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丁燕

技術設計和應用實踐是高中通用技術的顯著特點,旨在引導學生能夠在合作交流中求新、求異、求創新。這方面,“開放型”教學構建了學生個性發揮的平臺,增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可有效提升學生技術興趣;以“開放型”課堂為媒介,在通用技術課堂的運用,培養與提升學生技術素養。
感受語言的魅力
高中通用技術中,《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是學生必修的兩個模塊,其中包含著很多與生活、社會密不可分的知識和技能,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良好介質。“開放型”課堂的建立,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鍛煉了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引導學生懂得了如何與人溝通配合。技術素養的提高,為學生將來快速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開放型”課堂,激勵思想變革,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設計是通用技術的一大特點,融合了學生自身的思想理念,對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規范專業術語,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技術設計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規范性。在教學中,“開放型”的課堂可以使學生自己來感受專業術語的含義,靈活地將這些專業術語運用在自己的表達中,為準確地運用建立基礎。
融入設計理念,激勵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學中,很多學生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話說不出”,明明擁有很好的想法與理念,卻不知道如何來進行表達。“開放型”課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機會,學生可簡明扼要、貼近主題地表達,提升藝術特質,讓學生在設計的同時,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中做、做中學”
通用技術教學結合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將學生的親身經歷和直接經驗緊緊聯系在一起。“開放型”教學立足于“學中做、做中學”,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操作和創作。
樹立榜樣動作,引導學生的正確操作。操作要付諸行動,離不開必要的工具,工具的簡單使用是學生操作的第一步。“開放型”課堂增強了學生相互之間的學習,促進了學生相互的模仿,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使用工具,增強了學生對工具使用的正確性和靈活性。
“開放型”課堂展開合作討論,促進學生的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是綜合能力的體現,需要學生結合表情、語言或者身體語言來做出判斷。“開放型”小組合作,給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實踐中領悟交往的技巧,鍛煉了他們的交往能力。
激發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建立積極態度。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都離不開合作,所以,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性的氛圍,激發他們與人交往合作的熱情,降低焦慮,讓他們積極主動地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和意向,適時地做出反應和調整,在快樂合作中學習。比如,在“小鐵錘的錘頭和錘柄加工制作”時,學生在對“小鐵錘”的構造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分析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將錘頭和錘柄的設計圖畫出來,關鍵對其中錘頭與錘柄之間的銜接進行集體攻克,學生細致地從設計圖中找錯誤、做修改,最后一致同意利用螺紋來連接錘頭和錘柄,確保兩者能夠很好地對接。學生通過小組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錘頭、錘柄的加工,實現了錘頭與錘柄的完美對接。學生相互之間積極討論、交流,努力用最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集中了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想象力,有效地促進了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創設合作機制
教學的藝術在于對學生的激勵、喚醒和啟發。“開放型”的課堂肯定了學生的進步和能力,建立了科學客觀的合作機制,促進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習和借鑒,也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參與能力。
比如在“控制與設計”的學習中,學生對學校廁所的燈非常感興趣,聲控的開關使得學生在晚上感受了方便,然而在白天它也會在有聲音的時候打開,這樣就浪費了電。教師就順勢建立小組合作,讓學生對廁所的燈進行改進,學生紛紛地開始討論聲控的原理和光控的原理,設計出了不同的方案。在師生、生生的評價中,設計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在制作上,小組也進行了明確的分工,有負責制作開關的,有負責制作路線的,然后相互組合在一起進行調試,學生通過積極地表達意見,不斷地進行嘗試和創新,最終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設計出了一款聲光控燈,為學校的節約用電作了貢獻。
綜上所述,通用技術的使用可靈活培養學生的各項技能,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作為一名高中通用技術的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與學生同發展、共進步,利用“開放型”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建立富有個性的學習平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能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海亮實驗中學)