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衛軍
【內容摘要】課堂導入是教學活動的起始環節,是創設良好課堂教學情景氛圍的重要環節。研究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環節的合理設計,對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成效有著非常重要的先決作用。為此,作者開展了題為《道德與法治課導入設計及效果情況》的調查,科學分析了師生兩方面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導課環節素材選擇、時間把控和方式形式及喜好傾向、實用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共性需求和共性經驗,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以期為更多一線教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導入 調查研究
一、調查的目的
課堂導入是教學活動的起始環節,是創設良好課堂教學情景氛圍的重要環節。生活中,部分教師教法陳舊,不求創新,課堂導入環節不能精心設計,不能創設良好探究氛圍,啟發探究欲望,造成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普遍缺乏興趣,動力不足、目標不明,這就大大影響了教學成效。因此,研究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環節的合理設計,對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成效有著非常重要的先決作用。為破解這一困擾師生的難題,我們開展了題為《道德與法治課導入設計及效果情況》的調查,旨在發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導課環節中師生兩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建議,為廣大教師一線教學提供有效參考。
一、調查的對象
渭南初級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初級中學,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民生工程。學校現有三個年級64個教學班三千余名學生和兩百余名教師,其中道德與法治課專職教師14名。該校學生主要以市區城鎮居民為主,但也有較多農村生源或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學生來源于不同層次的小學,身處不同班情的班級,受教于不同風格特點的老師,甚至使用過不同版本的道德與法治課教材。應該說,我校學生的能力層次,結構特點和老師的年齡結構,風格特點等均適合作為課題研究的樣本。
結合實際需要,課題組選定七、八、九三個年級各四個班約200名學生及全校14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共計614人作為調查對象。
二、調查內容
本調查共涉及師生兩個版本分別為11道和20道題目的問卷。其中,教師版問卷由8道單項選擇題,一道多項選擇題和兩道問答題組成。學生版問卷由16道單項選擇題和2道多選題及2道問答題組成。兩個版本設計問題涵蓋師生對導入的作用認知、方式方法偏好、時間控制,實施效果情況等四大方面。調查問卷題目設計科學、合理,開放,專業性和針對性強。從填寫問卷的過程和回收的問卷質量來看,調查對象均“很感興趣,有話可說,寫得認真”。
三、調查方法
課題組主要通過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再結合課堂觀察進行。課題組集中時間和人力統一發放和回收問卷,以及后期統計分析,并撰寫調查報告。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好課的開始一定是精彩的課堂導入。課堂導入承載著集中學生注意力,營造課堂學習氛圍,啟迪學生溫故知新,激發學生參與探究互動積極性等多重功能。教師在課堂伊始不得省缺且須精心設計導入環節。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梳理,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師生均認可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認為其在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等方面均有著重要作用。
2.導入時間宜控制在二至五分鐘之間,最理想的是三分鐘左右。
3.導入素材方面,師生普遍在素材的選擇上偏愛利用視頻音頻等能調動多個感官的方式和素材;在素材適用效果上,三個年級呈現出一定的差異。七年級學生對導入素材和教師設問領悟最為透徹,互動成效最佳,八年級次之,九年級相較最差。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素材關注點和學生認知特點的變化以及教材內容設計差異所帶來的“理解能力分層”。
4.總體而言,教師最常用的導入方式為復習導入或利用視頻或漫畫等創設情境導入,但不同方式在三個年級的適用頻度出現較大差異。七年級教師更偏向設置情境,多用視頻圖片音樂等導入,八年級教師呈現“復習導入和情景導入并重,其他方式適當補充”的局面,而九年級教師則多選用直接導入和復習導入方式。從實施效果來看,總體收效良好的局面下不同方式在三個年級的反饋存在一定差異,七年級最優,八年級次之,九年級較不理想。
5.較多教師在導入設計時沒有做到“每課必有,有則精設”,在適用導入時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隨意性太強”,換言之,教師在備課時并沒有針對性的選擇導入的方式方法、適用條件,預設教學過程和細化教學語言等。
6.教師普遍認為課堂導入必須具備的特點是趣味性和啟發性,這恰恰反映了教師對導入環節所承載的“搞好氛圍”與“務實過渡”兩方面功能的執著追求。
7.整體而言,教師與學生在導入預設和適用效果上存在諸多共性認識,也存在不少失誤與不足;三個年級學生在對導入環節的認識和接受方面,共性與個性并存,有些方面差異比較大。
(二)建議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方式設計
1.情境創設式
即教師通過故事講述、情景描述、短劇出演等創設一種生活化場景和氛圍,出示啟發性問題,在師生較短交流的基礎上導入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
2.互動交流式
即教師通過引用佳句名篇、生活話題或者組織小游戲等引導學生參與互動交流,引發關注和熱議并因勢利導進入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
3.復習導入式
復習課和講練課主要任務是對已學知識,已掌握學法的歸納整理,遷移運用和積累提升,使知識更系統化和條理化,使方法更個性化和最優化。雖然這類課型在課堂教學中占比較小,但并不意味著可以“沒有導入、隨意發揮”。
五、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設計細節問題具體指導
1.導入環節設置上:無論什么課型,無論什么授課內容,無論授課的對象是否變化,導入環節都是必備的,缺乏導入的課堂是不合理甚至不及格的。
2.導入方式選擇上:總的要求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欲,為新課順利進行打好基礎。具體而言,導入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原則是:一是新授課,多選擇既能調動學生興趣又能快速順利進入新課探究的方式。二是復習課等課型多考慮溫故知新,能快速建立新舊知識聯系的形式。三是靈活多樣,結合班情和教學內容,合理選擇。
3.素材選擇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時代感和時效性要強。即話題新鮮,近期發生,廣泛關注。否則難以引起學生注意,形成共鳴,甚至無法調動課堂氣氛。二是要圍繞學生興趣點,能觸發學生熱議。即多選用一些焦點話題,反響強烈的社會議題,以便啟發學生能思考。三是素材呈現方式要恰當和多樣化。即針對本校實際情況,靈活選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呈現素材。當然,教師要準備一些必要(或現有)的教具,如音頻視頻播放器、小黑板、海報畫、照片、實物,游戲等。
4.導語設計(包括問題設計)上,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簡練性原則。二是主題性原則。三是承啟性原則。四是問題要覆蓋新課核心要點。五是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不宜過大,設計話題不宜太大。
5.時間控制上,力爭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無論什么課型,總時長力爭控制在五分鐘內。二是涉及音頻、視頻、朗誦和游戲類的導入方式,務必精挑細選或二次加工素材,不宜使素材展示時間超過三至四分鐘。三是準確把握素材內容與探究主題的內在聯系,精挑細選針對性更強的一類,必要時進行加工整合,否則易造成“能放不能收”,過渡不自然等狀況,耗時過多,影響新課探究。
【參考文獻】
[1] 張秀啟.創設新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芻議[J].文理導航,2019(10):77.
[2]李巧會.激發學生興趣是初中政治教學的關鍵[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7):145.
[3]李輝.課堂導入的“五大法寶”——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導入方法淺議[J].考試與評價,2012(6).
[4]楊軍良.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J].新課程(下),2009(11):120.
[5]王秀梅.淺談課堂導入的作用與方法[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31):274.
[6]張海濱.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初中思想品德課創新教學初探[J].學苑教育,2011(11):93.
(作者單位:渭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