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祥
【內容摘要】政治和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教師抓好政治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良好的價值觀,對學生的成長而言,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尤其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國政治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基于此,政治教師應當突破教學現狀,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模式,建立生活和政治教學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生活化 ?初中政治 ?實踐
前言
通過教育者的研究得知,與學生生活實際越貼近的教學內容,越能使其產生認同感和親近感,學生能夠快速理解這部分知識,并且能夠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此外,初中政治又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學科,開展政治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使其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因此,教師開展相關課程時,應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教學時制定生活化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教學目標指引著學生進行政治學習,是政治教學的出發點以及最終歸宿點,其內容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基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其學習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收獲,因此,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前,要為學生設計貼近生活的目標,使學生有學習的方向,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教師進行教學時,應當確保教學目標的生活化,生活是所有理論知識的來源,學生教材中所學的知識都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開展課程教學時,必須合理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內容便于接受和理解,服務于實踐。其次,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樹立生活能力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立足于生活,培養學生問題分析和總結的能力,引導其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使其得到全面發展。最后,教師開展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樹立生活化的情感和態度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能夠服務于社會。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學生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當充分為其營造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和生活,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便于理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快速理解教學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進行“消費者權益”課程教學時,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直接進行理論教學,這樣將會極大程度的損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很難有效地開展課程,而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模式,選擇生活化的情境教學,能夠為其便于理解的日常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教材內容,正因為大多數學生都有購物經驗,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時,可以為其模式超市購物的場景:“如果在購物的過程中發現買到了假貨,你應該怎么維權?”這種案例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理解程度,使其對案例產生熟悉感,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
三、深入挖掘生活素材,開展生活化政治教學
首先,教師應當為學生引入生活案例。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時,所舉的例子應當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不能脫離實踐,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熟悉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開展“家庭保護”課程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帶入到課堂討論中,使其對身邊父母教育方式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將學生身邊發生的事當成教學實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探索和思考,使學生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其次,學生的生活體驗也是教師的良好教學素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合理設計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而這些生活經驗以及體驗都將成為教學素材,能夠推動學生在學習中進步,不斷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教師將這些內容合理,設計到政治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進行“自尊自愛”課程教學時,可以把學生曾經犯過的錯誤當成教學素材,對這些內容加以整理,使其在反思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收獲,使學生理解“自尊自愛”這一主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其日常生活,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與此同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開展課程教學,還能夠為課堂注入更多活力,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親切感和認同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其教學效率。
最后,教師進行生活化教學時,還應當充分利用時事政治,豐富生活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開展政治教學活動,不僅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個人體驗,將豐富的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學中,教師還應及時將實時熱點也融入到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感受社會的變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侵害,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例如,教師進行“身邊侵害與保護”相關課程教學時,可以充分結合當時的時政熱點,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新聞報道,進行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產生聯系,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幫助學生總結經驗,使其具備自我保護意識,面對不法侵害要敢于說不。
四、組織學生參加生活化活動,培養學生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都選擇課后布置作業的方式,通過這種模式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水平,然而,課后布置作業的方式過于枯燥乏味,學生很難形成政治學習興趣,這也導致教師布置作業的價值也無法得到體現,教學效率很難得到高。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此之外,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還應當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其實踐效率,幫助學生檢驗基礎知識的儲備情況,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設計豐富多樣的實踐形式,辯論賽、市場調研等,這些豐富多樣的實踐模式都能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其知識點的運用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突破,這種教育方法還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例如,教師進行“公民要知法、守法”課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除了可以模擬法庭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社區法庭工作細節,數學生成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將法律當成自己的維權武器。
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進行生活化教學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創新教育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其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教師想要突出生活化教學優勢,就要合理利用生活內容,建立教材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日常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收獲。
【參考文獻】
[1] 李立奇.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9(50):61-62.
[2] 孫曉榮. 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研究[J]. 學周刊,2018(16):43-44.
[3] 劉成春.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8 (07):56-57.
[4] 陳明琴. 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7(04):208.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育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