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夏雨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屢創新高,我國已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卻接踵而來了環境污染問題,對此,提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長遠發展。首先以生態水利工程的研究背景,并且闡述了生態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兩者的關系;最后結合筆者自身實踐經驗以及相關文獻資料,針對性地提出改善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對策,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科學發展。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grown rapidly, and China has leapt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However, behind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have followed. To this end,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saving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put forwar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First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is expounde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lated literature, i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promote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China.
關鍵詞: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生態學;難點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planning and design;ecology;difficult points
中圖分類號:TV5?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3-0076-03
0? 引言
隨著時代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覺醒,對環境問題愈發關注和重視。水利工程建設活動對水環境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及建設過程中,有必要樹立并融入生態理念,針對傳統水利工程建設活動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予以反思和改進,進而推動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及建設模式的創新,采取新的技術手段和規劃設計,將原先的粗放型水利工程建設方式轉變為環境友好型水利工程建設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及破壞等負面影響,最終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如何有效推動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更好地開展生態水利工程活動,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本文擬就個人實踐經驗,歸納總結出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中面臨的難點問題,并針對這些難點提出解決思路,豐富完善生態水利工程理論體系的同時,還可用于指導水利工程規劃的工作實踐。
1? 生態水利工程的內涵
生態水利工程,顧名思義,指的是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強調生態保護、生態修復以及生態治理的水利工程活動。生態水利工程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所蘊含的生態思維仍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借鑒。而近現代的生態水利工程則是在傳統水利工程的基礎之上逐步演進而成的,現代生態水利工程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滿足現階段時代發展的需要,在以生態理念為指導的同時,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一方面用于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則為了維護生態水域的健康。生態水利工程在注重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更強調對水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這就對水利工程技術提出了更高的創新和應用要求。
生態水利工程中,須在傳統的規劃設計及建設理論的基礎之上,以生態環保理念為基礎,生態學專業知識、技術為手段,并對河流水域當前的生態環境予以修復或優化,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2? 生態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的關系
水利工程是通過人為的工程建設活動對水資源進行調配并加以利用,起初人們興建水利工程主要是出于城市供水、農業灌溉或者防洪的目的,之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水利工程的建設開始逐步為水力發電、蓄水養殖以及旅游觀光等活動服務。生態水利工程,是基于傳統水利工程建設,將保護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作為核心服務目標的水利工程活動。生態水利工程具備雙重屬性,其一自然是能夠滿足傳統水利工程建設目的的功能型屬性,其二則是能夠提供生態修復功能的環境友好型屬性,利用生態水利相關技術進行生態改造或者對傳統水利工程所在水域進行生態修復,均屬于生態水利工程的范疇[1]。
生態水利工程是以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為基礎、以生態開發目標的明確為背景、以生態系統健康為主要目標的情況下逐步演化而來的,相比傳統的水利工程活動,生態水利工程具有明確的生態服務目標和功能,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階段,有關生態系統健康的考量是被排在首要位置上,在水利工程的選址、布局、項目成本以及環境成本等方面,要做到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并重,在保護生態系統健康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水利工程建設活動的雙贏。
由此我們不難得出,生態水利工程是由傳統水利工程發展演化而來,但在規劃設計階段,生態水利工程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如何平衡生態系統健康和水利經濟效益是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關鍵,其規劃設計過程中往往也是難點重重,需要通過多方面決策和管理才能實現[2]。下面,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工作實踐以及相關文獻資料,著重論述當前我國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中面臨的難點,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3? 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中面臨的難點
3.1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方法和評價標準不合理、不明確
地域性和特定性是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及其服務目標的主要特性,即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及建設是在某一特定地域展開,并需要考量經濟和生態之間的一系列特定要求,才能最終實現生態系統健康和水利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具體而言,不同地域中的生態系統會呈現出明顯的地理趨于差異性,這就要求生態水利工程能夠相應地適應當地的地理區域差異性特點,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滿足當地在地質、水文和生物等多生態領域上的功能性需求[3]。
要使生態水利工程對當地的地理區域差異性特點具有足夠的適應性,就需要通過相應的水利工程設計方法和評價指標來予以明確。現階段,我國雖然出臺了針對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方法和評價標準,從實際應用的角度而言,但現行的方法指標存在較大的缺陷和不足,無法滿足具體的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需要,給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帶來了困難。例如,我國幅員遼闊,地理區域差異性明顯且類型眾多,但現行的設計方法較為單一且不合理,且并未針對具體的地理區域制定相應的明確評價標準,導致設計方法和標準在實際的生態水利工程中難以發揮其指導及實踐作用[4]。事實上,這一難點不僅只限于某一地區內的生態水利工程,國內有關水利工程對于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成果較少,國家政府、相關單位得不到足夠的、有效的理論指導信息或實踐參考經驗。除了設計方法和評價標準給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所造成帶來的直接影響之外,還存在一定的間接影響,即由于設計方法和評價標準不合理、不明確,導致無法形成配套的、明確的規范,造成了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處于“無準可依”的困境。
3.2 規劃設計人員生態學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匱乏
相關人員專業知識水平不足的問題是制約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短期發展的一大難點。生態水利工程注重在傳統水利工程活動中有機融入生態學領域的知識,并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規劃設計出修復和優化水域生態環境系統的水利工程。這也就向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者們提出了更高的專業知識要求,作為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者在扎實掌握傳統水利工程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還應熟練掌握生態學領域的專業知識,并且擁有足夠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必要的實踐經驗。國內外眾多生態工程實踐也告訴我們,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活動的成效是與相關規劃設計人員的生態學專業知識水平成正比的。
然而,就現階段我國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而言,鮮有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人員具備足夠的生態學專業技術能力和相關實踐經驗,我國很多地區的生態水利工程活動由于缺乏足夠的經驗,導致其規劃設計工作對于工程的生態開發往往只是淺嘗輒止、流于形式[5]。例如,盡管有一些水利工程在其規劃設計階段有考慮到生態系統問題,但在實際建成后,依然對工程周邊的生態環境和水文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周邊水域中的生物群落在工程建成后發生了顯著變化;同時,不少地方的防洪工程和水壩,沒有充分考慮到生態學方面的影響,工程建成后,嚴重威脅水體中生物群落的生存狀態。
上述任意一種情況的出現,將會直接影響到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并破壞所在水域原有的生態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當前市場運行體制下,水利工程設計人員缺乏足夠的生態學專業知識,并且和環境保護工作者之間缺少直接的合作機會,再加之現行的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方法和評價標準不合理、不明確,都造成了當前我國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在整體的設計水平上存在落后性問題[6]。
3.3 水利和生態二者的平衡協調復雜性高
社會發展也好、自然演變也好,都需要遵循各自的運行變化規律,同理,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及建設也應遵循相關的自然規律。水利工程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環境的社會活動,勢必會對自然演變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因此,如何平衡協調水利工程活動和生態環境變化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不論是水利工程活動,還是生態環境變化,其中所涉及到的影響因素及其變量都是極其復雜的,要實現二者的平衡協調,相關的影響因素及其變量更可謂是海量的。對于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而言,應充分考量相關變量以及變量之間的關系,結合某一地區的地理區域差異性特點,如水文條件、河道形態、生物群落等等,在規劃設計階段進行反復的推演論證,最后方可形成一套有利于當地水域生態系統發展的設計規劃方案。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水利和生態二者之間平衡協調的復雜性給生態水利工程活動造成了巨大的困境和難點,這就要求水利工程設計人員應加強對水利工程所處水域的生態環境變量進行考量,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工作[7]。
4? 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改善對策
生態水利工程是由傳統水利工程發展演化而來,但在規劃設計階段,生態水利工程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如何平衡生態系統健康和水利經濟效益是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關鍵,其規劃設計過程中往往也是難點重重,需要通過多方面決策和管理才能實現。
4.1 轉變傳統觀念、提高規劃設計人員的綜合能力
水利工程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筆者看來是兩者在辯證中統一,即水利工程活動的效益離不開生態環境的支持,生態環境的保護也需要水利工程發揮優化治理功能。因此,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人員應轉變傳統觀念,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規劃設計的各環節中以生態理念為基礎、為指導方針,重視生態學的客觀規律,并結合當地水域的生態條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促使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發展方向由消極轉變為積極。
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轉變,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途徑來著手:第一、可定期組織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人員進行生態水利工程知識的學習培訓,學習培訓內容可主要以生態學專業知識的講座和國內外優秀生態水利工程案例的分析總結兩種形式進行;第二、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階段,可組織召開全市、全省范圍的專題研討會或者座談會,加強規劃設計人員之間的技術經驗的交流,通過同行分享心得的形式,促進規劃設計人員綜合能力的提高[8]。
綜上所述,通過組織培訓學習和同行交流,來改變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人員在思想觀念以及技術能力上的不足,以克服相關的難點。
4.2 提升工程水文和生態水文在規劃設計中的融合程度
傳統水利工程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只用考慮工程水文學領域的內容,而生態水利工程其建設服務目標不同于傳統水利工程,需要在工程水文學的基礎上深度融合生態水文學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從而提高水利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系統的保護,更好地實現預期建設服務目標,促進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以某水庫工程的規劃設計為例,該水庫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備用水庫,由于是備用水庫,因此具有用水頻率低、換水周期常的特點,針對該水庫的這一特點,規劃設計人員就需要充分考慮水庫的規模設計以及水庫水質維護方面的工作,規劃設計過程中,基于水庫所處水域的生態環境系統情況,將工程水文和生態水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分析推演出水域生態系統結構與水庫水質、水量的變化關系,根據水庫工程的服務目標,控制水庫建成后水域生態系統的變化范圍和程度,以確保該水庫建成后,在不破壞水域內生態平衡的前提下,滿足水資源儲存的要求。
4.3 高度重視并明確生態敏感目標
生態環境敏感目標的明確,是實現生態水利工程服務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對所有的生態敏感保護目標進行識別、分類和優先級排序,可以有效指導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形成一套具體可行的設計解決方案。例如,在如今城鎮化建設的浪潮下,不少水利工程的選址會位于城市的心城區或者開發區,這類區域是當地政府在城市規劃中大力投入的地區,可謂是寸土寸金。這就要求生態水利工程在規劃設計階段,除了水利功能、生態功能的考量之外,還應綜合考量該工程與其服務對象之間關系的協調、該工程的經濟價值等等,這里就應充分重視、明確并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敏感目標,最大限度地處理好水利工程活動與生態保護目標之間的關系。
5? 結束語
本文深刻探討了發展生態水利工程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義,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及建設過程中,樹立并融入生態理念,針對傳統水利工程建設活動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予以反思和改進,進而推動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及建設模式的創新,采取新的技術手段和規劃設計,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但任何事物的發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筆者在自身工作實踐中,也遭遇過上述難點問題,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獲取相關思路后,本文提出改善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針對性對策,希望為生態水工工程后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提供具有一定價值的參考信息,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葉錦锜.生態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設計研究[J].四川水泥, 2017(7):112.
[2]閆偉.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8):267.
[3]郭萍,趙璐,董兗生.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5):8-9.
[4]鄧子榮.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規劃與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投資與創業,2017(6):88-89.
[5]劉浩,唐清華,高強.基于水質改善的白云湖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思路與方案[J].水電能源科學,2013(9):148-151.
[6]董哲仁.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7]江道買.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基本原則[J].建材與裝飾,2016(33):68-69.
[8]邵平峰,陳京華.基于生態水利工程的河道規劃設計初步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