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華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數學教研組,湖北 恩施 445000)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 號)中明確提出“逐步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企業崗位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職業院校要制訂與產業發展對接的教育教學同步改革措施”“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為了響應新時代這些關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深化改革職業教育的政策與要求,高職院校課程項目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成為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熱點。項目化教學是指以工作實際任務為中心,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行為方式為導向,培養學生進行崗位實踐需要的職業能力。
2011 年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是全面實施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里程碑,從教育教學理念、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評價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小學一線教師的小學數學研究成果,不僅豐富和拓展了小學數學教學,也為高校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但截止目前,適合小學教育專業《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的教科書很少,只有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陳清容主編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設計案例精選》、李曉梅、孔繁成主編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設計與案例分析》、王光明主編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等。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是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小學教育專業是恩施職業技術學院2016 年新開辦專業,本門課程通過三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了“46634”教學模式,編制了《課程標準》,明確了“四能兩會”——能把握課標、能說課、能評教、能研究教學、會設計教學方案、會組織教學的關鍵職業能力目標,不斷完善了“課標解讀、單元教學設計、說課、組織教學與評價、教學實習、課程學習總結與資料裝訂”等六個項目20 項學習任務,同時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目標、教學任務和學業評價中,融入教師導學、學生自主研學、實踐操作、過程評價等教學全過程,探索了注重學習過程、緊扣課程目標、圍繞項目任務的學業評價體系。
基于“46634”教學模式→優化課程標準→細化項目任務→編制《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實踐檢驗與完善→優化《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完成《項目化學習成果》→課堂教學再次檢驗
與完善《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項目化學習成果》→撰寫研究報告→推廣與應用。
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探索了適合我院《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的“46634”教學模式?!?6634”教學模式是指:四個職業教育理念——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標準為統領,六個關鍵專業能力目標——能把握課標、能說課、能評教、能研究教學、會設計教學方案、會組織教學,六個項目學習任務——課標解讀、單元教學設計、說課、組織教學與評價、教學實習、課程學習總結與資料裝訂,三個評價指標體系——學習評價指標體系、說課評價體系和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四化”課程特色——結合課程教學實際的“教學內容項目任務化、教學方式教學做一體化、資源手段網絡信息化、能力培養備說教評研系統化。
基于“理念·目標·內容·方法·特色”的“46634”教學模式,以工作任務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突顯職業教育特色,符合課程實際。
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是教師依據項目(或任務)目標而設計的師生共同實施的項目(或任務)的教學活動方案,學生完成每個項目或任務后都有相應的學習成果(作品)?;凇缎W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46634”教學模式,緊扣課程目標,精選教學內容,構建“課標解讀、單元教學設計、說課、組織教學與評價、教學實習、課程學習總結與資料裝訂”等六個項目共20 項學習任務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以下簡稱《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名校名師進行深度交流合作。在恩施市實驗小學、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學等周邊區域建立了多個長期合作的學生實習基地,每個學期見習兩個周;開設了“名師示范”課堂,聘請一批小學教學一線名師,來我校開展課堂教學示范活動。
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導學,以學助教,依據《課程標準》和《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學生通過逐項逐個任務的學習或操作訓練,完成各項任務的課堂筆記、或課外自主研學筆記、研學心得、教學設計方案一二三稿、PPT 課件、說課文稿、課堂教學訓練視頻、聽課評教訓練記錄、實習課時教學設計方案、實習聽課評教記錄、觀摩教研活動記錄、實習總結、課程學習總結等,期末對全學程的各項學習成果收集、整理、裝訂,人手一冊《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實施課程項目化學習成果》(以下簡稱《項目化學習成果》)?!俄椖炕瘜W習成果》是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師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考核與評價。
1.教師成果:在項目化教學研究過程中,通過三年教學改革和實踐,結合我院學生實際形成了本課程基于“理念·目標·內容·方法·特色”五要素的課程“46634”教學模式;初步完善了本課程的教學資源庫,包括《課程標準》、《項目化教學設計方案》、《項目化教程》等.
2.學生成果:在完成“六個項目20 個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積累了一系列學習成果,比如課標研讀筆記、單元(課時)教學生設計方案,說課稿、試講演示文稿、聽課評教記錄、實習心得、學習總結等等,在學期結束時整理裝訂成《項目化學習成果》。
學生《項目化學習成果》能有效改進和完善教師編寫的《項目化教程》,師生互助,教學相長。
融課程思政于課程目標、項目任務、教師導學、學生研學、實踐訓練、學業評價中,完善課程標準。為持續改進教學,“項目六總結反思與資料裝訂”中增加“任務18 調查問卷”,任務18 同時也為“任務19 課程學習總結”奠定基礎,融專業標準、考證內容于教學任務。內容上由17 項教學任務調整為20 項教學任務;案例教學,請小學名師進課堂、學習名師教學設計方案、觀摩小學名師名課視頻、學習名師教育教學工作總結等,讓學生享受優質教學資源;以學生為中心,目標導向,成果導向。優化學業考核評價體系,緊扣課程目標和項目任務,更加注重學習成果的形成過程評價,項項落實,循序漸進。加強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課時由原來的16:16調為14:18,20 項教學任務項項有學生訓練任務,其中12 項為學生訓練教師點評,有兩個周的集中實習時間。2020 年7 月,在問卷調查中,100%的學生認為“六個教學目標的定位”非常準確或準確;99.07%的學生認為“六個項目20 項學習任務的內容設計對專業能力培養的針對性”非常強或強。
基于“理念·目標·內容·方法·特色”五要素的課程教學模式研究方法用于同類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課程“35863”教學模式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并用于培訓本院新進青年教師教學,指導中青年教師教學改革與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用于指導恩施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的教學和教學改革與研究;尤其是第一次課的內容是解讀課程標準,主要解決“為什么學,學什么,學習成果是什么,怎么學”課程最基本最關鍵的“4W”問題,在全校進行推廣,效果顯著。
本課程的第二學習平臺主要是和當地的附近小學建立“走出去、請進來”的合作關系,下一步希望拓展合作領域,與同類高校、相似專業合作,與高校教學改革名師合作。深化教學改革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