整合,并把握關鍵問題完成對課堂辯論活動的設計和規劃。在有效的課堂辯論中對“后進生”實施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訓練,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學生職業發展效能。
例如,針對旅游相關專業的學生,教師在開展導游詞的設計和演說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針對“后進生”思辨能力不強、無法靈活對導游詞進行調整的情況,組織學生參與課堂辯論,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選取《孔雀東南飛》課文內容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從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個方面對女主人公必然的悲劇性命運進行解析,在辯論中探討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對女主人公悲劇命運產生的影響,進而使“后進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感知。
(四)創新課外活動,搭建實踐訓練平臺
對于中職語言教學活動來說,只有在豐富的課外活動中才能加深學生對語言表達能力的理解,在社會化交際中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語言的應用技巧,進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具體教學活動中,中職語文教師要注意對課外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組織“后進生”參與詩歌朗誦比賽、辯論比賽和演講比賽等,切實保障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高效培養。
以演講課外活動的設計和規劃為例進行分析,中職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故鄉的榕樹》內容過程中,結合作者在文章中對故鄉榕樹下童年生活的回憶,可以引導“后進生”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以及作者文章中所蘊含的鄉土人情,讓“后進生”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現的深沉的、濃郁的、催人淚下的真切情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在于:在教育思想的引領下激活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參與到社會交際實踐中,展現個人職業素養,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推進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要注意將語文教學中“后進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作為重點,構建完善的教學規劃體系,重點針對“后進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進行訓練,進而為“后進生”未來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杰.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構想[J].課程教育研究,2019(1).
[2]馬燕.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構想[J].學周刊,2020(7).
[3]陳芳.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構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7).
(作者單位:山東兗礦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